最近幾天,人大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發布的報告再次引起了很多人的熱議。這份報告提出,中國北方經濟整體發展陷入三大停滯狀態——工業增長停滯、投資增長停滯、研發創新停滯,而這正是南北經濟差距持續擴大的深層原因。尤其是近十年來,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人均水平,南北經濟發展差距持續擴大,進入加速失衡期,且在短期內沒有收斂的跡象。
南北經濟差距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F在這個話題重新引發討論,是因為從大背景來看,無論是東西差距還是南北失衡,區域無法協調發展已經成為阻礙共同富裕目標實現的掣肘。
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現象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存在。從發達國家來看,德國與法國也存在東部與西部的顯著差別,德國甚至被稱為“兩個德國”。除歷史原因之外,地理、氣候、文化、傳統等因素綜合影響了一國之內的區域發展。北方經濟總體落后,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如今資本、人口涌向南方,產業差距不斷加大,創新活力不夠、研發停滯等等,都只是現象,無法完全概括出南北差異的根本原因。
南北方拉開差距的本質原因,一是第二產業令人驚訝地落后。根據統計發現,去年,南方地區第二產業生產總值是北方的1.96倍,而一地的GDP增速與當地的工業發展高度正相關,第二產業發展不快、不好,對當地的經濟發展是有深遠影響的, 最終影響消費、投資、第三產業發展、經濟活力等一系列領域。其二,北方城市的營商環境總體評價遠遠低于南方,在提出新政、堅持改革方面,北方省份做得確實不夠。到2019年,研發經費、人員和項目投入等,南方是北方的3-4倍。這樣無法形成創新氛圍,從而導致人口大量流向南方,有人說,“人人看到了房中的大象,但都無法搬動這頭大象”,可謂切中肯綮。
面臨更大挑戰,北方迫切需要重振區域經濟增長極的帶動作用。最近幾年,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成渝等在快速輻射帶動周邊增長方面表現突出,而北方則缺乏這么有帶動作用的增長極。京津冀、膠東五市需打破這一發展桎梏,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此外,還要打通國內大循環的阻礙,加強與南方合作,讓創新之風不斷吹進來。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評論員 尹文麗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