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研究了扎實促進共同富裕的問題,提出要“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
在“共同富裕”重磅信息釋放的兩周內,至少有超過70家的大型公司,包括不少行業內頭部企業,在向香港、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提交的報告中提及了“共同富?!薄=衲?月份,騰訊曾宣布拿出500億元來致力于共同富裕,而后在8月份又追加了500億元,總投資金額高達1000億元。9月初,阿里巴巴投資1000億元宣布成立“助力共同富裕十大行動小組”,由其CEO張勇親自擔任組長,提出主要從五個方面展開行動,分別是經濟發展、科技創新、高質量就業、弱勢群體關愛和共同富裕發展基金。多家大企業拿出“真金白銀”響應政策號召,一時之間蔚然成勢。
此番動作,引起了一些質疑“作秀”的聲音。有網友認為,這些大企業是臨時起意,是蹭熱點、作秀、“貼政策”,那么,這些企業真的是作秀嗎?
長期以來,企業作為市場主體,本身就起到促進經濟增長、創造財富、“做大蛋糕”的積極作用。如今看來,除了做好蛋糕,更要分好蛋糕,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才能形成經濟與社會公平的正向循環,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大要有大的樣子”,企業越大,要擔的責任也就越大。大企業借助改革開放的紅利期獲得了巨大的發展機遇,是時代的既得利益者,自然也應該“取之于社會,回饋于社會”,以更高站位服務于共同富裕的時代大命題。如今的政策重點轉移到“共同富?!鄙蟻恚浴肮健睘橄?,那么那些完全倚賴攫取利潤、試圖占據行業壟斷地位的企業,其未來發展空間將無限縮小,這是未來時代的深刻改變。誠然,有質疑是好事,但是“聽其言,觀其行”,企業能否擔起責任還得看長期表現,現在言其“作秀”還為之尚早。
在過去的40年間,改革開放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未來幾十年,共同富裕將給更多人帶來機遇。時代大潮奔涌,只有將自身發展目標與時代律動結合起來的企業,才是真正有大格局的企業。隨著共同富裕成為時代主旋律,大企業能否深刻理解自身與社會的關系、國際與國內眾多復雜的情勢語境,則影響自身長久的命運。
評論員丨尹文麗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