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來的2020東京奧運會剛落下帷幕,北京冬奧會將在2022年開幕,大眾對體育的熱情方興未艾。近日,為促進全民健身更高水平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健身和健康需求,國務院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并提出了5年目標和8個方面的主要任務。明確到2025年,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38.5%,帶動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5萬億元。
政策一出,沉寂已久的體育概念股受到熱捧,相關領域的頭部企業也迎來了發展機遇。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國產運動品牌越來越受年輕一代的追捧。鴻星爾克從“土逼 No.1”到引領“野性消費”的潮流,同時,耐克、阿迪達斯等國外大牌遇冷,李寧、安踏等掀起國潮風,煥發生機。
一百多年前,毛澤東在《新青年》發表《體育之研究》,號召“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
今天,體育的意義和價值獲得了廣泛共識。體育既在強筋骨,也在強意志?!半p減”落地后的第一個學期,上海中小學,每天都安排了體育課。這是未來發展大趨勢的一個縮影,體育產業或將迎來一個新的春天。
體育產業是一個朝陽產業,也是一個生產健康和快樂的幸福產業,是經濟增長的新動能。一些城市早早布局,借著東風助推城市升級。
奧林匹克運動專家、國際排聯終身名譽主席魏紀曾經指出,中國在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轉變的過程中,日益興盛的體育產業是一條必經之路。
邁向體育強國,不僅僅在金牌數量,也在全民參與程度、社會體育氛圍以及體育產業的興盛發達。
體育強則中國強?!鞍l展體育,振興中華”的口號我們這一代人都耳熟能詳,如今,我們從“東亞病夫”走到體育大國,從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激發全民運動熱情,推動體育事業不斷發展,是中國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息息相關!
政策扶持
政策已有蹤跡可尋。《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體育強國、健康中國。
其實,為發展體育事業,國家已經發布了一系列政策。
1995年,《全民健身計劃綱要》頒布實施,成為我國群眾體育事業發展的跨世紀綱領性文件。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2016年,體育總局發布的《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里,預計到2020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3萬億,當時體育產業總規模為1.9萬億元,五年后,這一目標成功實現。
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總產出)為29483億元,增加值為11248億元。從名義增長看,總產出比2018年增長10.9%,增加值增長11.6%。其中,體育服務業發展勢頭增強,增加值為7615億元,在體育產業中所占比重增加到67.7%,比上年提高2.9個百分點。2019年和2020年分別新增超159萬和180萬家與體育相關的企業。今年上半年已新增超112萬家體育相關企業,同比增長54%。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1年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將超3.5萬億元。
促進體育產業發展,這些年來部委以上的文件有幾十個,還需要進一步配套操作性強的細則。我國體育產業目前發展快速,還存在規模不夠大、活力不夠強以及一些體制機制問題,邁向體育強國,仍需繼續努力。
先進樣本
“體育產業是綠色產業、朝陽產業,是實體經濟的的新動能?!边@是2019年時任慶云縣委書記王曉東在慶云縣體育產業招商懇談會上提出的觀點。
山東省德州市慶云縣,在山東屬于經濟較為落后的地區。2020年GDP僅為165億元,卻是體育產業的高地。目前,慶云縣擁有體育器材制造及銷售企業200多家,從業人員5萬余人,體育產業產值超40億元,銷售網絡遍布2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慶云縣的支柱產業。
慶云縣的體育產業興起于上世紀70年代,當時村民到外地體育用品企業打工,帶回來資金和技術,形成了眾多家庭作坊式的體育產品工廠,用一臺電焊機、一臺切割機創業,以生產刀槍棍棒等低端武術健身器材和焊接單雙杠、籃球架等中小學體育器材為主。尤其是慶云縣崔口鎮,逐步形成了體育用品生產銷售集聚地。
經過50年的發展壯大,體育產業成為慶云縣縣域經濟轉型的重要抓手,被作為全縣六大產業之首重點培育,成立以主要領導領銜的工作專班,重點推進體育產業鏈條延伸、壯大、集聚等工作。如今發展到涵蓋智能健身、校園體育器材、塑膠跑道、人造草坪、仿真冰場等十大系列、上千個品種。2020年3月,慶云縣獲批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
要說中國體育品牌第一城,非福建晉江莫屬。福建省晉江市的體育產業創造了八項第一:第一個設立CBA俱樂部;第一個體育產業規模突破千億;第一個成功申辦世界綜合性運動會;贊助體育賽事金額位居全國第一;贊助國家運動隊總量位居全國第一;體育產業上市企業數量位居全國第一;國家級體育用品品牌總數位居全國第一;體育產業企業總數位居全國第一。
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后,CCTV5有1/4的廣告是晉江企業所投,因此CCTV5又被稱為“晉江頻道”。這里創造了安踏、匹克、鴻星爾克、喬丹、特步、361度等多家蜚聲中外的體育品牌。在剛結束的東京奧運會賽場上,到處都是晉江元素。例如安踏曾先后贊助過3屆夏季奧運會,隨百余位奧運冠軍登上領獎臺。
晉江是深圳、成都之后的第三個國家體育產業基地,如今已經向體育產業全鏈條延伸,通過資本并購國外品牌、贊助體育賽事、成立體育俱樂部,不斷拓寬體育產業版圖,打造“賽事經濟”,以“辦賽事就是辦城市”的理念,提升晉江城市品質。
瞄準“賽事經濟”的還有成都。成都是全國第二個國家體育產業基地,也是西部第一個國家體育產業基地。早在2017年,成都提出打造“三城三都”,其中就包括建設“世界賽事名城”。2019年,時任成都市委書記范銳平透露,成都在2018年至2020年將累計舉辦67個國際體育賽事,僅體育競賽表演活動收入一項就達5.64億元。
發展機遇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堂深刻的健康教育課,給體育產業帶來的感覺是“五味雜陳”,既讓處于穩步增長快車道上的體育產業踩了“急剎車”,尤其是體育服務業遭受重創,同時也為體育產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人們對健康更加重視,給行業帶來了更大的希望。
《2020大眾健身行為和消費研究報告》顯示,疫情期間,群眾健身參與率達93%,體育用品消費率達65%,平均消費金額1972元。羽毛球、跑步、健身走等運動的全民參與度超過40%。另有數據顯示,前5個月,家用健身器材行業的總利潤達到6.1億元,同比增長50%。
清華大學體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認為,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中國國民經濟的水平提高,包括我們對人的發展日趨重視,體育產業的發展速度是會保持很高速的水平。
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變為高質量發展階段,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包括了對體育運動強身健體的向往。體育產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當然,體育產業目前依然有諸多痛點,例如體育運動場地、體育健身器材不夠用,健身方法不夠科學,缺乏專業人才指導,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參與體育運動的人數還有差距,等等。如何解決痛點、難點問題也是未來體育產業的一個發展方向,這也意味著未來增長潛力巨大。
A股的體育上市公司利潤普遍較低,多從事體育設備生產,以政府訂單和外貿訂單為主,企業的增長性較弱?!半p減”重拳之下,資本可能會向體育產業流動。體育與科技、醫療等融合創新發展。
體育與科技融合,帶火了體感游戲、VR沉浸式體驗等等。日本任天堂公司出品的《健身環大冒險》在疫情期間成了“理財產品”,價格一路飆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體育與醫學、康復、養老融合,形成的大健康產業蒸蒸日上,成為體育產業發展的一個新方向。
體育與旅游融合,正成為一些城市新的名片,例如青島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后,在帆船上持續發力,“帆船之都”品牌漸漸深入人心。
在教育部和體育總局出臺的相關意見加持下,體教融合也在不斷深化,校園體育為體育產業開辟新的藍海。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初志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