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青島市醫保局按照黨史學習教育部署,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踐行初心使命,強化公仆意識,持續增進人民群眾健康福祉。上半年,全市社會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903.79萬人,同比增加了23.4萬人;全市醫?;鹬С?20.5億元,同比增長11.3%。共為50萬名住院患者報銷醫療費56.3億元,人均報銷11200元;為58.1萬名門診慢特病患者報銷24.3億元,人均報銷4200;為4.3萬名大病患者報銷醫療費23.1億元,人均報銷5.4萬元,大病患者平均報銷比例74%。
今年市醫保局承擔了兩項市辦實事,即“實施商業健康補充保險”和“實施農村護理保險提升計劃”。結合今年醫保的重點工作,確定了年度“醫?;菝袷嵤隆?,目前這十件實事進展順利,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推出“琴島e?!?,減輕群眾個人醫療費負擔
針對群眾反應強烈的看病貴這一民生難題,會同市銀保監局、財政局等部門,指導商業保險公司推出城市定制型商業醫療保險,推動形成“政府指導+商業保險市場化運營”醫療保障新模式,對個人負擔較重的部分進行精準保障,讓商業保險更惠民,讓群眾辦理更便捷。
取得了良好社會效益、市場效益、發展效益,受到廣大市民歡迎。“琴島e?!?月9日正式上線,截至6月30日投保期結束,全市有139萬個家庭參保,參保人數超過211萬人。按照每年保障3萬多名重大疾病患者測算,可為大病患者節省個人負擔1.7億元。截至8月25日,共理賠785人次,理賠金額332萬元,人均賠付4230元,最高一例賠付33.4萬元,有效發揮了保重疾、防風險的作用。
二、實施農村長護險提升計劃,讓農村失能老人安享晚年
2012年以來,青島市聚焦老齡化發展速度快、基數大、程度高的情況,持續深化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改革,打造了長護險全國樣板。
今年,為全面落實中央推動制度公平、實現共同富裕重大決策部署,解決農村地區長護險可及性不高的問題,滿足城鄉居民對護理保險制度的迫切需求,青島市深化制度改革,創新籌資機制,統籌市場資源,出臺了《青島市長期護理保險辦法》(青政發〔2021〕6號),將“實施農村護理保險提升計劃”列為市辦實事大力推進,為城鄉7萬多名重度失能人員建起了護理保障的堅實屏障。
新的長護險制度通過多元化籌資,統一了職工和居民護理保險待遇類型和服務形式,為參保居民增加了生活照料服務保障,提高了農村居民護理保險待遇水平,實現了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長護險制度的真正統一。
截至6月底,全市支付護理保險資金2.3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6%;全市享受待遇人數達到3.8萬人,其中農村居民新增8000多人;全市新增定點護理機構85家,達到966家,護理服務隊伍擴大到2萬人。形成了以居家為主、機構為輔的醫養照護新格局,農村地區失能失智人員也能更多地享受到長護險待遇。
三、主動降低職工醫保費率,讓企業輕裝上陣健康發展
去年青島市按照全省統一部署實施了降費政策,為市場主體減負39.1億元。今年初,為全面落實“六穩”“六?!?,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市醫保局主動作為、自我加壓,克服基金剛性支出壓力,經周密測算、通盤考慮,提出降費方案報經市政府同意,決定繼續實施降費惠企政策,為各類市場主體減輕繳費負擔。自今年5月起至2022年12月,下調單位職工醫保繳費費率1個百分點,預計減輕各類單位繳費負擔33億元,約占職工醫?;鹉晔杖氲?8%,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形勢下,有力支持了市場主體健康穩定發展。
四、加強“兩病”保障,提高居民門診保障水平
在全市財力緊張的情況下,今年將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提高了30元,由人均698元提高到728元,高于全國全省標準(580元)25%,年補助總額達到34億元。
居民醫保待遇也相應進行了調整,高血壓、糖尿病“兩病”居民門診報銷比例提高至60%,同時加強了“兩病”門診保障管理服務,落實長處方制度,“兩病”患者可一次性帶藥3個月,減輕了“兩病”居民的門診用藥負擔。增加了門診慢特病病種,自4月1日開始,將成人遲發性運動障礙等5個病種納入青島市門診慢特病管理,保障了6種國家談判藥品在門診能開藥、能報銷。
在嶗山、城陽、西海岸新區開展社區門診保障制度改革試點,整合原門診統籌和門診大病兩種報銷制度,實行門診統籌簽約與家庭醫生、公共衛生服務“三約合一”,進一步提高門診報銷待遇。截至6月底,三區參加新門診統籌試點人數12.5萬人,結算8.5萬人次,平均報銷比例62.2%,比改革前提高4個百分點。
五、增強醫保托底保障功能,實現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落實“ 四不摘”要求,保持醫療保障幫扶政策穩定,繼續對低保、特困、農村低收入人員等給予傾斜支付政策。會同扶貧部門建立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扶貧機制,對農村低收入人口待遇保障情況進行監測,確保應保盡保。截至6月底,脫貧享受政策人口13020戶、24289人全部按規定納入醫保參保范圍,繼續享受參保補貼和傾斜報銷政策。
實施新的困難居民醫療救助制度。將原七類困難居民認定標準調整為四類,督導鎮(街道)將醫療救助與其他社會救助“一門受理,協同辦理”,確保了新舊制度平衡銜接。通過對特困人員、低保家庭成員、低收入家庭成員實行公立醫院定點就醫等措施,設置目錄外住院費用管控等方式,降低了困難居民的個人負擔,提高了醫療救助資金的使用效能。上半年為6.65萬困難居民支付1.24億元,增強了醫療救助的托底保障功能。
六、確保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落地,減輕群眾用藥負擔
落實國家、省藥械集中帶量采購工作,減輕患者負擔。確保國家四批藥品和一批高值醫用耗材(冠脈支架)、省際人工晶體、山東省首批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七市聯盟三批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結果及時落地,196種藥品和4000余種高值醫用耗材平均降價53%,預計每年節約費用7億元。開展集采藥品醫保資金結余留用工作,向全市219家公立醫療機構撥付兩批國家集采藥品結余留用資金7000多萬元,提高了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參與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改革的積極性。
針對長期以來存在的醫院拖欠醫藥生產(流通)企業貨款、醫藥企業回款周期長問題,搭建藥械集采結算監測平臺,改革支付結算機制,實現醫保基金與醫藥企業直接結算,壓縮了藥品流通環節,激活了企業資金流動性,保障了國家集中帶量采購政策落地惠民。結算平臺已覆蓋全部62家二、三級公立醫院和400家配送企業,涉及4500多種藥品和醫用耗材,年結算藥械款超10億元。
七、助力常態化疫情防控,保障疫苗接種、核酸檢測費用支付
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將新冠疫苗接種費用納入醫保報銷,做好新冠肺炎疫苗費用、核酸檢測費用醫保支付工作,確保醫保資金發揮最大保障效力,助力快速建立免疫屏障。同時,會同財政、衛健等部門做好疫苗使用支付情況監測,確保群眾疫苗打得明白,醫保資金付得清楚。上半年,按照國家、省部署,青島市向省主管部門及時足額上解疫苗專項資金8.98億元,向399家醫療機構及時撥付疫苗接種費用5958.22萬元,撥付核酸檢測費用3920.37萬元,累計保障疫苗接種1191.6萬人次。
八、開展綜合監管行動,守好百姓“救命錢”
針對一些醫療機構和參保人的欺詐騙保行為,市醫保局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勿使醫?;鸪蔀樾碌奶粕狻钡闹甘?,認真落實醫療保障基金使用監督管理條例,開展了醫?;鹁C合監管系列行動,堅決向欺詐騙保行為“亮劍”。上半年組織開展了自查自糾、集中宣傳月、飛行檢查、清零行動、區市交叉互檢、重點領域專項稽核等多輪行動,綜合運用多種監管手段,嚴厲打擊欺詐騙保行為。共現場檢查定點醫藥機構1476家,解除終止協議或暫停業務120家,警示約談235家,向公安機關移交報案2起,已批捕4人,追回醫保基金5361萬元,有力震懾了欺詐騙保行為。
九、優化異地就醫服務,促進人口跨區域自由流動
在全面實現全市366家醫療機構異地住院聯網結算基礎上,今年開展了門診費用跨省聯網結算試點。門診慢特病費用聯網結算機構達到161家,普通門診費用聯網結算機構達到156家,實現了二級以上醫院全覆蓋。上半年異地就醫聯網結算7.99萬人次,同比增長71%。為滿足外地參保人員在青持醫??ň歪t購藥,青島市加快推進“一卡通行”全覆蓋。截至6月底,全市已實現“一卡通行”的定點醫藥機構數量達到6728家。推進高頻服務事項省內及跨省通辦,今年新增醫保關系轉移接續等8項“全省通辦”“跨省通辦”服務事項,目前共20項服務事項實現了“全省通辦”“跨省通辦”。
十、提高醫保經辦服務效能,改善群眾服務體驗
推進醫保服務下沉,在規范提升249家鎮(街)級醫保工作站服務質量的基礎上,創新推出“醫保+銀行”合作模式,醫保基層服務點進一步延伸至178家村級助農點,醫保服務網絡拓展至市、區(市)、街(鎮)、居(村)四級。通過數字賦能,應用新技術建設“互聯網+醫?!敝腔鄞髲d,推出全程網辦、掌辦、秒批等醫保服務,讓群眾少跑腿、不跑腿。在20家精神??漆t院開展精神病門診慢特病“零材料辦理”,為1200多患者提供了“一站式”“零跑腿”的便捷服務。
下一步,市醫保局將聚焦群眾就醫報銷過程中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繼續深化改革,辦好惠民實事,努力解除人民群眾疾病醫療后顧之憂。加快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落實好職工醫保降費等惠企利民政策,指導實施好“琴島e?!?,做好疫苗接種費用和核酸檢測費用的支付保障工作,完善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節省醫?;穑煤冕t保基金,減輕群眾就醫負擔。
記者 封滿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