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嶗山區以黨史學習教育提升“民生溫度”

    人民的幸福生活就是“國之大者”。學黨史,要落實到解決實際問題、為群眾服務上來。嶗山區聚焦解決“急難愁盼”民生問題,確定由區級領導推進的“我為群眾辦實事”任務清單78項、各街道和部門承擔任務清單387項、全區重點任務清單11項,繪制時間表、制定任務書、明確責任人、實行“掛圖作戰”,真正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方便企業、用心服務的實際舉措,讓人民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讓黨史學習教育充滿泥土氣息和民生溫度。

    民生無小事,點滴總關情。為切實解決北宅街道群眾櫻桃采摘困難,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嶗山區結合全國社會救助改革創新試點,圍繞困難群眾“物質+服務”的多維救助體系,聯合社會組織開展“‘櫻’你而益”助農扶貧服務項目,整個活動匯集了50余家愛心組織、90余名愛心人士的公益力量,認領低保家庭櫻桃樹300余棵,營造起社會關注、幫扶困難家庭的良好氛圍。成立“嶗善行”公益基金,啟動“困境兒童護航計劃”“愛助困境老人”項目,提升困難人群獲得感、幸福感。搭建“紅哨子”平臺,實現了社區、社會組織吹哨、社會力量線上認領、社會組織線下服務的形式,將困難群眾救助幫扶延伸至‘家門口’。

    從黨史中汲取智慧,創新工作方法。深入困難家庭,建立特殊困難家庭“一戶一策”靶向救助機制,對554名低保、低收入和因病支出型困難家庭中的失能人員,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開展日??醋o、生活照料等服務,累計發放照料補助910萬元。建立了社會救助網格化管理機制,區級層面組建了區社會救助綜合服務中心,在全區29個管區服務中心配備了專職社區工作者,設立社會救助“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服務窗口,有效構建了“3公里社會救助服務圈”,實現了救助資源整合,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及時受助。

    “嶗山格格”上門入戶解民憂

    群眾利益無小事,每一件熱線的背后,都有一雙望眼欲穿的眼睛,都有一份心急如焚的期盼。嶗山區建立完善“12345”政務熱線回訪反饋和定期分析機制,對群眾反應的問題第一時間分解、第一時間反饋、第一時間解決,暢通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一季度,全區受理“12345”熱線19448件,辦結率100%、回訪滿意率95.6%。。廣泛開展聯系群眾“大走訪”、民生難題“大排查”、服務群眾“大提升”行動,全面排查梳理問題,逐項建立臺賬,促進任務落實。嶗山區紀委監委把抓好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切入點,緊盯重要節點、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通過現場督導、明察暗訪等方式,嚴查履職不力、失職失責、不擔當不作為慢作為等問題。今年以來,檢查發現、督促整改問題70余個。

    成立嶗善行公益基金幫扶救助困難群眾

    搭建“紅哨子”平臺精準服務困難群眾

    將黨史教育最終落腳于民生福祉,讓一張張滿意的笑臉,一個個幸福的剪影,匯聚成“戰略北進”征途中高質量發展的嶗山圖景。

    記者 姜喆 通訊員 梁太宏 涂二偉 崔維兵 馬賢賢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