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進口原油“先放后檢”模式在全國得到廣泛推廣。事實上,該模式由青島片區首創,是青島片區推進國務院“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的重要舉措。據黃島海關介紹,自2020年10月1日實施以來,該關共采用“先放后檢”模式監管進口原油256船次、重量 3875萬噸,累計減少驗放時間超過 12000小時。
自獲批以來,青島片區著力推動制度創新,賦能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片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自貿試驗區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充分發揮國家級新區與自貿試驗區政策功能優勢,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持續釋放自貿活力。
截至目前,青島片區新增納稅主體8841個,是成立前納稅主體總量的72.6%;新引進過億元項目99個,世界500強投資項目23個;106項試點任務形成143個創新案例,平均5天推出一項創新成果;13個首創型案例獲選山東首批“最佳實踐案例”并復制推廣,2個創新案例被國務院自貿試驗區部級聯席會議簡報刊發,系全省唯一兩篇。
貿易便利創效益,經濟發展新賦能
青島片區依托港區大宗商品種類繁多、貿易量大的實際特點,積極探索全鏈條、全流程、全體系、跨部門的系統集成創新模式。
為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青島片區實行“貨物儲運狀態分類監管”,讓企業充分享受區港一體化運作的物流便利,為片區110余家保稅倉儲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政策紅利;同時首創“進口大宗商品智慧鑒定監管”“集成查檢、分次出區”等模式,進口棉花通關時效縮短75%以上;并獲批全國首個大宗商品航運物流與采購基地,聚力打造青島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
今年上半年,片區完成外貿進出口882.1億元,同比增長59.3%,增速分別高于全市、全省、全國19.7個百分點、17.1個百分點和32.2個百分點。
投資自由更高效,金融開放新里程
青島片區響應國家總體方案,背負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的使命,結合自身產業特性,積極探索跨境資金供給、境內資金供給、國際合作平臺等多渠道的系統集成創新模式。
目前,“企業設立智能登記系統”作為省級創新案例復制推廣;同時片區創新“云上審批”“極簡審批”,實現全國首個德資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當日申請當日拿證;數字商協會實現數字化招商新突破,吸引百余家會員單位入駐;“區關港”“區關稅”聯合創新機制持續優化投資環境。
今年上半年,片區實際利用外資5.35億美元,同比增長127%,每平方公里實際利用外資是全國自貿區的1.7倍。
公共服務更便捷,營商環境更優化
青島片區響應自貿試驗區在政府職能轉變任務上的要求,爭取智慧政務上的先行先試,積極探索簡流程、多合一、不跑腿、零干預、全覆蓋的系統集成創新模式;同時推進建設法律基礎設施,豐富法律人才要素,創新監管及爭端解決,完善法律制度;并根據自身城市及產業需求,提升要素保障,積極加強土地有效利用,提升人才聚集。
在智慧城市政務方面,青島片區利用城市大腦CIMOS智能管理體系進行信息管理,做到跨部門聯動,實現城市數據標準統一、高效整合,并建設自貿試驗區企業、機構、土地、配套、樓宇廠房載體等標準化數據庫。同時建設數字智能綜合執法體系,推動綜合執法流程再造,并利用“便捷西海岸”掌上平臺優化民生服務。
為實現人才交流便利化,片區依托國際貿易、航運物流、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中心建設,強化海內外人才集聚功能。其中,全省首家外商獨資人力資源機構必思普樂落戶,中德應用技術學校首批2000余名學生入學,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企業基地試點獲批,3.6萬平米日韓服貿港公寓項目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目前,片區累計引聚各類人才2萬名,院士17名,博士240余名;其中,省級以上人才70余名,國際人才500余名,占比均為深圳的4倍。
記者 尹為鑒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