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8月19日訊 近日,青島被山東省教育廳確立為 “山東省幼小銜接實驗區”,以全市域作為幼小銜接實驗對象。幼小銜接將如何“實驗”? 19日,市教育局進行政策解讀,青島將主要從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小學入學適應教育、幼小聯合教研、家園校共育、專項治理五個方面共同行動,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幼小銜接實驗分為3個階段
幼小銜接實驗的實施步驟分為準備階段、實驗階段、總結提升階段。實驗階段從2021年9月到2022年6月,全市幼兒園及小學開展入學準備教育和入學適應教育,開發相應課程,實施家園校共育,幼兒園與小學在課程、教學和教研等方面開展研究合作。
幼兒園將開展入學準備教育。將大班下學期設置為入學準備期,優化一日活動安排,開發主題課程,防止和糾正將小學環境、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簡單復制到幼兒園的錯誤做法。
小學開展入學適應教育。將一年級上學期設置為入學適應期,地方課程、學校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主要用于組織開展入學適應活動,確保每周不少于1課時,教育方式主動向幼兒園銜接。
幼兒園和小學開展聯合教研。建立幼小協同的聯合教研制度,定期開展專題聯合教研。以幼兒園或學前教育聯盟體為單位與當地小學建立教研共同體,共同開展相關課題研究,形成課程內容及能力要求的有效銜接。
深入開展家園校共育。將科學幼小銜接內容分別納入家園共育、家校共育的重要內容,宣傳幼小銜接的科學理念和正確做法,化解家長的壓力和焦慮。
大力開展專項治理。持續加大對小學、幼兒園、校外培訓機構違反教育規律行為的治理力度。
建議幼兒園階段做好書寫準備
據介紹,幼兒園和小學階段對各種能力的要求差異巨大,如書寫能力,幼兒園的“具體表現”為:在繪畫、拼圖等活動中,能識別上下、左右等方位,能認識并書寫自己的名字。而書寫能力在小學的“具體表現”為:學習認識漢字的筆畫和間架結構,初步掌握書寫的基本筆畫、筆順規則。因此,建議幼兒園階段做好必要的書寫準備。養成幼兒自己扣紐扣、系鞋帶的習慣,鍛煉手部精細動作,促進手眼協調。在繪畫拼圖等活動中認識上下、左右等方位,通過“跳房子”“給小動物找家”等游戲,幫助幼兒認識田字格的結構。不宜要求幼兒提前學寫字,幼兒有自發書寫行為時,可以示范正確的書寫姿勢,幫助幼兒學習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的運筆技能,但不宜進行機械訓練,也不宜簡單評判寫得對不對、好不好,重在保護幼兒寫畫的興趣。建議小學階段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指導兒童借助田字格把握漢字的筆畫和間架結構,掌握正確的運筆方法,保持正確的書寫姿勢。通過給自己制作小書簽、給爸爸媽媽寫生日卡等方式,感受寫字的意義和樂趣。對控筆能力弱的兒童要給與特別關照,允許他們有一定的適應過程。
(觀海新聞/青報全媒體記者 趙黎)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