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自然資源部:在軌19顆! 我國自然資源衛星觀測能力進一步提升

    《自然資源部2020年衛星遙感應用報告》昨天(8月20日)發布,報告顯示,我國自然資源衛星觀測能力進一步提升,衛星共享共用形成規模。

    自然資源部表示,目前我國在軌自然資源遙感衛星達到19顆,我國面向自然資源調查的遙感衛星觀測能力進一步提升。

    此外,衛星共享共用形成規模,基本實現自然資源系統國土、測繪、海洋、地礦、林草數據影像貫通,并且在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都建立了自然資源省級衛星應用技術中心。全年陸地衛星數據推送超過173萬個,海洋衛星數據推送超過274萬余個。 

    報告還表示,自然資源遙感衛星全面服務自然資源管理,應用范圍、規模、深度進一步擴大,已經成為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空間規劃、生態修復、耕地保護、測繪地理信息、海域海島等工作的重要技術支撐和常規信息保障。

    隨著自然資源衛星觀測能力進一步提升,我國遙感應用成效也非常顯著,為重大地質災害隱患調查,紅樹林資源現狀等專項遙感監測提供了重要的數據、信息和技術支撐。

    自然資源部表示,2020年度,通過衛星遙感完成了全國地質災害高易發區9省市的隱患識別,覆蓋黃河上游、四川強震區、藏東南地區、滇西北地區、三峽庫區等五類典型地質災害分布區,共識別出疑似隱患8450處,主要為高位遠程滑坡、大型不穩定斜坡等類型。同時,重大地質災害隱患綜合遙感識別與監測,也向全國地質災害影響突出的14個省份推廣應用,成為新一輪地質災害風險普查的重要技術手段。 

    同時,國家還采用2米級國產遙感衛星影像,開展了全國紅樹林資源衛星遙感監測。結果顯示,我國紅樹林分布總面積處于增加態勢。2018-2020年期間,全國新增紅樹林面積接近490公頃,其中人工種植恢復為主要增加類型,面積約為290公頃,約占60%,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海南、福建、臺灣和香港等地。 

    自然資源部表示,未來將深入推進衛星遙感與自然資源管理的深度融合,進一步提升自然資源管理觀測能力。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