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于青萍之末”,當創新的巨浪席卷了青島的東部城區嶗山,創新發展鑄造了區域經濟的全新引擎。在這里,創業創新已成風尚,政府部門沖破藩籬,以體制機制創新激發市場潛能;企業滿懷激情與活力,推動科技創新邁向高地。一個個市場細胞以創新的熱情,合奏出嶗山區產業提檔升級的強音。
日前,“鼓勵創新在嶗山”成果報告會在嶗山區舉行。報告會上,嶗山區發展和改革局、青島鐳測創芯科技有限公司、嶗山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嶗山區市場監管局、嶗山區自然資源局、嶗山區行政審批服務局、青島巨峰科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嶗山區人民政府辦公室等6個政府部門、3家企業和科研院所作了交流發言。
“我們一定竭盡所能成全企業家,成就創新者,堅定不移把‘鼓勵創新在嶗山’進行到底,和大家一道,在新的趕考之路上,共同譜寫新時代嶗山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嶗山區委書記孫海生如是說,要真正讓嶗山成為引領省市高質量發展的創新高地,不讓任何一個創新團隊孤立無援,不讓任何一個創新點子苦等“風來”,不讓任何一種新經濟新業態受到冷落。
這是一場創新成果的總結,更是嶗山區在“戰略北進”進程中,擲地有聲的創新宣言。
體制機制創新 “嶗山速度”實現領跑
“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當前,嶗山區正破除一切制約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營造創新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加快匯聚起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新動能,以“海納百川”的氣魄,屹立在創新的浪潮之巔。
近年來,隨著“放管服”改革的不斷深入,準入門檻大幅降低,嶗山區市場主體數量呈爆炸式增長,目前已達85000余戶。嶗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創新打造云商智慧監管平臺,用大數據信息技術賦能嶗山再次創業。
云商大數據智慧監管平臺打破部門之間的信息孤島,最大限度整合全區監管資源,實現全區綜合監管服務“一張網”,大幅提高社會治理效能,全力打造有“市場監管溫度”的營商環境。讓監管跑在風險前面,平臺打通了國家、省、市、區13個系統,整合1400余萬條動態數據。依托海量信息分析,對全區市場主體從營收、違法等方面進行全面評估,生成全生命周期“全景畫像”。
企業開辦便利度是衡量營商環境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衡量企業滿意度、城市市場活躍度的重要內容。嶗山區行政審批服務局“打破信息孤島,開創“3012”企業開辦新模式”。從部門、環節、材料、時限和費用“五大領域”進行全面壓減,實現企業開辦“0”材料、“0”成本、“0”跑腿,“1”個環節,“2”個小時辦結。
嶗山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副局長藺海霞介紹:“自審批局成立以來,始終把企業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堅持問題導向,通過流程再造,在全省率先將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1個工作日。在全國首創微信端企業開辦智慧‘一窗通’平臺,打造了3012企業開辦新模式,提升了企業滿意度和獲得感。”
堅持“一切圍著企業轉”的導向,營造了讓企業家舒服舒心的一流環境。堅持從企業需求出發、從痛點堵點入手、用創新手段破題,打出優化營商環境的組合拳,“嶗山速度”已經實現領跑。
企業創新活力迸發 區域創新提速升級
創新出活力,創新也是動力。體制創新推動技術創新,已經成為嶗山區升級最直接最有效的 “轉型基因”。
撥改投是市場化支持企業的創新方式,2008年,嶗山區區委區政府試水“撥改投”,設立嶗山區科技創業風險投資公司(巨峰科創的前身),種下了 “撥改投”的種子,如今,這顆種子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經過近10年的探索,嶗山區“撥改投”近兩年進入快速發展期。巨峰科創作為嶗山區“撥改投”的排頭兵之一,到2021年7月底,直投項目34個,投資金額8.28億元,參股及管理基金21只,基金規模233億元,公司資產總額達到61.04億元。
巨峰科創及參股基金投資項目中已有9家企業上市,2020年全市IPO過會企業12家,巨峰科創投資企業占3家,占全市的25%。全市共9家獨角獸企業,嶗山區有6家,其中,特來電、歌爾微電子、海爾卡奧斯3家為巨峰科創投資企業。截至目前,巨峰科創直投及基金投資項目合計156個,投資金額53.4億元。其中,早期投資項目86個(占比55%),投資金額12.2億元(占比23%)。在資本的助力下,鐳測創芯、小鳥看看、海華生物、羅博科技成為各自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
鐳測創芯即為嶗山區“撥改投”的受益企業,通過嶗山區的政策性資金支持模式創新,給了企業切切實實的支持,政府平臺公司的投資,也為企業背書注入了品牌優勢,為發展開辟了快車道。
青島鐳測創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吳松華介紹,當前企業聚焦激光雷達技術,在環境遙感領域、風電領域、航空領域均有所突破,其中,提升低空起降安全和機場容量這項技術正在青島新機場開展測試。
吳松華回憶,2018年,在嶗山區創業政策的鼓舞下,鐳測創芯團隊入駐國際創新園開始走產業化道路。創業過程中,得到嶗山區各部門在辦公場所、人才政策、綠色通道等多方面“呵護式”的支持。
“我記憶猶新的是,2020年春節后尚在疫情期間,孫海生書記出人意料的帶隊來到實驗室,調研項目,詢問疫情影響,現場協調企業研發中試場地問題。作為一個很小的創業企業,我們非常感動。正是這種重視人才和尊重人才的文化,造就了嶗山涵養創業的土壤,科學家團隊能夠打消顧慮、放開手腳大膽創業?!?/p>
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所長鄭軼講述了一個“金雞孵蛋”的故事: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在嶗山區鼓勵創新政策的支持下,“孵化”山東省經海儀器設備有限公司。
非常偶然的一個機會,嶗山區了解到了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創新的需求,支持研究所把成果在嶗山落地轉化,用了不到一周的時間,經海儀器設備公司注冊成立?!霸诠咀缘倪^程當中,由于我們核名的原因導致了拖延,嶗山區注冊的服務人員陪著我們的工作人員忙到了晚上12點,保證了注冊在當天完成,讓我們非常感動?!?nbsp;鄭軼介紹說,嶗山的辦事效率和服務意識,不僅在江北,在江南也可以說名列前茅。
今年1到7月,經海公司營業額已經超過七千萬元,預計年內銷售總額達到兩個億,比在研究所的時候翻了一番還要多,同時,經海公司還牽頭整個海儀生態的發展。鄭軼介紹,下一步要對經海儀器設備公司進行股份制改造,力爭在3到5年的時間登陸資本市場。
類似鐳測創芯和經海公司的創新故事,持續在嶗山區上演,企業科技創新不斷推動區域經濟向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發展。今年上半年,嶗山區GDP增長15.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1%;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3.3億元、增長22.4%,區級稅收收入增長47.5%。
鼓勵創新在嶗山 點燃發展新引擎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鼓勵創新是企業發展的第一訴求。九個單位分享的精彩案例,是過去一年嶗山區鼓勵創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呈現,也是嶗山區鼓勵創新生態悄然蛻變的一個生動縮影。我們要向廣大創新者致敬、為每一位開拓者點贊?!睄魃絽^委書記孫海生在會上以《成全企業家 成就創新者 堅定不移把“鼓勵創新在嶗山”進行到底》作出主旨演講。
“鼓勵創新在嶗山”是嶗山的一項首創性工作。一年來,嶗山區堅持頂格推進、全區聯動,掀起了一場深層次的思維變革,讓鼓勵創新的種子在嶗山這片創新的沃土上迅速生長、發展壯大。
一年來,嶗山區一手抓鼓勵政府創新,一手抓政府鼓勵企業創新,點燃了嶗山創新發展的新引擎。去年以來,全區新增專精特新企業245家;新增獨角獸企業4家、總數達到6家、占全省一半;全市高科技高成長企業50強、12家在嶗山;成功爭創全省上市公司孵化聚集區試點,全市101家省重點上市后備企業、31家在嶗山。
孫海生強調,創新沒有休止符,鼓勵創新永遠在路上。置身新的趕考之路,嶗山區一定揚起鼓勵創新的風帆,調動一切資源成全企業家,傾盡一切力量成就創新者,堅定不移把“鼓勵創新在嶗山”進行到底。
把尊重創新作為“第一原則”,真正讓企業家在嶗山受尊重,讓創新者在嶗山有地位,在全社會營造尊重創新、敬重創造、倚重人才的濃厚氛圍;把鼓勵創新作為“第一導向”,讓創新的思維在嶗山多元碰撞;把守護創新作為“第一責任”,讓創新的生態在嶗山蓬勃興起;把成就創新作為“第一追求”,讓創新的成果在嶗山競相涌現。
創新嶗山,永無止境。
記者 姜喆 通訊員 胡聲銳 梁太宏 李瑩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