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新場景下科技引燃城市新中心

    夜幕下的青島 遲存霞 攝

    從美國的硅谷,到印度的班加羅爾,從深圳的南山區,到上海浦東軟件園以及西安高新區軟件新城,縱觀這些城市和地區的發展規律,無不是在印證著一個信號:在城市和地區的發展進程中,高科技產業占據著重要地位。

    在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高成長性企業榜單中,全球有586家高成長性企業。從高成長性企業的數量來看,中國以電子商務為主,其次是人工智能和金融科技。從價值上看,金融科技領先。隨著產業的快速聚集,以及隨之而來高端人才梯隊的導入,以科技為引領的復合型城市新中心雛形正在形成,它將充分發揮自身城市增長極的重要作用。

    作為青島市的核心城區,2017年以前,市南區幾乎沒有科技轉化的平臺,也少有關于高新技術企業扶持的政策。從2017年以后,市南區開始培育科技企業優質“土壤”,引進一批平臺項目,陸續在2019年后“生根發芽”。2020年,市南區技術合同成交額73億元,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4家,累計高新技術企業236家。

    隨著《市南區新物種企業梯度培育計劃》的發布,有望改變和重塑青島區域的產業形態。從首批入選的積成電子、洛克環保、高校信息等58家企業可以發現,80%以上為科技型企業,86%以上為民營企業。全球586家高成長性企業,平均年齡只有9歲。如今,年輕的民營企業正在挑起區域經濟發展的“大梁”。

    松立“慧停車”無人值守停車場解決停車困境

    “小巨人”站上“大平臺”

    作為一家成長于青島市市南區的年輕企業,松立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落戶市南7年,榮獲“2021年度山東省服務業高端品牌培育企業”、青島“2020年度最具創新力企業”、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山東省“瞪羚”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等多項榮譽,目前已完成在北京、上海、青島、貴陽、淄博等30余座城市的產業布局,“入圍”國內智慧停車行業的第一陣營,將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靜態交通場景深度融合,為政府交通空間規劃、智慧城市、生態城市建設提供了決策支撐和數據支持,賦能數字城市、數字中國的建設。

    目前,市南區有6家“瞪羚”企業,青島特利爾環保股份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其研發的水煤漿高效潔凈燃燒技術將傳統固態煤變成“漿體”,實現煤的制備、儲運、燃燒、排放全過程清潔化,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位于青島軟件園的青島鼎信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國家高新區“瞪羚”企業,其研發的載波通信技術產品能夠實現用一根電線采集和傳遞數據,這項國際最前沿的電力載波通信技術,不僅打破了國外壟斷,還讓產品在國家電網用電信息采集系統載波類產品招標中應用的份額超過50%,位列全國第一。前不久,聯信商務咨詢、鼎信通訊等市南區500余家企業及多名高端人才榮獲了2020年度市南區經濟發展政策獎勵,共2.6億元。這是市南區自去年11月發布《青島市市南區促進雙招雙引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20條》后的首次政策兌現,也是市南區史上金額最高、領域最廣、獲獎企業數量最多的年度政策獎勵金。

    中國-上合組織技術轉移中心國際會客廳

    高成長性企業快速發展的勢頭,正是近幾年青島建設創新名城和優化營商環境的豐碩成果。松立控股公司成為科創母基金在青島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直投項目,目前已完成“慧停車”的B輪領投4000萬元;金東數字公司與樂通資本簽署戰略股權協議,獲得投融資2000萬元……高新技術企業的活力,體現了技術創新和新興產業發展的程度。國家級平臺的資源導入,則是衡量一個地區科技發展潛力的風向標。2020年12月11日,經由中國科技部、外交部批準,“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以下簡稱“技術轉移中心”)落戶青島市南區。作為目前國內最高層次的科技創新多邊合作平臺,技術轉移中心的建設對發揮我國科技創新引領作用、推動國際科技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依托青島市在國際國內雙循環中的“雙節點”作用,技術轉移中心立足山東、放眼全國、服務上合組織成員國、輻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創建與海內外重點城市共建“城市協同中心”的全新合作模式,以開放的體系實現了更大范圍的“政企學金服協”資源集聚。對于技術轉移中心來說,最高“級別”職能是以開放型體系擴大國際國內科技合作版圖,推動多邊合作。完成與中國-南亞技術轉移中心、中國-東盟創新中心、中國(云南)-以色列創新中心、獨聯體創新中心等平臺互訪,確立多邊合作機制和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科技創新合作與技術轉移工作。

    作為目前國內最高層次的多邊組織科技創新合作平臺,技術轉移中心的優勢也很明顯,是國內唯一市場化運營的國際技術交易平臺。立足上合國家,面向“一帶一路”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搭建國際合作的“線下+線上”專業化服務平臺,打造集科技合作、文化交流、經貿往來于一體的“青島”模式,發揮市場的作用、資本的力量,突破國際科技創新要素流動壁壘,撬動上合組織成員國間巨大的技術增量市場。比如,技術轉移中心與海爾、鼎信、山東外運、兗礦、濰柴等40余家上市或獨角獸企業達成合作,在推動科技創新要素“雙循環”中發揮出積極作用。目前,技術轉移中心已與中俄青年創業孵化器簽訂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協議,與莫斯科格林伍德園區、俄羅斯納米研究中心、塔吉克斯坦科技大學等達成共建研發機構的合作意向,引進俄羅斯人造藍寶石、哈薩克斯坦國家主權基金等項目落地,孵化器入駐率達到80%。到2025年,技術轉移中心將深度服務30多個國家或地區的2000家以上企業,實現技術轉移500余項,拉動產業產值1000億元以上。

    青島優質的文旅資源大多集聚在市南區 王瑋 攝

    破題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上海有金融中心,北京有首都優勢,還有“黑馬”合肥、“開放之都”廣州……在國家眾多城市中,“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這個國家級平臺選擇了青島,落戶在市南。

    從全市角度看,市南區的海洋科技優勢明顯。2020年,市南區海洋經濟增加值占生產總值增加值比重超過30%,海洋產業已成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引領性產業。中科院海洋所、黃海水產研究所等國家、省級海洋科研機構10家,涉海院士9人,各類創新平臺128個……但長期以來,各個創新主體之間協同聯動不足,研發和成果轉化分散,形不成拳頭優勢。并且市南區科研院所多為海洋領域,科技成果在企業落地應用較少。236家高新技術企業主要集中在電子信息和高技術服務兩個領域,企業整體規模和承接技術轉化的能力相對不足。

    從2019年開始,市南區厚植科學產業體系。2019年9月24日,山東省科技廳正式公布山東省海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成為第一批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以下簡稱“海洋共同體”)。市南區與青島市科技局、中科院海洋所、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簽訂《山東省海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四方共建協議》,打造輻射全省的海洋產業技術研發、轉化、示范體系,推動海洋共同體實體化運行。

    海洋共同體“怎么干”?首先是市場化運作“盤活”,推動創新成果從“零散突破”向“多面開花”轉變?!氨热绯闪⑸綎|海科技術轉移有限責任公司,全面負責海洋共同體資產管理、項目篩選、成果孵化及產業化等運營工作。招標專業運營機構青島創聯工場藍色經濟產業園有限公司進行市場化運營,從資本、商業、技術、人才等四個方面,為入駐企業和成果轉化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全生命周期賦能服務?!笔心蠀^科技局局長劉海波介紹,“第二步是從源頭上創新‘激活’。充分激發中科院海洋大科學中心以及駐魯海洋大院大所創新活力,鼓勵院所在海洋生物制品、海洋工程裝備、海洋環境保護等重點領域部署一批支撐產業的核心技術研究,引進和培養海洋高層次人才166人,新增省市級以上海洋科技項目200多項。第三步是從出資方面破題‘用活’,推進專利作價入股,推動產學研一體化發展?!?/p>

    源頭激活以后,科技成果“怎么轉”?推動海洋科技成果盡快轉化,完備的服務是專業化、高效率、能落地的保障?!笆紫?,市南區打通產業技術研發和熟化、先進科研平臺建設、產業孵化和服務、技術交易等各環節,構建起海洋創新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有機銜接體系?!眲⒑2ū硎荆趯I服務推進方面,海洋共同體將引進科威國際技術轉移公司、華慧澤知識產權代理公司等13家成果轉化和知識產權運營機構,密切與青島農商行、浦發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構建起了專業孵化、專利對接轉化、技術交易等全鏈條的服務體系。首批入駐孵化器的北溟科技“水下物聯網通訊裝備”項目擁有10項核心發明專利,完成種子輪融資1000萬元;預計2021年底前完成一輪融資5000萬元,投后估值約3億元。

    自建設以來,海洋共同體已對接企業400余家,推動簽訂四技合同252項,合同金額1.7億元。建設創新平臺和新型研發機構7個,利用科技成果新作價投資入股培育海洋科技型企業3家。凡納濱對蝦“科海1號”新品種、一種小分子標記探針及其應用等21項成果、專利實現轉化。海洋共同體為海洋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實現全面賦能。瞄準海洋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痛點、難點,整合“政產學研金服用”多方資源,預計到2025年孵化100家以上涉海科技企業,培育3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推動3-5家企業上市掛牌,實現每年全口徑稅收1000萬元以上。


    青島科學儀器產業聯盟成立儀式

    平臺思維促數字產業融合

    目前,深圳、上海、成都等城市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創新了多項舉措,取得顯著成績,探索出各自的成功之道。近幾年,成都出臺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成都十條”,在強化高校院所要素供給能力、打造重大研發平臺、強化轉化中間環節建設等方面有了突破性創新,有力推動了成都科技成果轉化的快速發展;2020年,四川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4所高校成功入選國家職務科技成果改革試點,占全國試點單位的10%;2021年1月,成都市正式印發《成都市深化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促進科技成果在蓉轉化實施方案》,在產權制度、國有資產管理、收益分配、產業化載體發展模式、資金投入管理方式、服務機構和培育人才等六個方面全面創新改革,進一步激發了科研人員創新創造積極性,為加快科技成果在成都轉化營造了良好的生態。

    為解決山東省海洋科技成果轉化率不足的問題,山東省首個以“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創新孵化加速+高層次人才集聚”為特色的專業化孵化器在青島市南區正式啟用,水下物聯網通訊裝備、水下智能仿生機器人等首批10個項目簽約落地。

    金東創意承辦的3D光影秀在西部老城區精彩亮相

    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學等前沿科技領域的重大創新成果顯現出顛覆性力量,正在催生一批新興產業,引領新的產業革命,帶動全球實體經濟開啟新一輪智能化、綠色化的轉型發展。

    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產業基礎共性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的重要支撐,卻無法迅速、有效地將研發成果轉化成區域發展動力,這是包括青島在內的許多城市面臨的共同難題。為突破目前國內重要儀器設備大多依賴進口、核心關鍵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市南區科技局引進了青島科學儀器產業園項目,并啟動了科學儀器產業聯盟和科學儀器專項產業基金,AMB陶瓷芯片、鎂合金輕量化產業等8個項目簽約落地。園區將重點布局高端儀器儀表、醫療器械、先進材料等領域,通過項目孵化、技術轉移、人才引進等方式推動產業化項目落地,培育一批“硬科技”企業和“尖端產品”。2025年,預計培育兩家上市企業,產生全口徑稅收1.25億元以上。

    認知人工智能是集腦神經學、心理學和計算機學于一體的前沿融合科學,是人工智能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市南區科技局引進的青島認知人工智能研究院,集結我國汪萌、馬愷等心理學、人工智能領域頂級專家,將自閉癥篩查與輔助診斷、老年心理健康狀態監測等先進技術面向普通市場進行轉化。到2025年,預計轉化10項以上科技成果,培育2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至少完成1家公司的上市籌備。

    “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山東省海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青島科學儀器產業園、人工智能領域成果轉化平臺……“科技引領”貫穿了市南區的發展脈絡。在新經濟蓬勃興起的當下,場景應用趨于成熟,市南區道可云公司與中軒指南公司在5G+新型營業廳VR全景模擬方面達成合作意向,金東數字公司裸眼3D光影秀在中山路上演,為老城區帶來新活力。如今,數字經濟、智能經濟、平臺經濟等新經濟形態正在加速構建。市南區將培育軟件信息服務業、大數據產業、人工智能產業、物聯網產業等數字經濟產業核心,增強數字文創、數字金融、數字海洋、數字商貿、數字旅游等產業數字化融合發展水平,為企業開放應用場景??茖W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未來將在中國創新版圖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記者 李倚慰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