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學校黨支部的組織下,我觀看了電影《沂蒙紅嫂俺的娘》,觀后感動萬分。影片以“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為主線,生動展現了抗戰時期沂蒙山區女性在戰爭硝煙中的堅韌與奉獻,深刻詮釋了“最后一把米充軍糧,最后一塊布做軍裝,最后一個兒子送戰場……”的沂蒙紅嫂精神。
影片以沂蒙母親王換于為人物原型,講述了年過半百的陳大娘,帶領兒媳婦與女兒,以及村中的婦女們,在國恨家仇中,擰成一股繩,精心哺育革命后代,為子弟兵們做軍鞋,愛黨愛軍無私奉獻的感人故事。沂蒙山區男兒們奔赴前線,抗擊外來侵略者,留守的女人們在硝煙中堅守,用中華女性的堅韌與奉獻,譜寫了一曲沂蒙母親的贊歌。
其實,沂蒙紅嫂不止一個,是成千上萬個樸實的沂蒙婦女,背后有無數個勇敢的沂蒙父老。在那個危難時期,她們為什么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支持革命、勇于獻身?因為在這些樸實的鄉親心中,有著一種堅韌不拔的信仰和追求,就是跟著中國共產黨。像紅嫂代表明德英,用自己的乳汁救活了八路軍戰士,收養半月,使其重新歸隊;她在槍林彈雨中不畏犧牲,搶救出年輕的戰士莊新民,并把自己的后代都送到了軍隊。在她的身上,在她們所有人的身上,我們感受到了沂蒙鄉親對中國共產黨、對人民軍隊的信任與擁護。
觀看沂蒙紅嫂的感人事跡,沒有人的心靈不受觸動,沒有人的心弦不被撥動,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就是她們都展現出了偉大的慈母情懷、無私的大愛情懷、血濃于水的深厚情感。沂蒙母親創辦戰時托兒所,把深深的愛意全部放在了八路軍的后代身上,悉心照顧,視如己出,甚至因此疏忽了自己的骨肉,這是何等的胸襟與氣魄。
現在,還有許多像他們一樣擁有無私奉獻精神的人。默默無聞的老師,用自己一生的心血教育了一批批的學生,讓他們成為了國家的棟梁之材;起早貪黑的清潔工,用自己的雙手清潔美化著我們的家園。還有醫生、工人,都在不同的崗位上奉獻著自己的力量。
此次觀影活動雖然短暫,但帶給我的人生思索卻是長久的,給我的人生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偉大的“沂蒙精神”必將激勵著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為了群眾拼搏奮進。
青島嶗山區姜哥莊小學 董彩霞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