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高成長企業作為瞪羚獨角獸企業的后備軍,是更具發展潛力和成長性的明日之星,是新賽道的開拓者,也是重塑區域經濟格局的重要力量?,F在的誰重視新經濟、抓住新經濟、做強新經濟,誰就能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
過去20年,錯過了消費互聯網發展浪潮的青島,如今站在新經濟的這個大風口上,正緊抓時代機遇,布局新經濟版圖,做強新經濟企業。發掘并引育更多的新經濟企業,”雛鷹-瞪羚-獨角獸-上市“企業發展梯隊,為他們輸入“優質養分”,逐步形成新經濟的”熱帶雨林“。這既是這幾年青島布局新經濟的重要工作,也是青島新經濟高成長企業評選活動的核心目標。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在連續舉辦兩屆“高科技高成長企業評選”基礎上,近日正式啟動2021青島新經濟高成長企業評選活動(以下簡稱“評選活動”)。
尋找更多新經濟高成長企業
評選活動突出對企業創新性的要求,分別對知識產權、研發投入、價值性這三個指標給出了明確的“硬杠子”,明確要求企業須獲得專利授權或軟件著作權,主導或參與制定國際、國家或行業標準(兩種標準二選一)。
這項創新性的要求,從去年的上榜企業也可見一斑:50 強企業中,47家是高新技術企業,38家企業被認定為“專精特新”企業,9家企業上榜山東省瞪羚企業,6家企業入選山東省瞪羚培育企業,1家企業入選單項冠軍,2家企業入選隱形冠軍。同時,也體現出上榜企業的高成長性:80%以上的50 強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 50%,60%以上的50 強企業的主營業務利潤復合增長實現翻一番。
”通過評選活動,尋找更多的新經濟中小企業,利用海創匯‘熱帶雨林’生態為他們精準賦能?!扒鄭u海創匯科技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海創匯作為青島首個瞪羚獨角獸企業加速器,充分發揮大企業共創平臺的核心優勢,以“有根創業”模式向新經濟高成長中小企業源源不斷的輸入“優質養分”。
此次活動由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政府、海爾集團、青島銀行聯合主辦,青島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中心、青島市嶗山區工業和信息化局、青島海創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等承辦。
企業成長全周期“梯度培育”
近幾年,通過評選的新經濟企業群體組成了青島市新經濟發展的優秀隊伍,但總體來看,這個隊伍還不夠強、還不夠大。新經濟企業方面的專家、北京市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青島公司副總經理傅萌指出,目前,青島新經濟企業尚未形成集群效應。
形成新經濟企業發展梯隊,讓新經濟企業“握指成拳”,形成產業集群的聚合勢能,這是當前以成都等為代表的城市,發展新經濟的重要手段。這種“梯度培育”,按成長周期的不同階段,將企業分為,獨角獸企業或領軍企業、準獨角獸企業、種子企業三個梯度,進行全生命周期的培育。新經濟企業 “梯度培育“成果在城市經濟發展中展現地淋漓盡致。在今年6月發布的《萬事達卡財新BBD中國新經濟指數》新經濟總量指數城市排名中,成都排在第二位,僅次于北京。
與成都相似的是,青島市正在構建“雛鷹-瞪羚-獨角獸-上市“的四級新經濟企業發展梯隊。 “聚焦具有新經濟高成長潛質的中小企業,通過對入選企業快速發展能力、品牌影響力和直接融資能力等多維度幫扶,使之成長為行業領軍企業,助推青島加快形成‘雛鷹-瞪羚-獨角獸-上市’的新經濟企業發展梯隊,賦能青島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鼻鄭u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局長高善武表示。
評選活動是全市范圍的一次摸底,目的是作為瞪羚獨角獸企業等高成長企業的后備軍,也是青島市新經濟發展的突擊隊。傅萌認為,青島市在新經濟發展中具有獨特的先發優勢,目前新經濟企業在產業結構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初步形成了由獨角獸、潛在獨角獸、瞪羚、高新技術企業、單項冠軍等優質企業組成的金字塔型新經濟企業梯隊。與成都、武漢等城市相比,青島市新經濟呈現多點發力,細分賽道豐富的特點,如日日順物流發力智慧物流,聚好看聚焦數字文娛,卡奧斯主攻工業互聯網。
新經濟企業越多區域活力越足
調查發現,全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在新經濟領域提升新產品、新服務開發力度或拓展增值服務的企業占到了56.2%和50.2%,可見,新經濟還是緩解經濟下行壓力,促進經濟復蘇的新動力。
新經濟企業正在深刻改變和重塑產業形態。從區域發展的角度上來講,具備高增速、高利潤、高附加值的新經濟企業一旦形成“握指成拳”的梯隊,將迸發出無限能量,帶動區域上下游產業的發展,為區域發展帶來的也遠不止于稅收、就業的貢獻;更多地是生產力要素的全面提高、區域高質量高速度的增長模式等。
從新經濟企業層面,企業也不僅本身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能夠直接創造新動能,形成“從無到有”的增量突破,而且能夠與其他領域滲透融合,為傳統產業賦能,實現“從有到優”的存量升級。
從歐洲、北美到亞洲,新經濟集群遍布全球城市的中心,重塑著各個區域的經濟版圖。在不斷探索新經濟發展新路徑的城市中,我們發現,新經濟企業數量越多,這個區域的發展活力越足、潛力越大。
在新的賽道上,新經濟企業打破傳統企業的成長規律,不再是緩慢由小及大,而是躍遷式快速成長,甚至會成長出一個引領行業的企業。尤其是有自主知識產權,以及新技術、新產品,這些具有彎道超車性質的企業,將迎來發展的春天。
青島也看到了這一點,不斷加快新經濟發展的步伐。在《青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集聚高端資源要素,大力發展“四新”經濟,到2035年“四新”經濟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2.6%。去年8月,青島出臺的《關于推進新經濟業態模式發展的意見》要求,利用三年左右時間,高技術企業突破4500家,新培育獨角獸企業5家、瞪羚企業50家、新經濟品牌產品和服務20個。
據統計,2020年,青島市“四新經濟”增加值突破4000億元,穩居全省第一;青島新認定“專精特新”企業1521家,同比增長66.30%;評選“隱形冠軍”企業33家,居歷年之最;40家企業獲評省瞪羚企業,42家企業獲評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記者 聶艷林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