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時代稱,總體來看,第一代鈉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略低于目前的磷酸鐵鋰電池,但在低溫性能和快充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特別是在高寒地區高功率應用場景。
寧德時代下一代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將突破200Wh/kg,公司還表示,已經開始進行鈉離子電池的產業化布局,計劃于2023年形成基本產業鏈。
相關報道:
成本優勢突出
寧德時代創始人、董事長曾毓群此前在公司股東大會上透露,公司鈉離子電池技術已經成熟,將主要應用于儲能或低速新能源汽車領域。
上世紀70年代,鈉離子電池就已經被提出,因為其諸多優勢,如今再次被行業重視。
與鋰離子電池的工作原理類似,鈉離子電池主要依靠鈉離子在正極和負極之間移動來工作。但兩者的理化性質存在差異,正負極材料、集流體和電解液也不同。
成本是鈉離子電池的突出優勢。根據中科海納數據,從資源儲備看,鈉資源在全球范圍都有分布,價格在每千克2元左右;而鋰資源75%集中分布在美洲,價格則為每千克150元左右。集流體選擇方面,鈉離子電池正負極集流體均為更便宜的鋁箔,而鋰離子電池負極集流體必須為銅箔。
根據中科海鈉測算,受益于材料成本更低,鈉離子電池較鋰離子電池成本通常低30%-40%。此外,鈉離子電池電化學性能相對穩定,更具安全性。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