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5年建設,上千名科研和業務人員攻關,覆蓋220萬平方公里地震多發重點地區的中國地震預警網,將于2022年底全部建成投入運行。這套由中國地震局獨立自主研發的預警系統,將在地震發生后與地震波“賽跑”,為震中附近20公里外居民提供數秒至數十秒的緊急避險時間。
這是記者27日從中國地震預警網示范運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的。
“地震預警具有重要的減災作用,地震發生后,在震中附近的地震監測臺站監測到地震,馬上發出警報,從而使距離震中較遠的地方在破壞性地震波還沒有到達之前可以避險和逃生?!敝袊卣鹁指本珠L陰朝民說,利用地震預警系統提供的數秒至數十秒預警時間,居民可以采取避震措施減少人員傷亡,重大基礎設施、生命線工程和重要生活設施可以采取緊急處置措施,如高鐵緊急剎車、燃氣管線迅速關閉、關停核反應堆、電梯緊急停在最近樓層等。
陰朝民說,目前,中國地震局已經與教育、廣電、鐵路、核電等部門廣泛合作,依托1萬余個鐵塔基站建設了地震監測站點,在全國3000余個學校安裝了地震預警信息接收終端,在全國20余條高速鐵路完成地震預警系統布設,在秦山、大亞灣等10余座核電站安裝了地震閾值報警系統,在四川、云南、新疆、河北等重點地區開展了廣播電視發布地震預警信息試驗。
近3年來,中國地震局選擇京津冀和川滇閩等6個?。ㄊ校┳鳛橄刃邢仍嚨貐^,優先開展項目建設和集成。目前,這6個地區的工程已全部完成建設任務,并進入試運行。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副主任李永林介紹,預警系統在今年的云南漾濞6.4級、云南雙柏5.1級以及云南盈江5.0級地震中,已初步發揮效益。全國其他重點省份正在全力完成最后階段的臺站設備安裝和系統集成工作,預計將在2022年底形成地震預警能力。
記者:戴小河
編輯:胡夢雪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