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冬明
二季度經濟數據發布,按可比價格計算,二季度GDP同比增長7.9%,兩年平均增速為5.5%,較一季度上升0.5pct,季調后環比增長1.3%,較一季度上升0.7pct。但向好的經濟數據發布后,央行卻超預期地全面降準,暗示了經濟運行的潛在壓力。
從工業生產看,在一波疫情后修復的高增長過后,制造業有高位拐頭的跡象。二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兩年平均增長6.6%,仍處于歷史較高水平,但比一季度下滑0.2個百分點,環比增速也從一季度的0.6-0.7%降至二季度的0.5-0.6%。這預示著總需求正在逐步下滑,對工業生產的拉動能力減弱。
需求弱在哪兒?首先是零售消費不足。今年6·18波瀾不驚,從直觀上反映了居民花錢意愿不強。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2.1%,兩年平均增長4.9%,較上月小幅回升了0.4個百分點,低于市場預期。不愿意花錢,原因是收入壓力山大。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698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63.5%,進度快于去年同期,但慢于2019年。6月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與上月持平。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增長12%,兩年平均增長5.2%,略低于GDP增速,與疫情前有較大差距,這說明疫情對很多行業的影響仍在繼續。二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與平均數的比值為87%,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花錢容易,賺錢難。二季度央行調查中,選擇更多消費的比重上升至25.1%,但選擇更多儲蓄的比重也上升為49.4%。躺平一詞的流行,從某個角度折射出了居民收入預期和消費意愿不佳的無奈心態。
購物車里的小心愿,看起來要延期實現了。房子、車子這兩個中國人的大件,也賣不動了。6月商品房銷售數據繼續有所降溫,地產調控政策趨嚴降低了購房需求,4月、5月、6月單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幅分別為19.2%、9.2%和7.5%,呈現逐步放緩態勢;中汽協數據顯示,6月汽車銷量同比下降12.4%,與2019年6月相比下跌2.02%,環比回落5.3%。
終端需求的走弱,直接影響制造業生產意愿。6月,中國制造業PMI為50.9%,延續擴張態勢,但其讀數低于上月0.1個百分點。6月制造業PMI的回落,主要由生產指數回落驅動,世界范圍內的“缺芯”顯著影響了汽車生產。購進價格、出廠價格指數在擴張區間大幅回落;PMI原材料購進價格與出廠價格指數之間的差值雖有所收窄,但仍顯著高于過去五年多以來的平均水平,因此很多制造業企業面臨的成本壓力非常大。在這種情況下,產品賣不出去,廠商只能受上下游的夾板氣。
中國作為全球疫情率先受到控制,疫苗接種率領先的經濟體,在經歷了一波快速修復后,低基數效應逐步消失,經濟增速逐漸開始反映經濟真實的增長動能和趨勢,當前消費拖后腿的表現值得注意。
日前,商務部表示將采取六方面舉措促消費。一是進一步完善促消費政策措施。二是提升城市消費服務功能。三是加大農村市場開拓力度。四是拓展傳統消費增長空間。穩定汽車、家電、家居等大宗消費,促進餐飲市場更快更好恢復。五是推動新型消費加快發展。六是營造濃厚的消費氛圍。還特別提出了全鏈條促進汽車消費。新的擴大內需消費組合拳呼之欲出,可見時機之緊迫。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