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爾·斯賓塞
7月24日,在2021青島·中國財富論壇上,《財經》雜志總編輯王波明與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邁克爾·斯賓塞進行連線對話,對于未來全球經濟復蘇和增長等話題,邁克爾·斯賓塞給出了自己的分析和預測。
三個領域會出現高增長
邁克爾·斯賓塞認為,未來亞洲應當是全球的經濟復蘇和增長的中心,會出現三個高增長的領域。第一個領域是數字經濟。第二個是生物醫學和健康醫療。市場規模巨大,非常值得投資。第三個領域,是環境和氣侯變化領域。很多國家和企業都做出了雄心勃勃的承諾,而且為了解決這些挑戰,需要有天量的投資,這會促使行業高增長。
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這三個投資領域投資機會巨大,會有大量的資本流入,而且一些高增長、高成長的公司層出不窮。
他認為,中國具有非常有活力增長的生態系統,而且部分是由數字經濟所驅動的。就是中國這些種類繁多的開放的平臺,這些開放的平臺,融資成本低、融資能力強,也就是所說的“獨角獸指數”。
過去一提到“獨角獸”,便會想到美國、中國,但現在其實印度、印尼、歐洲、巴西、南美等其他國家和地區都可以看到很多的獨角獸企業。所以在全球化的層次上、維度上,以技術為導向、為驅動的創業,是非常令人振奮的一個發展趨勢。
美元疲軟走勢是暫時的
邁克爾·斯賓塞認為,匯率或者是匯率的短期波動是一個謎。但是整體情況來說,美元的疲軟應該是暫時性的,因為現在美國開展的所有活動都關注于國內經濟復蘇的模式,所以不論現在可能會有什么樣的分析,美元的疲軟并不是蓄意的,美國是一個相對來說開放的經濟體,但是實話實說,美元疲軟、美元走弱并不是一個增長的策略,美元的疲軟走勢相對來說是暫時性的。
話雖如此,由于中國現在呈現出來的一個增長動力,人民幣的升值應該是不可避免的,可能這一路上會有一些波動,但是相對于全球經濟當中的其他主要貨幣,人民幣會有自然的升值。
中國經濟增長率會逐漸放緩
隨著收入的增加,中國潛在增長率會逐漸放緩,這是一個正常的趨勢。中國現在已經是一個巨大的經濟體,在技術上也是一個更先進的經濟體,因此后發效應就沒有那么強大了。這并不是中國獨有的現象,所有的國家都會放緩,韓國在平衡中等收入轉型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它的增長率也從7%-8%以上出現緩慢的下滑。
展望未來三四年,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中國經濟增長保持在6%還是很合理的。但是那個時候,中國的人均收入將會是2萬美元左右,6%可能也不大可行,可能就下降為5%。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高揚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