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擁抱“新一線”城市 高校畢業生或更能“如魚得水”

    去哪座城市發展,是畢業生面臨的一道選擇題。只是,與曾經強勁的“奔向北上廣深”人口流動格局不同的是,新一線城市正成為強有力的“人才磁場”。

    2021年,中國高校畢業生突破900萬

    根據教育部預測,2021年我國高校畢業生將首次突破900萬人,達到909萬人,2022年畢業生將首次突破1000萬大關。2021屆畢業生中95后占比75%,90-94年畢業生占比25%。從學歷來看,本科學歷占比為64%,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占比為28%,其他為??茖W歷。

    疫情以來,社會經濟發展速度變慢,新增就業崗位減少,高校畢業生就業越發艱難。

    在這種高校畢業人數增加而就業變難的情況下,是不是就意味著我國大學生過多了呢?

    其實不然!

    在我國整體人口中,大學生比例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美國總人口超過3億,其中有1.4億名大學生。

    而我國14億多人口中目前只有1.7億名大學生。

    再有10年左右的時間,隨著1億多名高校畢業生進入各行各業,我國14億多總人口中就會有3億多名大學生。

    因此,如何配置這些人才資源,調整結構、提升質量,將成為一項重要工作。

    從當前形勢看,靈活就業、自由職業比例在提升,特別是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一些新領域創造了更多新的就業機會。

    又漲了!校招崗位平均薪資6112元

    6月15日,BOSS直聘研究院發布了《2021應屆生就業趨勢報告》?!秷蟾妗凤@示,截至5月,2021年應屆生招聘規模同比增幅達到52.5%。隨著經濟持續復蘇,大中小型企業的應屆生招聘同比增幅均超過40%,其中,萬人以上規模的大型企業應屆生需求量同比增幅達到59.6%。薪資方面,2021年校招崗位的平均招聘薪資為6112元,同比增長4.7%,繼續保持連年小幅增長的趨勢。2021年應屆生平均期望薪資為6030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這也是五年來應屆生期望薪資與市場價格最為接近的一年,畢業生對職業發展和就業市場的認知正在提升。

    2021年,新技術、新基建領域對高學歷人才的需求度持續走高。數據顯示,數字技術、醫療健康、智能制造和教育領域存在激烈的人才競爭。產業界應屆博士生招聘需求同比增幅達到75.7%,平均招聘薪資24775元; 數字技術類崗位的應屆博士生平均招聘薪資達到31785元。

    與此同時,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及自動駕駛等“新基建”代表領域的應屆生招聘需求同比增長57.6%,平均薪資同比增長9.2%,達到8393元。薪資水平高出應屆生整體平均招聘薪資的37.3%。

    58同城《2021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報告》顯示,基本所有畢業生至少有過一次實習經歷,可見對于畢業生而言,實習經歷對于找工作有切實幫助。目前,已有34%的畢業生找到工作。

    一線城市不“搶人”了?

    近年來,在新一線城市大張旗鼓搶人之時,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已悄然迎來人口流動格局的新變動。

    以深圳為例。

    6月11日,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公示了《深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草案),其中頗受關注的一點是,到2035年深圳的常住人口或將控制在1900萬。

    而就在5月底,深圳市發改委公布《戶籍遷入若干規定(征求意見稿)》,對學歷型人才的底線要求調整為全日制本科,技術型人才的底線要求調整為“中級職稱+全日制大?!?技能型人才的底線要求調整為技師。

    也就是說,在深圳,??茖W歷不再能直接落戶。

    目前深圳常住人口1756.01萬人,按照2035年常住人口控制在1900萬的要求,未來15年,深圳常住人口年均增量不能超過10萬。

    曾不遺余力招賢納士的深圳,人口政策為何突然收緊?

    深圳總面積1997.47平方公里,不到北京的1/8、上海的1/3,但根據“七普”常住人口數據,目前深圳常住人口密度已達8791人/平方公里,這一人口密度是上海的2.2倍、北京的6.6倍。

    過去十年,深圳增加597.58萬人,如果繼續按照每年近60萬的人口增量,深圳人口承載量正趨向飽和。

    隨著深圳劃定人口控制目標,四大一線城市已全部劃定了人口規?!凹t線”。

    北京要求全市常住人口總量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上海和廣州分別將人口規模上限控制在了2500萬人和2000萬人。另外,伴隨著人口的快速增長,新一線城市成都也將人口上限控制在了2300萬人。

    95后求穩定,新一線城市受青睞

    改革開放以來,在高速發展的城市化浪潮下,老一輩對于現代化大都市的向往,如今卻沒有在年輕人身上延續。

    來自多個招聘平臺的2021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報告顯示,畢業季,絕大多數大學生不約而同地選擇成都、杭州、西安、重慶等新一線城市。58同城發布的《2021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報告》顯示,今年畢業生首選城市排名前十的分別為上海、深圳、廣州、成都、北京、杭州、青島、南京、重慶、長沙。

    而95后更傾向于工作穩定的行政/后勤/文秘類崗位。

    城市吸引人才,需要做取舍文章。先舍、后取,有舍才有得。人才看得到施展才能的機會,感受到工作和生活的魅力,城市吸引人才與人才選擇城市能實現雙贏,是最重要和關鍵的。有的城市,給人才的發展空間很大,薪酬回報很高,但他們的工作、生活壓力很大,工作、生活成本也很高。綜合權衡之下,與其在一個勝算不高的城市里打拼,還不如選擇有發展后勁,工作、生活成本和壓力不大的城市謀發展。

    高房價、高房租、高生活成本,嚇退了一大批畢業生,他們尋找和選擇新一線城市發展,使自己有機會為這些城市發展貢獻力量,并能在城市的發展中刷出自己的存在感。

    擇一城生活,北上廣深已不是唯一的選擇。在寬松的落戶政策、強有力的住房和生活補貼、可觀的薪資面前,畢業生在新一線城市的生活或許更“如魚得水”。

    來源:大眾網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