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聯世界 眾智成城”,7月8日—10日,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召開。今年大會已舉辦到第四屆,圍繞“AI賦能城市數字化轉型”方向,探討人工智能技術創新與產業落地的前沿進展,廣泛傳遞城市數字化轉型的理念與價值,推動相關治理和規范形成全球共識。
在十四五規劃中列舉出的所有前沿科技里,人工智能排到了第一位,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中也提到,要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和智慧社會。如今,世界正在進入以信息產業為主導的新經濟發展時期,建設數字中國,已經成為我們時代的必然選擇。
以會為媒,搭建人工智能“上海高地”
上海在人工智能發展方面走到了全國前列。
借助此次大會,AI最新前沿方向、最全行業生態、最優應用體驗都在此匯聚,上海加快建設人工智能新高地的實力可見一斑。
更加開放,更具國際視野。為期3天的大會吸引了60多位國內外院士、10多位頂尖高校校長,超過150多位業內企業負責人,以及300多家企業線下參展,其中,首次參展的企業比例超過40%,上海以外地區企業、外國企業占比超過50%。
作為第一批創建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目前,上海已形成科技引領、應用驅動、產業協同、生態培育、人才集聚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體系,聚集人才、開放場景、打造平臺,為人工智能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成為我國人工智能發展最領先地區之一。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上海人工智能重點企業已達1149家,形成較為完備的人工智能產業鏈條。全年規上產業規模達到2246億元,實現50%左右逆勢增長,行業復蘇態勢明顯,2018—2020年的年均增速為29.5%。上海正逐步形成“基礎研究和前沿理論研究平臺+應用創新平臺+重大算力服務平臺”的多層次、全鏈條覆蓋的AI創新體系。
如今,面對新形勢,上海正在加速搶占人工智能發展高地:爭取“十四五”期間規上產業規模年均增長15%左右,2025年達到4000億元。
范式轉變,四大高地凸顯“上海經驗”
人工智能發展的“上海經驗”體現在哪里?建設“創新策源、應用示范、制度供給、人才集聚”四大高地給了最好的回答。
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梅宏發表演講,他認為數字化只是“基礎”,真正實現轉型需要在數字化基礎上完成流程再造和觀念轉變,“數字化轉型需要理念先行,通過解放思想實現觀念的轉換,建立互聯網思維,建立數字化思維。我們需要培養未來所需要的合格人才,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從政府層面、企業層面都需要有整體的規劃和推進?!?/p>
“開放、創新、包容”的城市品格已深深融入上海的血脈,成為這一座城市發展的不竭動力,如今,這個優勢也在人工智能發展上不斷放大。
源頭創新、基礎創新是掌握人工智能核心應用的關鍵,從理論、基礎、技術、應用4個層面梳理出了一條面向未來的創新策源形成清晰路線。
以應用牽引產業發展,上海是全國最先提出大力推進人工智能示范應用的城市。以張江人工智能集聚區為代表,張江已成為上海人工智能企業最集聚、類型最豐富、人才最密集地之一。IBM、微軟、阿里、百度等龍頭企業紛紛在這里布局,形成了完整的產業生態。云從科技、匯納科技、聯影智能、森億智能、達觀數據等新興技術企業不斷取得突破性創新成果,技術落地步伐不斷加快。
目前,張江人工智能島正在“由島變區”,打造產業生態和創新生態皆備的人工智能集聚區。至2025年,張江人工智能集聚區預計企業數量將超過2500家。未來,張江人工智能集聚區將構筑一個巨大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圈。
制度供給源源不斷,近年來,上海連續出臺《關于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推進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的實施辦法》《關于建設人工智能上海高地、構建一流創新生態的行動方案》等引導政策和實施方案,眾多創新制度先行先試。
搭建人才集聚高地,上海擁有交大、復旦、同濟、上大等眾多高等院校,交大是全國首批獲批設立人工智能本科專業高校之一,此外,交大、同濟、儀電、電科所、計算所等5家單位率先建立了人工智能人才繼續教育基地,為人工智能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才儲備。同時,加緊推進人工智能人才專項引進政策,探索開展人工智能高級職稱評審工作等人才評價體系,從制度層面為人才提供保障。
任重道遠,青島正不斷突破
與上海一樣,青島也是全國第一批創建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相比上海,青島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動力激發不足,缺乏BAT等互聯網頭部企業,自主創新產學研用聯動不足,對于具有較大風險的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和應用愿景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青島在人工智能發展的道路依舊任重道遠。
據去年36氪研究院發布我國城市人工智能發展指數排名,青島總指數為71.76,排在第14名,與北京(92.93)、上海(87.01)、深圳(86.52)、杭州(81.23)和南京(79.55)綜合排名位列前5名的城市還有一定的距離。
一方面作為國內人工智能產業的高地,上海的技術、人才等優勢在目前國內城市已經不可匹敵。而對青島而言,齊全的工業門類、雄厚的產業基礎,孕育了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關鍵要素之一—工業數據。
這也為兩地的產業對接與合作奠定了基礎。商湯科技、深藍科技等上海人工智能技術企業已經提前布局青島,開辟新的應用場景。
6月7日,在上海閔行區的硅谷人工智能(上海)中心會議室,青島人工智能產業協會秘書長姜代楠與上海人工智能技術協會秘書長朱偉民就下一步如何搭建起行業標準,借用資本市場力量幫助更多人工智能領域企業找到實實在在的應用場景等進行對接。一個月后,青島人工智能產業協會又與上海人工智能行業協會進行全面對接。
學習上海經驗,探索青島路徑,一直以來,青島的腳步從未懈怠。
為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創新引領作用,青島曾印發《數字青島2021行動方案》和“工賦青島”專項行動計劃。近幾年,青島圍繞“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充分激發人工智能的“頭雁”效應,引進了人工智能的“國家隊”——科大訊飛。
此外,青島還吸引了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獨角獸Top50的創新奇智。之后,又陸續吸引了云天勵飛、商湯科技、科大訊飛、依圖科技、達闥科技、曠視、百度、華為、騰訊、歌爾等人工智能頭部企業相繼落地青島。
2020年7月31日,青島工業互聯網會展中心暨人工智能國際客廳正式啟動。這是目前全國規模最大、模式最創新、技術最前沿、集聚程度最高的產業綜合展示中心,投資約3.2億元、面積約3.5萬平方米,涵蓋了智慧農業、海洋、醫療、辦公、教育、零售等13大應用場景。其中以人工智能產業共同體為代表的百度、海爾、海信、華為、曠視等人工智能企業參與展示,聚力打造人工智能應用與服務產業高地,加速人工智能應用跨界融合。
“人工智能是一把萬能鑰匙,能夠快速沉浸、滲透進各行各業,幫助城市加快轉型升級。”姜代楠對記者說。未來,產業向新格局進化,生活向智慧化飛躍,城市向數字化轉型,人工智能的發展,似乎為這一切提供了答案。
正如人工智能之父艾倫·圖靈所說:“這不過是將來之事的前奏,也是將來之事的影子?!?/p>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崔現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