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在談論“藝術城市”的時候,是在談論什么?
藝術營造城市、藝術激活城市、藝術助力城市。當青島以更開放的文化姿態面對未來,必將愈發看重藝術的孵化和生長性。
7月9日,2021中國(青島)藝術博覽會以“藝術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盛裝開幕,三度開啟“藝博時間”。未來三天,國際青年藝術周、國內外藝術院校招生及留學咨詢對接會、藝博會“雙招雙引”專場等六大板塊,將在線上線下同步舉行。
主會場陳列前沿大展、手機小屏觸控線上云展之外,還將舉行青島全球創意城市活動季、漫畫IP大賽、手繪大賽等,讓藝術繼續下沉、走入街區,近距離地對接市城市生活,生長出更適合青島本土的藝術生態。
而生態之下,是成果交流互鑒、產業資源緊密對接的可能和機遇。高質量的簽約項目、高規格的“引智”,青島正借由越來越鮮明的藝術辨識度,在城市當中脫穎而出。
01
藝術青島
用“軟實力”說話
“南有深圳文博會、北有青島藝博會,我們打造的是有特色、高水平的中國藝術盛會。”
中國藝術職業教育學會會長李力在致辭中的一句話,擲地有聲。青島何以跟深圳南北相對、分庭抗禮?
在去年11月發布的2020年度藝術城市國際傳播力榜單中,青島高居第四位,僅位列北京、上海、杭州之后。這讓人們第一次發現了這座城市在創新創造、推動藝術與產業融合上的高成長性,同時也讓青島看到了軟實力驅動的另外一種可能:
北方城市中,青島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經濟優勢,有豐沛的教育資源和高校人才,更是在音樂、戲劇等領域為全國持續輸出明星、藝術家,為什么不能成為下一個文藝創作和文化產品產出的中心城市?
這個雄心,確實可以有。
旨在打造國際時尚城的青島,已將“藝術”列為未來發展的重要關鍵詞,也正在為“藝術”開放最廣闊的社會場景:
下沉
更多的視覺藝術作品、藝術展覽、公共藝術活動在青島得以落地。媒體反復詠嘆的建筑幻彩燈光秀、去年年底發布的16個時尚藝術街區,都是先批實驗的大型“路演現場”。而這些發生場,也恰恰為此次藝博會的二十場演出做好了鋪墊和準備,讓“藝術服務市民”能更貼合地落地。
跨界
無論是對企業還是個人,通過與藝術的聯姻,都能擦出無限的火花。不僅能促進文化學術體系和商業體系共同繁榮,也讓藝術改善生活這件事變得更富有想象空間。比如清華美院全國唯一的派出院就在青島,其建筑主體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落成后也將為整個西海岸灣區帶來新的人文景觀。
而這也正是青島對“藝術”的期待,當藝術與城市發生對話,它可以讓市民在一座氣質超塵脫俗的城市里強化歸屬感、獲得感和幸福感,也可以為青島集聚越來越多的資源,再經過發酵和打磨,把影響力輻射到全國乃至全世界。
02
藝術賦能
深挖產業“源頭活水”
軟實力之外,青島同樣看重藝術的“實用價值”。連續舉辦三屆的中國(青島)藝術博覽會,也一直在探索藝術賦能城市的各個維度。
兩年多的時間,青島先后引進了14個藝術產業項目簽約,并落地了大量藝術產業資源,引進了多個文化產業項目,既有影視作品,也有音樂廠牌。
比如,電視劇《巡回檢察組》全程青島取景,上星播出收視不俗;中宣部“建黨一百周年獻禮”重點電視劇《永恒的使命》也已制作送審;
項目之外,前兩屆共聘任了15位“青島國際時尚城建設特聘專家”,逐步構建起以藝術類院校和社會組織、文藝院團、文化科技類企業,藝術相關結構等單位為主的全國性展覽展示、交流交易平臺。
在此基礎上,本屆藝博會,繼續拓寬了招才引智的聚合接口,再添中央戲劇學院院長郝戎、中國教育電視臺黨委書記柯春暉、中國動漫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庹祖海等6位特聘專家,充盈了藝術城市的智庫建設。
同時,開幕式“雙招雙引”專場上,共舉行了兩輪、七個項目的簽約儀式,一批國際國內熱門藝術教育、創意、文化項目即將落地青島。其中,由中國藝術職業教育學會會長李力、騰訊教育副總裁趙爾迪與中共青島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劉青林共同上臺簽約的全國數字美育(青島)基地項目最為吸睛。
騰訊教育是騰訊旗下的教育品牌,以“科技+教育”為核心,目前在智慧校園、在線教育、產學合作、數據管理等領域均有完整的產品服務及解決方案。在趙爾迪看來,是青島的人文氣質以及政府對美育教育的重視程度最終打動了團隊。他們愿意把公司的科技力量,包括騰訊的人力、物力在青島投入,進行建設。
而這正是青島眼下樂見的“聯動效應”,政府、企業、媒體、人才,正在多方合力為藝術的跨界賦能奠定基礎。另一面,藝術為城市帶來的效能,不僅僅是“乘數級別”,更有希望是“指數級別”。
目前,藝博會運營總部公司已落戶青島市南區,未來,將引入全國范圍內的演出、賽事、會議、展覽、講座等活動。通過藝術創意賦能時尚城市,將藝博會籌辦與藝術產業、創業創投等重點工作結合起來,增強青島對藝術產業資源、藝術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03
成就創新創意
藝術讓生活更美好
一個城市的創新能力,往往來自于不同文化的相互交融與交織,“藝術”正是那個保留個性、體現城市文脈、涵養城市品質的最佳場所。
只不過,推動藝術與城市、與生活、與產業的對話只是起點,藝術對城市的終極意義,在于促進城市的全面發展。而藝術服務青島建設“青春之城、創業之城”的戰略任務,在于其對內生動力“創意創新”的成全。
藝術發展土壤稀薄,人才聚集、年輕人廣泛參與缺乏良好的環境和生態,這些都是目前青島亟需解決的問題。而解題的最佳思路,在培育與涵養。以市場為導向的培訓資源在青島匯集,正是看到了青島這份迫切,也看到了青島可待發掘的潛力。
“我們是為全國的藝術人才培養建造這樣一個實踐基地,” 中國藝術職業教育學會培訓中心校長張紅在談到選擇青島時這樣說到,“青島是有文化底蘊的城市,青島人民也熱愛藝術,渴望讓生活更美好,我們在這樣的環境下更容易聚力培訓資源,發揮更好的效用?!?/p>
從“基地”“項目”的頻頻側目中,青島看到了未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文藝創作策劃、排練到演出到發布到銷售,完整的產業鏈正在形成緊密的閉環,而由此可延展、拓寬到創意創造、生產制造、展示銷售、藝術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藝術產業鏈,必將助力城市躍遷升級。
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青島,曾經是一座長于用藝術裝點的城市,未來也會是一座用藝術鑄魂的城市。詩意的審美會越來越深度地融合進城市規劃和產業的創新發展之中,這是對藝術的踐行,更是藝術的實現。自我更新,正在青島激蕩起更多年輕的浪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