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出臺20條措施加快推進財富管理中心建設
——打造財富管理最優發展環境
2015年11月,青島市政府下發了《關于促進青島市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發展的政策措施》(青政辦發〔2015〕24號))(下稱《措施》),出臺20條創新舉措,加快推進財富管理中心城市建設,政策主要分為聚集金融資源、鼓勵金融創新、壯大資本市場、吸引金融人才四部分,對新設和新遷入的法人金融機構、現有法人金融機構增資的均給予大力度扶持,設立青島市金融創新獎,支持金融機構吸引金融和財富管理高端人才。
《措施》加大了金融機構落戶、增資、區域性管轄機構的扶持力度,并對新設和引進對青島經濟金融發展具有重大促進作用的項目,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給予支持。重點突出對法人金融機構和財富管理機構獎勵,其中,對在青島新設立和新遷入的法人金融機構,根據注冊資本最高可給予1億元的一次性開辦補貼。支持各區市高標準建設試驗區配套功能區,優化重點項目建設審批流程,開設“綠色通道”支持項目早落地。
《措施》首次將金融創新納入到扶持金融業發展的獎勵范疇,設立青島市金融創新獎,包括創新貢獻獎、項目創新獎和研究創新獎,最高獎勵金額分別為300萬元、100萬元和50萬元。為壯大資本市場,對擬在國內主板、中小企業板、創業板上市的本市企業,最高可獲得300萬元補貼;境外首發上市的企業,最高可獲得300萬元補貼;已實現“買殼”上市并將上市公司注冊地遷至青島市的企業,最高可獲得300萬元補貼。
此外,《措施》還加大了對金融人才的獎勵力度。對新引進的金融和財富管理高端人才,按照有關人才規定給予安家補貼;有周轉住房需求的,由機構注冊地所在區(市)政府為其提供人才公寓,并在落戶、配偶就業、子女教育、醫療保障等方面提供便利。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每年將遴選一批金融業和財富管理高端人才,根據其經營業績和對青島市的貢獻,給予一定創新創業補助。
記者點評
青島強化政府與市場的對接聯動,致力于為財富管理改革創新營造最好的政策支持環境。積極響應國家關于金融綜合監管的改革部署,構建了涵蓋地方金融工作部門、金融監管部門、司法部門等在內的金融綜合管理機制,針對金融行業監管、跨境投融資和金融風險防范化解形成了信息共享、協調一致的推進格局。推動搭建財富管理行業規范自律平臺,成立青島市財富管理基金業協會。針對獨立財富管理行業等財富管理新興業態研究構建監管體制,起草完成相關監管辦法,積極爭取開展監管試點。積極發揮金融法庭、金融仲裁功能,完善財富管理試驗區建設的法律保障體系。深入推進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多家市場化征信及評級機構順利開展業務。強化科學財富觀的宣傳推廣,通過多種形式向社會大眾傳播財富管理知識。持續開展防范和打擊非法集資主題宣傳月、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宣傳日、投資者保護論壇、巡回展覽等多項活動。保持防范打擊非法金融活動的高壓態勢,為財富管理行業發展營造安全環境。
青島市開展兩批“走千家”活動
——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創歷史紀錄
2015年5月19日,第一批“駐青銀行機構走訪千家重點企業活動”啟動,這是青島首次舉行如此大規模的銀企面對面交流活動,以1020家重點納稅企業為走訪對象,組織36家銀行摸排企業融資需求422.5億元,走訪銀行與企業現場達成融資協議202.4億元;其他220億元全部填寫了融資需求表,全部錄入人民銀行“銀企融資對接平臺”發布,并組織銀行對接。經過走訪對接,6月份全市貸款實現大幅增長,當月新增215億元,同比多增144億元,創歷史同期最高水平。
11月19日,第二批“駐青銀行機構負責人走訪千家重點企業活動”啟動,此次走訪以“工業企業、外貿企業、民營企業、科技企業、房地產企業”等五大領域企業為重點,進行拉網式全面摸底調查,走訪企業1100余家,摸排企業融資需求317億元。目前,走訪活動已全部結束,相關銀行共與其中612家有有效融資需求的企業簽訂融資協議330億元,有效信貸資金需求滿足率為100%。隨著相關信貸資金的陸續發放,2015年11月份當月銀行新增貸款183億元,前11個月累計新增貸款達到1043億元,加上銀行表外等融資支持,銀行信貸對全市實體經濟融資規模達到1500億元,創歷史最高紀錄。
記者點評
青島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不斷提升。2015年以來,青島金融系統積極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用,不斷擴大新增貸款規模,持續加大對“一谷兩區”等重點區域以及機場、軌道交通、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點領域的信貸支持,前三季度重點項目、保障性安居工程、鐵路及綠色信貸貸款分別增長17.3%、116.2%、40.7%和29.9%,均高于全市貸款平均增速。圍繞全市十條千億級產業鏈加大對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信貸支持,對青鋼、海爾、青啤等企業增加授信近百億元,支持其轉型升級和做大做強。
青島企業可從韓國銀行機構獲得人民幣貸款
——金融改革創新先行先試政策“一事一報”通道打開
2015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同意我市試點開展韓國銀行機構對青島財富管理改革試驗區內企業發放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青島市成為全國首個允許境內企業從韓國銀行機構借入人民幣資金的試點地區。目前,青島市24家企業獲得韓國銀行機構跨境人民幣貸款25億元,居同批試點城市首位,平均貸款利率3.9%。初步測算,可為企業節約財務費用近5000萬元,有效拓展了企業融資渠道,降低了融資成本,促進了青島市對韓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結出新的惠民碩果。
李克強總理在韓國訪問期間指出,“將青島市開展的企業自韓國銀行機構借入人民幣借款試點推廣到山東全省”,肯定和推廣人民幣跨境融資的“青島經驗”。
記者點評
青島積極發揮財富管理試驗區重要事項“一事一報”政策優勢,加大財富管理創新試點政策爭取和落實力度。陸續向國家爭取的39項政策中,已取得明顯成效的有29項;已進入實施階段的有6項;正在爭取國家進一步明確試點意見的有4項。財富管理綜合經營、擴大開放、注冊便利化、跨境投融資等政策率先突破,多項全國“第一單”在青島落地,示范效應初步顯現。著眼于推動財富全球配置,出臺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QD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試點辦法,在全國首次將QDLP境外投資范圍拓展到境外一級市場投資并購和有監管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場,7只跨境基金進入注冊程序。
青島銀行在香港成功上市
——青島直接融資規模再創歷史新高
2015年12月3日上午,青島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于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3866.HK。按集資凈額計,青島銀行是青島融資規模最大的IPO,融資額為42.75億港元,創造了我市境內外上市企業首發融資額最高紀錄,也是迄今為止全省第三大首發融資規模企業,青島銀行也成為山東省首家登陸國際資本市場的銀行。
記者點評
青島直接融資規模再創歷史新高。通過推動企業在境內外資本市場發行債券、上市、新三板等實現直接融資423.9億元,相當于同期銀行貸款規模的一半,表明全市融資結構顯著優化,渠道實現多元化。2015年青島新增上市公司6家,截至目前,青島共有境內外上市企業41家,發行股票44只,另有1家企業已通過證監會發審委審核,8家企業在會待審,8家企業在證監局輔導備案,培育重點擬上市企業70家,55家企業完成股改;新三板企業掛牌勢頭良好,目前已達49家,另有18家企業正在股轉系統排隊待審,培育重點擬掛牌企業90家;藍海掛牌企業已超過300家。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總體呈較快發展態勢。
青島專利權質押貸款保證保險
被中國保監會譽為“青島模式”
——青島保險業創新發展邁上新臺階
2015年7月10日上午,青島鐳創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太平洋產險青島分公司、青島銀行和青島高創科技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共同簽約,在繳納10萬元的保費及一定的擔保費用后,青島鐳創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憑借保單和融資性擔保函,得到了青島銀行發放的500萬元流動性貸款。青島也由此成為全國首個開創以保險撬動專利權質押貸款新模式的城市。在中國保監會于10月份召開的全國保險保證試點工作會議上,青島市金融辦應邀在會議上做了典型發言,介紹經驗做法,被保監會稱為“青島模式”在全國推廣。
專利權質押貸款保證保險的主要支持對象是納入青島市“千帆計劃”的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有融資需求的科技型小微企業通過青島市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提出申請,在保險公司、銀行和擔保公司(政府獨資)審查核準后,辦理專利權質押手續,同時向保險公司投保貸款保證保險,并向擔保公司繳納擔保費用,銀行憑借保單和融資擔保函,就可以向企業發放一年期單筆最高500萬元的貸款。一旦發生風險,保險公司、銀行和擔保公司按照6:2:2的比例共同承擔損失。通過購買貸款保證保險獲得銀行貸款的科技型小微企業,將連續三年按照80%、60%和40%的比例獲得保費補貼。
記者點評
2015年以來,青島保險業實現創新發展,保費規模增長較快,在全國五個計劃單列市中增速第一。2015年以來,中路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獲批開業,改變了青島沒有保險公司法人機構的歷史。華海財險、中德安聯壽險、德華安顧壽險等保險分公司獲批開業籌建,青島保險公司達到65家,財產險公司達到34家,人身險公司達到31家,保險機構數量迅速增加,市場體系逐步完善。
保險業經濟補償和社會穩定作用持續發揮,青島保險業賠款和給付支出62.3億元,同比增長14.7%,社會貢獻度持續提升。2015年以來,青島政策性農業保險保障程度和惠農力度進一步加大,小麥和玉米保險金額由原來每畝300元提高至每畝500元,保險金額覆蓋農民直接物化成本。財政支持力度進一度加大,小麥和玉米保險的財政補貼比例由原來80%提高至90%。賠付標準更加合理,對中央補貼型農作物,當損失率在80%以上時視為全部損失,為農戶全額賠償;當苗期發生全部損失時,賠償保險金額的40%。2015年8月15日,在提供基本醫保服務的基礎上,青島保險機構開展了社保長期護理保險、意外醫療保險、大病保險三大類六個醫療保險項目業務,涵蓋了基本醫保之外的所有補充項目,標志著商業保險全面進入社會醫療保險領域,在全國尚屬首例。
青島國富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成立
——財富管理要素市場建設全面開花
2015年12月9日,青島市財富管理講堂暨青島國富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成立啟動儀式在市級機關會議中心舉行。全國社?;鹄硎聲崩硎麻L王忠民出席啟動儀式并作了《財富管理市場發展與財富管理中心建設》專題講座,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李群,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新起出席啟動儀式。
青島國富金融資產交易中心(簡稱“青金所”),是今年青島財富管理多層次市場建設的重點項目。交易中心落戶在青島金家嶺金融聚集區,主要業務是為各類企業和金融機構提供投融資整體解決方案,以及非標金融資產登記、托管、交易結算服務。今后,青金所將攜手青島本地金融機構,開展各項金融資產交易服務。在啟動儀式上,青金所啟動交易系統,首單交易規模達2億元。
記者點評
青島積極搭建財富管理相關交易平臺,以盤活巨量資產、優化財富資源配置。青島國富金融資產交易所成立,面向全國銀行間非標金融資產提供互聯網交易平臺。財富管理衍生品交易所設計研究形成設立方案。權益類交易市場覆蓋面進一步拓展,青島場外市場清算中心、青島國際海洋產權交易中心、海爾聯合信用資產交易中心投入運營;藝術品交易中心近期將開業,豐富了財富管理的交易功能。區域股權交易市場青島藍海股權交易中心推出了財富管理系列交易產品和互聯網私募股權融資平臺,累計交易額超過100億元;另有掛牌企業近300家,展示企業1400多家,累計實現融資超過27億元;率先拓展了與韓國柯斯達克市場合作。
2015青島·中國財富論壇舉行
——“財富青島”品牌效應不斷彰顯
以“創新驅動下的財富變革”為主題的2015青島·中國財富論壇,2015年6月20日在香格里拉大酒店舉行。論壇圍繞世界經濟趨勢與全球財富格局、財富管理時代的金融轉型升級、人民幣國際化與跨境財富管理、財富增長與實體經濟、資本市場改革與衍生品創新等議題展開討論,為財富管理行業提供一個多元而開放的交流合作平臺,發揮行業發展的風向標作用。
省委副書記、省長郭樹清出席論壇,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李群致辭,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新起主持論壇開幕式。
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中國銀行董事長田國立,美國前副國務卿、摩根士丹利董事總經理兼副主席湯姆·奈茲發表主旨演講。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首席執行官普彼德·吉爾、美國布什總統經濟政策及金融市場原首席顧問皮帕·馬爾姆格林等眾多嘉賓齊聚論壇并展開精彩討論。
論壇期間,還發布了《青島市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發展報告(2015)》,對試驗區獲批一年多來的工作進行總結回顧,對部分試驗區獲批的先行先試政策進行解讀,力求形成財富管理試驗區的資源聚集效應。
記者點評
青島以論壇為媒介搭建交流合作平臺,相繼舉辦了金家嶺財富論壇、齊魯峰會2014、中國證券業協會財富管理研討班、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金家嶺財富管理論壇”首次閉門研討會等財富管理專業化論壇研討活動。6月,成功舉辦“青島·中國財富季”系列活動,舉辦12項財富管理專業活動,聚集國內外嘉賓萬余人,打造了高端與普惠相結合的財富青島投資文化盛宴,青島作為財富管理改革創新風向標的作用進一步顯現。2015青島·中國財富論壇吸引國家金融監管部門和有關部委領導、山東省政府領導、國內外知名金融機構和財富管理機構高管、金融界著名專家學者、知名企業負責人、高校研究機構代表等千余人出席了論壇,成為青島聚集國內外高端財富管理資源的重要平臺。
農民專業合作社信用互助試點成功啟動
——普惠金融邁出新步伐
2015年6月,青島福滿地糧蔬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明東從平度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領到了農民專業合作社信用互助業務試點批復文件,成為山東省首家開展信用互助業務試點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平度市也成為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社信用互助業務試點區市中第一家實現突破的區市。
2014年以來,經國務院原則同意并經中國銀監會批復,山東省決定在全省范圍內試點農村專業合作社信用互助業務。2015年1月29日,省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印發山東省農民專業合作社信用互助業務試點方案和山東省農民專業合作社信用互助業務試點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魯政辦發〔2015〕8號),并召開動員會議,在全省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信用互助業務試點工作。根據省政府要求,青島市政府積極推動,制定了試點工作方案,確定平度市為第一批農民專業合作社信用互助業務試點地區。
批準首家農民專業合作社信用互助試點,是農業專業合作社信用互助業務試點的“一小步”,卻反映出新型農村合作金融試點的“一大步”。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信用互助業務試點,是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的重要內容,是正規金融服務體系的有益補充,對于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更好滿足農民金融需求、促進農業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記者點評
青島出臺《農村金融服務的貫徹落實意見》,建立新設縣域分支機構信貸投放承諾制度,引導銀行機構加大信貸投放,持續提升“三農”領域金融服務;支持以土地承包經營權為主的“四權”抵押貸款,加大對農業龍頭企業兼并重組的信貸支持力度,指導銀行機構以萊西、平度現代農業改革試點為契機,助推當地糧食、果蔬及奶牛養殖等特色農業產業群發展;創新推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辦行制度、產業鏈金融、“云支付+電子商務+農戶”等服務模式,支持“三農”經濟發展更加有力。截至9月末,涉農貸款余額2505.57億元,比年初增加144.79億元,同比增長9.55%。
青島積極推動銀行機構創新信貸品種,推出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貸款政策,個人小額擔保貸款上限提高到15萬元,創辦企業提高到45萬元,較好滿足了就業創業資金需求,支持7400多人創業;推動銀行機構與科技融資擔保公司等機構共同設立風險準備金撬動科技信貸近20億元,支持初創期小微企業發展;通過銀稅合作平臺向小微企業提供4.8億元授信支持;辦理小微企業續貸業務25.6億元,為企業節約成本3000余萬元,較好緩解了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截至2015年9月末,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682.61億元,小微企業申貸獲得率為87.11%,同比提高6.36個百分點,小微企業貸款戶數為8.3萬戶,比去年同期增加近8000戶。
澳新銀行青島分行開業
——青島外向金融蓬勃發展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澳新銀行”)于2015年9月20日宣布在青島設立分行,澳新銀行是目前唯一一家在中國本地注冊法人銀行的澳資銀行,澳新銀行青島分行將更好地服務于山東本地企業,為山東企業走出國門拓展亞太市場提供全方位的專業金融解決方案。
記者點評
青島外資金融機構加速聚集。2015年以來,星展銀行、澳新銀行、韓國產業銀行、中德安聯壽險、德華安顧壽險等一批國際金融機構落戶,全市外資金融機構數量達到34家,青島已成為全省擁有外資金融機構最多的城市,是國內外資金融機構聚集地之一。
青島積極推動金融境外合作。以財富管理試驗區為改革創新的共贏平臺,青島把握“一帶一路”以及中韓自貿區的戰略機遇,密集舉辦“山東(青島)-新加坡財富管理與金融合作簽約儀式及圓桌會議”、“青島-釜山資本市場合作論壇”、“香港山東周-青島財富管理中心推介”等活動,面向英國、意大利、日本、韓國、新加坡、以色列、香港等國際財富管理中心開展專題推介和招商路演,與當地政府、金融監管部門以及重點機構建立了長效合作機制。眾多國際知名財富管理機構總部來青拓展市場,達成合作意向。
銀行不良率先實現“雙降”
——金融生態環境不斷優化
截至2015年11月末,青島銀行機構不良余額和不良率實現“雙降”,2015年內連續兩個季度實現“雙降”,在全國、全省銀行不良貸款持續上升的大形勢下,青島銀行不良率比年初下降,凸顯了全市化解銀行不良、防范打擊非法集資、維護金融穩定方面的積極成效。
記者點評
青島積極引導銀行機構優化資產質量,提升服務經濟發展水平。先后制定出臺《關于加強企業資金鏈風險化解處置的意見》、《關于加強打擊逃廢金融債務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工作的意見》、《青島市打擊逃廢金融債務化解不良貸款工作評價辦法》、《青島市防范信貸風險化解銀行不良資產專項工作推進方案》等一系列指導性文件,引導企業科學融資配置,鞏固銀企互信關系,搭建銀企合作平臺,幫助企業克服困難化解資金鏈風險;指導銀行機構立足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充分運用轉貸續貸政策合理安排授信,不斷改善資產質量狀況,加大對實體經濟發展支持力度;倡導企業誠信合規經營,嚴厲打擊、依法懲治惡意逃廢金融債務行為。
強化宣傳引導,營造社會自覺防范非法金融活動氛圍。青島市金融辦與市公安局、市財政局聯合印發《青島市非法集資案件舉報獎勵辦法》,鼓勵社會各界共同排查非法集資隱患,維護社會穩定。
青島市金融辦印制《給全體市民的一封信》累計發放100余萬份,宣傳海報累計張貼4萬張,編制《防范打擊處置非法集資工作實用手冊》并印制1.5萬冊,聯合青島電視臺、《青島早報》、《青島晚報》、《青島財經日報》以及中老年雜志《健康文化談》等媒體通過播放宣傳片、刊登案例警示和防范非法集資知識等形式廣泛宣傳。
發動各區(市)推進處非宣傳進社區活動,依托街道、鄉鎮、社區,深入基層開展了宣傳教育活動。在社區服務中心、居民小區等地向市民、村民發放宣傳品、宣傳折頁和手冊等宣傳資料30萬余份,組織多場宣傳咨詢活動,現場接受市民咨詢,引導廣大市民增強對非法集資活動的識別與防范能力,樹立遠離非法集資、參與集資風險自擔意識,理性選擇投資渠道,自覺遠離非法集資活動。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