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回瀾聽濤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英雄輩出的企業家和百花齊放的企業,正在書寫著各自的行業傳奇,也成就著一座座城市的崛起。風起云涌中,有沒有能支撐起青島發展再次騰飛,重現“上青天”和“五朵金花”輝煌的新支柱呢?
聚焦13條產業鏈,青島一手抓存量擴張、一手抓增量引進。6月29日,青島市副市長耿濤率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等主管單位、區市、行業企業,召開了推進全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鏈發展大會,這正是著眼未來,在今天為新支柱謀劃奠基。
新一代信息技術涉及范圍非常廣泛,覆蓋5個大類、20個小類以及83個行業,具備極強的行業滲透性和資源整合能力,是當前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也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競爭優勢的關鍵領域。
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正是憑借突出的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產業及技術優勢,在基數已然龐大的前提下,依然實現了經濟較快增長;以成都、合肥等城市為代表的“后崛起”軍團,也正是靠著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高端軟件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實現了城市能級的迅速攀升;而寧波、無錫等與青島處于同一梯隊的城市,則在物聯網等與制造業密切相關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緊密布局,不斷強化原有的產業優勢。
面對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機遇,當然要抓住,青島已經提出要“打造全國一流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本次會議就是從藍圖到落地邁出的關鍵一步。
會上,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解讀了《推進全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鏈發展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分析了全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闡述了中遠期工作目標、發展重點、路線圖和重點任務。
根據方案,到2023年,青島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鏈規模突破千億元;到2025年,青島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鏈規模突破1500億元,遠期將實現核心產業鏈規模超5000億元,帶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全產業生態規模向萬億邁進。
青島聯通國際業務出入口局配套產業園、中電信息港信息產業基地等10個產業鏈重點項目也在會上簽約,成為青島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補鏈、延鏈、強鏈的有力補充。
政策與產業,雙管齊下。
為了提高產業布局、雙招雙引的精準性、科學性,會上還成立了青島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鏈招商專家評估委員會,來自集成電路、高端軟件、新型顯示、虛擬現實、智能傳感器和光通信芯片及器件等細分領域龍頭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的20余位專家加盟,共商共建,吸引更多的產業鏈優質項目落地青島。
讓藍圖落地,不能一廂情愿地盲目冒進,面對新一代信息技術廣闊的覆蓋面,青島不可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然要分清主次、有所為有所不為。
《推進全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鏈發展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體現的也正是這一思路,在青島產業實際的基礎上,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鏈群化、規模化、生態化發展。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青島的優勢在哪里?
從產業來看,以集成電路、高端軟件、新型顯示為代表的產業發展較快,光通信器件、虛擬現實、智能傳感器等細分領域國內領先,工業互聯網、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基礎服務迅速鋪開,新一代信息技術互融、互動、互濟的生態雛形已經顯現。2020年,青島新一代信息技術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營業收入約700億元,正在向千億邁進。
從企業來看,海爾、海信、歌爾、東軟載波、科訊信息等來自工業互聯網、新型現實、光通信、微電子、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領域的龍頭企業,已經在青島發展壯大,惠科六英寸晶圓半導體功率器件、歌爾全球研發中心、富士康高端封測、華錄山東總部基地等一批重點項目也已經落地青島。
政策上青島也能夠稱為高地,先后獲批第二個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第五個“中國軟件特色名城”,工業和信息化部支持青島引領建設山東半島工業互聯網發展示范區。
但與先進城市相比,青島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也存在許多短板。
核心產業基礎薄弱,尤其是集成電路、基礎軟件等核心產業鏈實力不強,顯示面板等產業鏈缺失;產業規模??;缺少投資過百億元的重大項目支撐;自主創新能力弱;產業人才缺乏;產業環境尚不完善。
要實現青島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鏈規模邁向萬億的遠期目標,青島必須要放大優勢、補足短板。
歌爾全球研發總部
根據方案,青島走的是“倍增、鍛鏈、育苗、興業、聚合”產業集群發展思路。
海爾、海信、歌爾、芯恩等龍頭企業,是青島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鏈資源節點,支持這些企業迅速做大、實現規模倍增,是青島放大現有優勢、迅速提升產業話語權的關鍵。
在龍頭企業帶動下,集成電路產業鏈、高端軟件產業鏈、新興顯示產業鏈,以及虛擬/增強現實產業鏈、智能傳感器產業鏈、光通信器件產業鏈構成的“3+3”產業鏈體系,就是青島“有所為有所不為”中,要“大有作為”的關鍵領域。其中集成電路、高端軟件、新型顯示產業鏈,青島雖有積累但薄弱環節較多,重點在建鏈、補鏈,壯大產業規模;而虛擬/增強現實、智能傳感器、光通信器件三條產業鏈,青島已有一定產業基礎,重點在延鏈、強鏈,爭創國內一流。
在龍頭企業、核心產業的支撐和發展需求指引下,青島將有的放矢地瞄準產業基礎和產業鏈缺項,推進實施產業鏈精準招商、鏈主企業培育、核心技術突破、產業人才引育、金融資本助推、公共服務平臺支撐、應用生態融合等重點工程。
突出產業鏈、突出產業集群、突出產業生態,是青島在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中的戰略判斷。
當下新一輪的企業競爭、產業競爭、城市競爭,本質上已經不是技術和產品的競爭,而是產業鏈垂直生態的競爭,所爭的不是簡單的市場份額,而是產業鏈里企業、城市的生態位。
例如在新型顯示領域,當下的競爭不僅在于顯示器、電視等各類產品的競爭,更在于背后顯示芯片、操作系統、云服務、制造等全產業鏈的話語權競爭。單靠其中某一個環節的技術或產品,很難在產業鏈競爭中占據主動地位,只有在產業鏈的資源配置中掌握了話語權,才算是站穩了這一產業鏈里的生態位。
這方面,海爾以工業互聯網為突破口,依靠青島豐富的場景優勢,在工業互聯網應用上站穩了腳跟;海信則在新型顯示、光通信、智慧城市等領域打造出了全鏈條技術、產品;歌爾以聲學起家,逐步將領域擴展到光學、微電子、精密結構件,在一系列產品門類中實現了自身的不可替代……
青島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鏈招商專家評估委員會的重要作用之一,就在于幫助青島更精準找到符合青島發展需求的生態位,并在相應位置上找到最合適的項目。
站在未來看今天,青島經濟的新支柱,或許就在這里。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