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青島市發布《2020年青島市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指數報告》,這是目前國內第一個由政府主導編制發布的、以衡量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的指數報告,分析出青島市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好于2019年。報告顯示,2020年青島市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綜合指數值為118.86,相對于基準年2019年高出18.86%;七個一級指標中,“總體”“創新”“協調”“開放”“共享”“特色”六個指標高于基準年份。
記者從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獲悉,該指數遵循科學性、系統性、可比性、可得性和特色性原則,結合各類文獻、各地經驗和現有統計指標體系,經過兩輪篩選,最終形成了由總體、創新、綠色、協調、開放、共享、特色7個一級指標,中小企業增加值等30個二級指標構成的青島市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
采用客觀賦權法中的逐級等權法進行權數的分配,通過對指標值標準化處理,加權求和得到二級指標、一級指標的值以及最終的總指數值。
6項指標高于基準年份
報告顯示,2020年青島市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綜合指數值為118.86,相對于基準年2019年高出18.86%。七個一級指標中,“總體”“創新”“協調”“開放”“共享”“特色”六個指標高于基準年份。
據了解,2020年青島市中小企業總體發展指數為100.66,較上年上升0.66%。其中,中小企業增加值發展指數為26.18,較上年上升4.70%;“四上”中小企業法人單位數發展指數為23.08,較上年下降7.67%;中小企業數量發展指數為29.12,較上年上升16.46%;中小企業稅收收入發展指數為22.29,較上年下降10.84%。
創新發展指數為145.98,較上年上升45.98%。其中,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投入發展指數為29.43,較上年上升17.71%;中小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發展指數為29.55,較上年上升18.19%;專精特新企業數量發展指數為34.19,較上年上升36.76%;國家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發展指數為52.81,較上年上升111.25%。
報告發布現場。
應重視綠色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企業綠色發展指數為97.11,較上年下降2.89%。其中,單位增加值用電量發展指數為33.82,較上年上升1.47%;單位工業增加值廢水排放量發展指數為31.91,較上年下降4.26%;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發展指數為31.37,較上年下降5.90%。
此外,協調發展指數為116.94,比上年上升16.94%。其中,中小企業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發展指數為20.11,較上年上升0.57%;中小企業上市掛牌總數發展指數為20.90,較上年上升4.48%;中小微企業貸款額發展指數為23.94,較上年上升19.69%,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發展指數28.16,較上年上升40.79%;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發展指數為23.83,較上年上升19.15%。
開放發展指數為109.10,比上年高出9.10%。其中,中小企業進出口總額發展指數為18.13,較上年上升8.80%;中小企業進出口總額占全市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發展指數為16.75,較上年上升0.51%;中小企業出口額發展指數為19.17,較上年上升15.00%;中小企業出口占全市出口比重發展指數為16.85,較上年上升1.11%;民間投資在建項目數發展指數為19.94,較上年上升19.63%;民間投資占全市固定資產總投資比重發展指數為18.25,較上年上升9.52%。
共享發展指數為107.03,較上年上升7.03%。其中,中小企業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發展指數為27.86,較上年上升11.44%;中小企業養老保險參保繳費人數發展指數為27.88,較上年上升11.50%;中小企業稅收收入占全市稅收比重發展指數為23.02,較上年下降7.92%;新登記中小企業戶數發展指數為28.28,較上年上升13.11%。
特色發展指數為155.23,較上年上升55.23%。其中,瞪羚企業數量發展指數為58.33,較上年上升133.33個百分點;制造業中小企業隱形冠軍數量發展指數為35.44,較上年上升41.77%;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數量發展指數為30.21,較上年上升20.83%;全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數量發展指數為31.25,較上年上升25.00%。
重點投向種子期初創期成長型中小企業
報告也為青島市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給出了一系列對策。
政策方面,要進一步優化政務發展環境,落實國家省市有關中小企業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注重政策的落實效果。繼續深化實施“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完善多部門協調機制,為企業提供良好的營商環境。
融資方面,推動數字金融的應用,探索互聯網金融平臺建設,減少銀行和企業間的信息不對稱,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以供應鏈金融為抓手,積極推廣應收賬款融資,依托銀行、創投風投、融資擔保、商業保理等服務機構,為供應鏈金融創新、信息共享、非標資產交易等提供平臺和路徑,引導國有大企業、大型民營企業等供應鏈核心企業對接平臺,推動建立不同類型中小企業的供應鏈金融模式。充分發揮國家和地方中小微企業發展基金的引領示范作用,通過市場化運作方式,有效撬動社會資本,重點投向種子期初創期成長型中小企業,積極推動創新新型企業在科創板上市的工作。
此外,緊抓RCEP的重大歷史機遇,結合青島面臨日韓的先天優勢,分產業、分類別、分產品做好中小企業的服務對接,推動出口的增長,擴大對外開放。聯合商務、工信等部門,加快建立貿易與投資摩擦預警和快速反應機制,對可能引起貿易摩擦的行業跟蹤、預測,及時發出預警。從穩定制造業供應鏈、產業鏈和提升制造業本地配套率出發,引導鼓勵中小企業投資。
推進大中小企業融合創新生態建設
聚焦青島市未來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重點領域,報告還建議,鼓勵大企業建立開放式產業創新平臺,推進大中小企業融合創新生態建設,推動中小企業與高??蒲性核膮f作,打造產學研對接的新型產業創新模式。以工業互聯網為契機,推進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前沿數字技術在中小企業的應用,在數字化管理、數字化營銷、智能金融服務等方面幫助中小微企業實現數字化升級。將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小企業園創業載體平臺作為創新資源匯聚的平臺,將載體平臺與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的資源集聚優勢進行整合,提高中小企業創新效率。
樹立“穩定中小企業發展,就是穩定就業”的意識,深化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內容,將中小企業人力資源戰略、組織管理體系建設作為服務重點,提高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效率。為民營及中小企業營造高品質的創新創業環境,鼓勵高端人才創業,將自身科技成果進行轉化。引導企業完善績效考核體系,吸引和留住中小企業高層次人才及優秀骨干。
與此同時,圍繞碳中和、碳達峰的目標,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打造青島特色的中小企業綠色發展方式。研發、推廣減少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和降低工業固體廢物危害性的生產工藝和設備,提高工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水平,加強工業用水節約和循環利用,提升工業用水的生產力;引導中小企業依靠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業態創新,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統一。
來源:青島新聞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