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青島: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 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

    6月25日上午,“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在青島國際新聞中心舉行。記者了解到,本場發布會的主題是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

    會上,青島市委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由翠玉表示,青島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創了“三農”工作新局面,全市農業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城鄉區域加快融合,農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持續提升。

    建黨100周年,中國農村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農村經濟也實現歷史性跨越。青島市是沿海城市、經濟發達市,也是農業大市、農村大市,耕地面積770多萬畝,農村人口406萬。長期以來,青島市委、市政府毫不動搖地堅持和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推動全市農業農村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糧袋子、菜籃子保障有力 農產品綜合保障水平位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

    始終心懷國之大者,將確保全市人民吃得好、吃得安全作為主責主業,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穩步提升農業產能,農產品供給呈現出品種豐富、數量充裕、品質優良新態勢。

    綜合產能穩步提高。立足區域資源稟賦和產業比較優勢,在全市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305萬畝,建成高標準農田370萬畝,全市糧食總產先后邁上200萬噸、250萬噸、300萬噸三個臺階,近年來穩定保持在300萬噸以上。大力發展現代高效畜牧業,全市規模化養殖場達到2852個,肉蛋奶總產穩定在100萬噸以上,極大的改善了市民的膳食結構。

    科技支撐不斷增強。農業水利化、機械化、設施化、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70%,高于全國10個百分點。獲評國家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市,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9%,高于全國18個百分點。規劃建設青島國際種都,核心區引進培育現代種子企業14家,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9%。每年推廣綠色防控技術400多萬畝,全市水肥一體化達到83.6萬畝,化肥農藥施用總量實現零增長。

    質量安全保障有力。獲評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初步構建起從田頭到餐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體系,全市地產農產品質量安全合格率始終保持在98%以上。實施農業品牌戰略,全力發展兩個“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全市“三品一標”農產品達到805個,地理標志農產品數量位居副省級城市首位。

    產業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農產品出口持續位居全國城市第一

    順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趨勢,以延伸產業鏈、重塑價值鏈、打通利益鏈為主線,打造農業全產業鏈,鄉村產業呈現多種業態互促共進、多元主體競相發展的新態勢。

    特色農業發展壯大。實施農業“四百”工程、現代農業十大重點工程,在全市規劃打造100萬畝特色農業優勢區,優質蔬菜、果品總產量達到600萬噸、100萬噸,現代高效農業總產值達到83億元,有力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培育國家、省“一村一品”示范鎮村63個,市級以上產業強鎮22個,市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10個,成為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和農民創新創業的重要載體。

    加工農業轉型升級。以加工農業為核心,推動產業上下游配套、生產要素加快聚集,全市培育出藍莓、茶葉等15條十億級特色產業鏈,果品、肉雞等8條百億級產業鏈,農副食品加工、畜牧業等2條千億級產業鏈。堅持把做強主體放在產業發展的優先位置,全市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33家,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817家,農產品加工業年產值1943億元。

    休閑農業品質提升。拓展農業生活生態和文化傳承功能,大力發展美麗農業、美麗經濟,培育出了藍莓小鎮、菇香小鎮、玫瑰小鎮等20余個特色小鎮,每年舉辦農業節會80余個,全市休閑農業經營主體達到1000多家,年收入126億元。

    對外開放成效顯著。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先后引進美國雀巢、荷蘭瑞克斯旺等農業大項目,帶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打造農業“國際客廳”,推動與上合組織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RCEP國家深度合作,農產品出口常年穩定在50億美元以上,持續位居全國城市第一。

    美麗鄉村建設成效顯著 村內道路基本實現“戶戶通”

    堅持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統籌農村生產、生態、生活,深入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農村發展呈現出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優質均衡新態勢。

    基礎設施提檔升級。把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重點,按照發展中心村、整治一般村、保護特色村要求,積極穩妥推進。全市農村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2萬公里,村內道路基本實現“戶戶通”。農村集中供水覆蓋率達到100%,鎮(街道)建成區實現天然氣管網全覆蓋。

    人居環境顯著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圓滿收官。完成農村改廁91萬座,農村無害化廁所普及率達到95%;村莊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61%、高出全省31個百分點;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連續四年實施美麗鄉村“十百千”創建工程,建成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76個、市級示范村400個,美麗鄉村示范片28個,農村面貌煥然一新。

    公共服務全面發展。出臺《關于推進農村新型社區服務中心規范運轉強化為農服務的意見》,圍繞便民、富民、安民目標,加快社區服務中心建設,推進公共服務下沉、公共要素集聚和農村社會治安網格化管理。按照“八有、十進”標準,累計新建和改擴建農村社區服務中心1057個,農村社區化服務覆蓋率達90%以上。

    農民增收 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第一

    以保障和增進農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推動城鄉收入差距不斷縮小,農民生活實現全面小康。

    惠農政策持續加強。取消了延續千年的農業稅,陸續出臺農民種糧直補、良種補貼、農資綜合直補、農機具購置補貼等強農惠農政策,有力調動和保護農民生產積極性。2020年全市統籌整合涉農資金總規模超70億元,其中市級資金34億元。出臺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意見,搭建鄉村振興“金融寶”信息平臺,發布25家銀行71個貸款產品,推介120個現代高效農業產業項目。推動政策性農業保險擴面提質,目前保險險種達12個,2020年賠付總額超2億元。

    農民收入較快增長。2020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656元,位居全省第一位。城鄉收入差距不斷縮小,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從最高時的2.41:1降低到2.36:1。農民收入來源更加多元,工資性、財產性等非農收入占總收入一半以上。

    農民生活穩步提升。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達到15138元,改革開放初期的三大件“手表縫紉機自行車”,已被小汽車、電腦、手機等消費品所代替,農村住戶每百戶家庭擁有汽車40輛,電腦42臺,手機227部。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從1978年的59.3,降低到29.5。

    農村改革全面深化 鄉村發展活力持續釋放

    堅持以還權賦能為核心,以產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持續推動農村改革向深水區邁進,新一輪農村改革向集成擴面、紅利釋放、提質增效邁進。

    圍繞“活權”,深入推進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確實權、頒鐵證,探索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有效實現方式,全市99%的村莊完成承包地確權登記,499萬畝承包土地建立“數字”身份證。推動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到2020年底,全市累計流轉土地333萬畝,土地規模化經營率達到70%。

    圍繞“三變”,在全省率先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把全域村莊和全部資產納入改革范圍,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99%以上涉農村(居)完成改革任務,485萬農民成為集體經濟股東,量化資產461億元,分紅14.4億元。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實現涉農區市全覆蓋,集體產權交易額達到59億元。

    圍繞“富民”,持續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探索股份制、租賃制、合作制、混合制等新路徑,全市集體經濟收入過10萬元的村莊達到80%,其中收入100萬元以上村莊702個。建立黨支部與農民的經濟利益聯結紐帶,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達到4000余家。

    100周年是黨的歷史的重要節點,也是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的重要起點。未來,青島將以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為總抓手,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孫夢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