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后浪奔涌的時代,人們早已習慣了顛覆過往又蝶變新生。這是一個創業創新的時代,人們越來越樂于看見那些新生的弄潮兒指點江山。
沒有人會否定新生的力量,因為他們代表著未來,散發著朝氣。但新生只是一個階段,隨著沙漏里的顆粒一點一滴地落下,歲月總會在那些曾經“年幼”的人身上刻下痕跡。時間總會向前,歲月亦會積累,而保持熱情的唯一方式,大概只有變得“年輕”。
年輕,是一種心態,來自于內心的那股沖動,像一團永恒的活火,終年不熄。于人是如此,于企業而言,更是如此。在青島這座創業之城里,常有新生力量,不乏老牌企業,海爾、海信、青啤、雙星、澳柯瑪這五朵老金花仍立潮頭,賽輪、百洋等數十朵“新金花”企業同樣爭奇斗艷。
青企的少年之心,不在于鮮衣怒馬,或是歷盡千帆,而在于是否永遠都在路上,追求著創業而非守業。而這恰恰是青島最為幸運的地方,因為這里總有那樣一群“資深少年”,他們不在意所謂的“百年老店”,只執著于踏準下一個時代。
他們是50歲的海信,是70歲的青建,是百歲的青啤與雙星。
將體育營銷視作全球化重要手段的海信,依托著“足球”,在越來越貼近年輕人的同時也變得愈加年輕;積極擁抱建筑工業化、建筑數字化和建筑智能化的青建,沿著新基建的方向,走著智慧城市的道路;新時代的青啤答了兩道題,一道是收購雀巢水,一道是布局TSINGTAO1903酒吧,從此躍上快樂、時尚、健康的新賽道;而作為青島市首家完成國企混改的國有企業,雙星實施著“四新”戰略,開啟著自己“三次創業”的新征程。
這群青島的“資深少年”,迎著朝陽,不見暮氣,他們不曾倦怠,因此青春常在。
巴金先生曾言,沒有人因為多活幾年幾歲而變老,人老只是由于他拋棄了理想。歲月使皮膚起皺,而失去熱情卻讓靈魂出現皺紋。
青島,為何是一座青春之島?那便是因為這里有那么一群少年,他們不糾結于年華幾何,只習慣于向前奔跑。這即是少年們的創業之志,常存理想,變革不休,無畏無懼,勇立潮頭。
不分年齡,不問出處,心有所向,皆為少年。少年常在,則青島的青春永駐。
海信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賈少謙:
借力體育營銷推動全球化產業布局
近年來,海信非常注重國際化戰略的推進與發展。從最早做OEM產品,到開拓自有品牌產品,再到品牌逐漸受到國際市場的青睞,海信的品牌國際化戰略越來越扎實。截至去年,海信海外銷售收入548億,占銷售收入總額的40%。海外銷售收入的80%都來自于海信本土化的品牌。目前海信已在海外布局了16個研發中心,同時吸引了全球各地的15000名專業人才為海信服務。
2016年海信開始贊助歐洲杯,隨后在2018年贊助了俄羅斯世界杯,今年贊助了歐洲杯,而明年也將繼續贊助世界杯。在贊助全球頂級賽事的過程中,海信不斷拓展自己全球化道路,品牌的國際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事實上,體育營銷是全球化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營銷手段。我們認為,通過體育營銷的模式,可以讓海信的產品通過體育賽事走入全球的各個家庭,使得海信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根據目前的數據,前五個月,海信的海外收入已經占了集團總收入的41%,比去年提升了接近2個點。不僅如此,通過體育營銷的模式,可以把中國好的技術、產品和服務展示給全球,并進一步推動中國品牌走向全世界。
海信的使命是致力于科技創新,不斷提升人類生活品質。我認為,要實現提升人類生活品質的目標,必須要讓海信從中國走向世界,讓全球更多人共享海信產品和技術發展的成果。
青建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王從遠:
“三化”建筑業競爭未來
關于建筑企業的競爭力,主要有兩個方面理解。一是企業同行之間,同質化的較量。另外是企業滿足未來市場需求的能力水平。
傳統觀念認為建筑行業,青磚漢瓦,幾十年不變。甚至是不受待見的行業。這個主要是由兩個方面造成的。一是建筑行業沒有產業工人,或者產業工人很少。所謂建筑工人都是農民工,放下鋤頭就去建房子、造橋、修路。另一方面,建筑行業的生產方式是敞開式生產,生產環境相對不好。
實際上,建筑行業近年來有了更深的發展,尤其是技術方面,不管是建筑技術、建筑標準、建筑工藝、建筑材料等都是突飛猛進。比如像超高層、地鐵、碼頭、隧道等工程難度較大,里面有很大的技術含量。青建在臨海建筑方面,就已經獲得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多項技術榮譽。
去年7月3日,國家十三部委發布了《關于中國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要推進智能建造和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提出了建筑的工業化、建筑的數字化和建筑的智能化的“三化”的要求,其中,在數字化方面可謂大有可為。
尤其是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有存量和增量兩個機遇。存量方面,可不斷推進建筑物的改造,建模,數據庫建設。在增量方面,未來新增城市的建筑物,可直接用數字化的設計和建造模式,直接形成數據模式。
具體來說,通過BIM技術的提升,擴充維度的提升,未來在每個物理建筑物都會生成一個數字孿生的建筑物,每個建筑物就是一個大的數據庫,這個數據庫后臺在建筑過程中,包括建成以后的運維管理中,都將跟城市服務鏈接起來。簡單說,未來通過建筑業的BIM發展,將直接服務于城市的CIM。
青建在2019年就成立了三個專業化工業,分別在產業互聯網、智能制造方面進行專業化推進。另外,在工業化方面,青建早在2010年在新加坡就開始實施,已經迭代到三代技術,目前一個小區的建筑,可以做到70%以上的建筑面積和施工面積全部在工廠內完成,現場基本沒有模板。這對于碳達峰、碳中和方面都將作出很大的貢獻。
另外,目前,青建在海外也已經實現了34個國家的布局,在去年新冠疫情的情況下,海外產業鏈也實現了逆勢增長,達到了海外建筑市場的新高度。
總之,建筑行業未來的發展,建筑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是方向,也是建筑行業新基建的方向,這個要堅定不移走下去,也是我們未來的競爭力。
青島啤酒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克興:
平臺整合實現產業鏈雙向升級
如果說我們是“答卷人”的話,消費者和資本市場的投資者就是“閱卷人”。2020年青島啤酒克服了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在史上最艱難的年份創造了史上最高業績。我們整合平臺資源,向產業鏈橫向拓展,縱向延伸,拓展企業邊界。構建了快樂、健康、時尚三大業務板塊,目前三大業務板塊齊頭并進,正在進行跨越式的高質量發展。
啤酒業務為主的快樂板塊逆勢增長,交出了“史上最高凈利”成績單,股價創歷史新高、市值突破千億,充分證明消費者、投資者對青島啤酒發展的信心。
在新賽道上,健康板塊垂直崛起,高起點收購了瑞士雀巢在中國的健康飲用水業務,助推新業務在新賽道上快速發展。時尚板塊乘勢而上,在全國60多個城市布局了200多家時尚酒吧,以場景創新不斷滿足消費者多層次需求。
以消費者為中心,青島啤酒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拓展邊界、開辟新賽道,從而實現了從產品到場景的延伸,從行業到生態的拓展,從單賽道到多賽道的跨越、從傳統制造業到工業互聯網的轉型,使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再上了一個新臺階。
未來,青島啤酒將繼續圍繞三大業務板塊,堅定不移地推進青島啤酒集團的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以實際行動積極融入青島“項目落地年”,以企業高質量發展,為青島經濟社會發展貢獻“青啤力量”。
雙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總裁張軍華:
“四新”戰略支撐雙星“三次創業”
雙星集團有機會成為青島市第一家完成國企混改的國有企業,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以及市國資委的大力支持。
雙星集團自1996年上市以來,先后經歷了兩次創業歷程,從老國企發展成為國內輪胎行業新龍頭。2018年8月,市國資委推薦雙星集團成為青島市第一家國務院國資委“雙百”企業。在突破經營困境、重塑內生動力的基礎上,雙星集團于2020年1月開啟了“三次創業、創世界一流企業”的新征程。2020年7月,為落實“雙百”企業行動計劃,進一步做強、做優、做大企業,加快提升企業活力,雙星集團全面推進國企混改,引入了三家具備雙星快速發展所需關鍵資源的戰略投資者,建立起“國有體制、市場機制”的新發展模式;通過實施員工持股實現效酬合一,建立起“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新發展機制。2020年12月,完成混改后的雙星集團,被國務院國企改革辦評為“雙百”A級企業。
雙星集團的國企混改,一直堅持黨的領導不弱化,國有資產不流失的原則。基于此,雙星集團實施了四大新戰略:一是推進智慧生態、智慧輪胎、智能裝備和環保新材料的“三智一新”新戰略;二是引入戰略投資者的新資源;三是實施市場化的新智力;四是實施利益共享的新機制??梢哉f,以上“四新”戰略,為雙星集團的“三次創業”提供了有利支撐。
“混”和“改”是手段,最重要的是把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從長遠發展來看,混改對雙星集團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未來,雙星集團將以混改為重要戰略支撐點,把加速釋放“二次創業”智慧轉型所創造潛能作為雙星“三次創業”的著力點,通過凝聚戰略投資者和股東所具有的支持雙星快速發展所需的關鍵資源,盡快將雙星打造成為科技、時代、智慧型的世界一流企業。
記者 尹為鑒 聶艷林 葛均艷 竇衍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