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磐,步履鏗鏘。一年之期已過,在產業轉型與企業發展上,我們驚喜地發現了青島的更多可能。
波瀾總是隱于海底。這一年,從大環境到小生態,頗多艱辛,堪稱“觸底反彈”的一年,同時也是多維度嬗變開啟之年。物換星移,在2020年,我國控制住了疫情、實現完全脫貧、經濟總量突破一百萬億元大關;2020年同樣是“十三五”收官之年,青島在產業加速動能轉換上奮力前行,全市生產總值達到1.24萬億元,決勝全面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城市綜合實力大幅提升。
企業是城市經濟生態的重要衡量尺度。無論是促進經濟恢復、推動動能重塑、實現高質量發展,企業都是青島經濟發展的壓艙石;而好的青島城市經濟生態促進了更多企業融入、共生、茁壯成長。
走紅毯、頒獎勵、座談轉型、共話發展……青島年度經濟成就發布典禮上,青島將企業家推到C位,將聚光燈對準這一年來經濟領域的大事件與代表企業家,是青島這一年來尊重、關懷企業與企業家,為企業家營造舒心、舒服環境的最佳佐證。
好的青島城市經濟生態促進了更多企業融入、共生、茁壯成長。何謂好的經濟生態?青島又如何從政策到服務全方位入手,將企業家推到C位的?
作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三核引領”的重要一核,青島在發揮核心引領方面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績。根據山東省“一年全面起勢、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優勢”的總體部署,青島以發展實體經濟為著力點,圍繞產業升級、創新驅動、數字賦能聚力突破,全面實現“三年初見成效”目標。
在產業發展轉型上,青島錨定工業強市這個基本特色,做大做強13條產業鏈,打造海洋經濟、智能家電、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裝備5個全國一流產業集群。去年,智能家電、軌道交通裝備兩個產業集群入選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機械裝備、汽車制造等7個產業集群規模超過1000億元。
今年春天,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廣西時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高質量發展,創新很重要,只有創新才能自強、才能爭先,在自主創新的道路上要堅定不移、再接再厲、更上層樓?!比ツ?0月,青島創新節開幕式公布《青島市委關于加快建設創業城市十條意見》,青島的創新型城市發展之路越走越寬闊。政策精準滴灌,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與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環境相結合的“4+1”發展生態,讓青島成為更年輕更有活力的城市。這種求賢若渴、勇于自新的城市魅力,讓四面八方而來的創業者、追夢者,敢于將未來交付于這座城市的手中。
無論創業者來自何方,都能在青島這座創業之城里找準自己的方位。在“十四五”開局之年,讓企業家站在C位,這就是青島給創業者、給未來的篤定回答。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尹文麗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