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山東省脫貧攻堅表彰暨鄉村振興工作推進會議在濟南舉行,萊西市扶貧辦黨組成員、副主任孫晶利,萊西市河頭店鎮黨建工作辦公室主任兼婦聯主席楊維寧、萊西市日莊鎮溝東新村黨總支書記高維玉被表彰為“山東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孫晶利:“這枚沉甸甸的獎章,不僅僅是對我個人的肯定,更是扶貧系統干部的集體榮譽?!?/p>
孫晶利,男,1976年5月,中共黨員,現任萊西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黨組成員、副主任。作為參加過“98年抗洪”等急難險重任務的軍隊轉業干部,他秉持忠誠擔當、吃苦耐勞、雷厲風行的軍人風格和默默無聞的工作作風,扎根基層、耕耘奉獻,闖出了精準扶貧“萊西經驗”。5年的扶貧路,打出脫貧攻堅系列“組合拳”,實現全市489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93個貧困(經濟薄弱)村,4個經濟薄弱鎮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這一切,無不傾注著他的心血和汗水。
卸下戎裝,仍是一名優秀的共產主義戰士。2016年2月,他積極響應黨委政府號召,主動請纓到市扶貧辦工作,成為脫貧攻堅戰線的一名基層干部。他深知:“脫貧攻堅是場硬仗,要打贏必須付出百倍努力”。伴著朝霞出發、挑著夜燈回家基本成了他工作和生活的寫照,5年來,他的腳印遍布全市所有有貧困戶村莊,每到一處,走家串戶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認真聽取鄉村干部和群眾的反映和要求,共同分析研究脫貧對策。積極協調全市各有關單位,組織力量、集中人、財、物,開展扶貧攻堅大會戰,有力助推了全市脫貧攻堅工作有效開展。滿負情懷,與貧困群眾心連心、共命運。他堅信“人心齊,泰山移”,以身作則,帶領著分管科室履職盡責,用心用力,探索創新,破解難題,創出了扶貧一系列新點子、新方法、新經驗。創新實施了“四季助力、真情扶貧”、教育“微式幫扶”、“孝道養老”等20多項幫扶舉措,出臺政策文件100余件,在鞏固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方面取得不凡成績。他堅信“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創新“一基金兩機制”,成立扶貧扶志基金,健全扶志激勵機制,對發展產業、就業創業、孝善養老、環境提升、教育進步等的貧困家庭進行獎補,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內生動力。工作經驗先后被《新聞聯播》《經濟日報》《中國扶貧》等媒體刊播。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為了萊西市的扶貧事業,他委屈了孩子,怠慢了父母,辛苦了妻子,也忙壞了身子。他的孩子小,但他整天早出晚歸,孩子的學習他顧不上輔導,生活起居顧不上照料,有時孩子接連幾天連爸爸的面都見不到。5年的缺席,換來的卻是更顯家國情懷的收獲和豐盈,“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脫貧攻堅精神在他的身上熠熠閃光。面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新任務,他堅定的表示:“在新的歷史節點上,我將繼續秉承和發揚脫貧攻堅精神,在鄉村振興的偉大歷史征程中履踐致遠,再立新功”。
楊維寧:“作為一名奔走在‘一線練兵場’的扶貧女將,有幸戰斗在精準扶貧最前沿,我感到無上榮光?!?/p>
楊維寧,女,1995年6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萊西市河頭店鎮黨建工作辦公室主任兼婦聯主席。
創新扶貧扶智模式,打造的扶志積分法在中央電視臺、《中國扶貧》報道刊發;打造龍泉湖新村巾幗服務中心,開展婦女就業技能培訓,安置輔助性扶貧崗位,帶動貧困婦女增收致富;成立小雨滴婦聯,動員志愿者參與教育扶貧活動。始終以不負青春不負百姓之志,執著地戰斗在精準扶貧最前沿。
以擔當聚民心,不負青春不負民。擔任扶貧辦負責人期間利用一個月時間遍訪了157戶貧困戶,通過深入調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資料,科學確定了扶貧工作重點,為幫扶貧困戶打下堅實基礎,2020年11月底,該同志雖然腰肌勞損嚴重,但卻仍帶病堅持準備迎檢工作,河頭店鎮出色通過了山東省脫貧攻堅評估驗收。
以真心換真情,開拓創新勇作為。積極探索“扶志激勵+扶貧”模式,面向鎮全體貧困戶,從人居環境、就業創業、扶志模范等六方面,設置了20項賦分標準進行考核,一積分相當于一元,貧困戶可憑借積分兌換相應的獎品?!胺e分制”獎勵辦法在中央電視臺、《中國扶貧》等主流媒體報道刊發。著眼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振群眾脫貧信心,將“美麗庭院”作為激發貧困群眾內生發展動力的重要載體,在每個自然村成立了由村婦聯主席擔任組長的巾幗志愿服務隊,充分發揮巾幗志愿服務隊作用,打通了貧困戶“美麗庭院”創建的“最后一公里”,共創建貧困戶“美麗庭院”示范戶42戶。
以實干踐初心,促進就業富鄉親。依托巾幗服務中心開展婦女居家就業技能培訓、春風送崗活動,帶動婦女增收致富。先后安排貧困戶輔助性扶貧崗位58個,貧困戶年可增收5000余元。推出貧困婦女“守望相助”項目,聘請有勞動能力的15戶貧困婦女與40余戶特殊貧困群體結對幫扶,貧困戶能在家門口穩定就業,特殊群體身邊有人長期照顧,既為貧困群眾提供生活和精神上的支持,又能成為群眾脫貧的原動力,實現了“脫貧”和“解困”雙贏。
高維玉:“要精準務實,攻堅克難,打好脫貧攻堅組合拳?!?/p>
高維玉,男,1966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萊西市日莊鎮溝東新村黨總支書記。
“脫貧攻堅,要啃的就是硬骨頭、要打的也是攻堅戰,必須要找準產業發展的新路子?!边@是高維玉常常掛在嘴邊的話。溝東新村由5個自然村組成,其中4個是庫區整體搬遷村,也是2014年確定的省定貧困村。面臨著脫貧攻堅的重大任務,他帶領“兩委”班子一班人員,外出跑調研、開夜車學政策、充分征求村民和專家意見,連續幾個晚上討論到深夜,最終確定了立足本村實際發展葡萄產業脫貧的路子,實行了“黨總支+合作社+服務公司+農戶”的產業脫貧模式,推行了1200畝的葡萄遮雨棚新技術,實施了400畝的葡萄水肥一體化管理,流轉土地800畝,建設了兩處葡萄大棚示范基地,實現了完全脫貧,集體收入從“0”收入達到了101萬元。“脫貧攻堅,要心懷人民,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在工作中,高維玉始終踐行著人民至上的理念,心念困難群眾的生活冷暖,掛念困難群眾的衣食住行。溝東新村共有貧困戶11戶18人,為了帶領貧困戶脫貧,他因人制宜,精準施策。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積極幫扶發展葡萄種植實現脫貧;對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托管種植等辦法幫助實現脫貧,確保不讓一戶掉隊,村民有了實實在在的參與感和獲得感?!懊撠毠?,要抓精神脫貧,把扶貧扶到根子上”。高維玉始終堅信扶貧要扶志。他注重調動好每一名村民,讓村民把村子當作是自己的家來愛護、來管理。讓村民自助參與修訂村規民約,將村規民約作為村莊治理的“小憲法”,引導村民樹立“契約精神”。村里成立了養老照護、扶貧助困義工服務隊;成立了黨員先鋒、文化宣傳、文明新風、衛生環保、治安巡邏志愿服務隊;組建了秧歌隊,群眾業余文化生活不斷豐富,脫貧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