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風雨一百年 青島工業邁向輝煌

    青島工業歷史悠久,現代工業始于19世紀末,但在解放前長期受外資控制,產業結構單一,發展遲滯。

    解放后,中國共產黨全面改造原有工業,布局趨向合理,企業規模逐年擴大。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21世紀,青島工業得到快速發展,制造業行業大類齊全,創出眾多知名品牌。

    “十三五”時期,青島突出高質量發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全力融入新發展格局,奮力開創工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在發展理念、發展動能、發展格局、發展趨勢方面都呈現出新變化,為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實體經濟的力量。

    一、青島工業百年發展歷程

    (一)解放前的青島工業

    1922年,北京政府收回青島的政治主權,但日本工商資本始終在經濟層面把持著青島的統治權。由于長期被日資影響、操控,青島始終未能形成獨立發展的工業體系,而是在日資引導下形成了紡織業為主,其他工業為輔的發展格局,影響了工業門類的完整性、多樣性與自主性。同時,日資在青島工業中的優勢與特權,也抑制了華資甚至其他外資在青島投資的熱情與意愿,限制了青島吸納的資本數量。1929年,南京國民政府接管青島,設青島特別市,鼓勵工商業發展,在結束了長期的軍閥割據狀態后,青島工業建設進入了新階段,無論外資工業還是民族工業都在這一階段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在穩定環境僅僅持續了八年之后的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青島市采取焦土抗戰政策,炸毀包括九大日本紗廠在內的所有日商工廠,青島工業發展道路陷入停滯。1949年全市工業總產值(按當年價格算)僅為2.2億元,固定資產4.3億元。

    (二)解放后至改革開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青島原有工業得到全面改造,新興工業迅速發展,工業布局趨向合理,企業規模逐年擴大,生產能力顯著提高。1949-1978年的30年間,全市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2%,工業占GDP的比例由34.9%上升為50.1%。

    (三)改革開放以來

    改革開放以來,青島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經濟實力空前增強,工業結構發生深刻變化,工業化水平明顯提高,實現了由工業化初期向工業化中期的歷史性跨越,實現了由工業基礎薄弱、技術落后、門類單一向工業基礎顯著加強、技術水平穩步提高、門類逐漸齊全的重大轉變。工業為青島國民經濟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了重大貢獻。

    二、青島工業輝煌成就

    “十三五”時期,我市認真踐行新發展理念,聚焦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克服增速換擋、結構調整的重大壓力,全面發起“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攻勢,建設“7+N”產業體系,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全力融入新發展格局,奮力開創工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在發展理念、發展動能、發展格局、發展趨勢方面都呈現出新變化,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100周年。

    (一)新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

    “十三五”時期,我市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工業經濟運行整體平穩,質量和效益逐步提升,發展方式更可持續。

    1.工業生產平穩增長。2020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5%,分別高于全國、全省2.7個和0.5個百分點,“十三五”時期,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5%。2020年,全市工業增加值達到3268.4億元,占全市GDP比重為26.4%。

    2.盈利水平穩步提升。2020年,規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達到5.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個百分點,“十三五”時期保持在5%-6%之間,利潤總額年均增長5%;每百元資產產生利潤總額為9.3元,較“十二五”末提高1.1元,資產利用效果明顯提升。

    3.資產負債率有效降低。隨著“去杠桿”政策措施的穩步落實,特別是國有企業扎實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我市工業企業資產結構有所改善。2020年末,規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8%,同比降低0.1個百分點。國有控股企業資產負債率為60.5%,較“十二五”末大幅降低了4.1個百分點。

    4.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笆濉睍r期,我市堅持把綠色發展作為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經,走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發展道路。2016年至2019年,規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20%,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保持在87%以上。2020年,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2%,增速較“十二五”末降低5.2個百分點。

    5.疫情沖擊展現韌性。2020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巨大沖擊和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我市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工業生產快速恢復,盈利能力持續改善。增加值增速在7月份轉正后一路回升,全年定格5.5%,創2019年以來新高。利潤總額增速由9月開始保持兩位數增長,全年達到12.4%。

    (二)新舊動能轉換成效顯著

    “十三五”時期,我市工業聚焦5G、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提升市場主體創新能力、資源要素配置效率,新一輪“金花”加快形成,新舊動能轉換成效顯著。

    1.新經濟快速發展。“十三五”時期,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1%,快于規上工業2.6個百分點,2020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提高至27.9%。2020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6.2%,快于規上工業1.7個百分點,占規上工業比重由“十二五”末的41%提高至61.8%,高于全省平均16.7個百分點,排名繼續穩居全省首位。

    2.裝備制造業支撐力增強。裝備制造業是工業化、現代化建設的母機,“十三五”時期,裝備制造業增勢良好,年均增長9%,快于全市規上工業3.5個百分點,支撐工業發展作用日益凸顯。2020年,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9.7%,快于規上工業4.2個百分點,占規上的55.5%,拉動規上工業增長5.1個百分點,貢獻率達到92.5%。其中,汽車制造業受載重卡車需求增加拉動,累計增加值增長19.4%。

    3. 推進品牌培育梯隊建設,以“五朵金花”領銜眾多中小品牌,集中亮相央視和各大媒體,與阿里合作設立電商青島品牌日,幫助企業樹品牌拓市場,擴大城市品牌影響力。全市擁有中國質量獎2個、世界品牌500強企業2家、行政認定中國馳名商標151件,全國工業品牌培育示范企業10家,全國質量標桿13項。

    “十三五”時期,推進品牌培育梯隊建設,以“五朵金花”領銜眾多中小品牌,集中亮相央視和各大媒體,與阿里合作設立電商青島品牌日,幫助企業樹品牌拓市場,擴大城市品牌影響力。全市擁有中國質量獎2個、世界品牌500強企業2家、行政認定中國馳名商標151件,全國工業品牌培育示范企業10家,全國質量標桿13項。

    4.企業創新活力進一步激發。“十三五”時期,共立項實施企業技術創新重點項目7500余項。探索建立“公司+聯盟”的產學研協同創新運營模式,先后建成山東船舶海工裝備創新中心等5個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數量占全省的42%。累計創建15家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培育12家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培育)企業、3個單項冠軍產品、26家省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10個國家級、28個市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項目、平臺)。

    (三)新發展格局重塑工業優勢

    工業是國民經濟循環中的重要一環,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領域。“十三五”時期,我市工業以制造業轉型升級、產業集聚、擴大開放為主導,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1.“7+N”重點產業釋放“新活力”。“十三五”時期,我市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智能家電、軌道交通裝備、智能制造裝備、船舶海工裝備7個新興產業和紡織服裝、食品飲料、高端化工等N個傳統支柱產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2020年,規上工業“7+N”重點產業累計增加值同比增長5.9%,快于規上工業0.4個百分點,占規上工業的比重達到78.6%,拉動規上工業增長4.7個百分點,貢獻率達到85.5%,成為拉動工業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2.重點產業加速集聚。工業產業集聚區是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重要支撐,我市深入實施重點工業產業集聚區創建提升三年行動計劃,遴選10個市級重點工業產業集聚區,為工業高質量發展賦能。2020年,集聚區主導產業營業收入占比達到86.4%,構筑形成差異發展、特色發展、集群發展的良好格局,在區域發展中贏得主動、為跨越式發展夯實基礎。另外,青島家電及電子信息、軟件和信息服務等2個產業示范基地獲評五星級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數量與深圳并列位居副省級城市首位。

    3.對外開放持續深入?!笆濉睍r期,我市著眼于進一步深化對外開放,不斷優化營商環境,以政策和服務提振投資者信心,吸引知名企業來青投資建廠。2020年,我市規上外商及港澳臺商控股工業企業增加值占比達到28.2%,較“十二五”末提升了0.5個百分點。積極推動工業產品走出去,參與國際市場競爭,2020年規上工業出口交貨值占銷售產值的比重為15.7%,較“十二五”末提高了3.2個百分點。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成為我市工業對外出口的主要行業,出口交貨值占銷售產值的比重達到42.8%,出口占全市比重接近兩成。

    三、把握新趨勢邁向新臺階

    回首建黨百年,青島工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為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奠定了基礎。2021年,我們要在歷史成就中再出發,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不斷邁進,亟需把握好發展的階段性新特征、新要求、新趨勢,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加快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持續推動工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全面重塑青島工業優勢,再創青島工業新輝煌。

    (一)加快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工業互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生態構建,日益成為新型工業化的關鍵支撐和強大動力。我市在全國率先提出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在融合創新應用、優化產業發展生態等方面開展先行先試,已累計發布1000個“工業賦能”場景和200個“未來城市”場景?!笆奈濉睍r期,青島要大力發揮工業互聯網先行優勢,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服務型制造,大力推動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向上承載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向下覆蓋各行業各領域,建設國際領先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全力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推進先進制造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共生、雙向突破。

    (二)加快實施全產業鏈推進體系建設。對優勢產業實施“強鏈工程”,支持海爾、海信、中車四方股份等重點企業實施倍增計劃,打造一批千億級產業鏈和參與全球競爭的生態主導型大企業集團,加快構建“空間高度集聚、上下游緊密協同、供應鏈集聚高效”的全產業鏈集群發展機制;對具有發展潛力的產業實施“建鏈工程”,對接世界500強等企業和機構,加快補齊產業鏈短板;對傳統支柱產業實施“穩鏈工程”,推動汽車產業鏈核心配套企業和上下游企業間進行協同改造、協同創新,實現合作共贏、協調發展。

    (三)加快形成區域產業集群主導地位。產業集群是產業現代化發展的主要形態,是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的關鍵載體?!笆奈濉逼陂g,青島要發揮新發展格局“雙節點”、長江以北地區國家縱深開放新的重要戰略支點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以及聯通日韓的優勢,推動膠東經濟圈產業鏈群一體化,暢通產業鏈國內國際雙循環,優選具備基礎和增長前景的產業,高起點培育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強化膠東經濟圈制造業龍頭地位。

    特約撰稿:尹正德(青島市統計局工業統計處)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