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一日·一站·一課·一短片 青島以豐富形式開展退役軍人黨史學習教育

    為國防和軍隊建設作出過重要貢獻的退役軍人,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在黨史學習教育中,青島市通過設立“退役軍人學史日”、在基層退役軍人服務站打造“紅色精品退役軍人之家”、培育軍旅特色的“榮軍課堂”等創新形式,充分激發退役軍人的紅色基因,引導廣大退役軍人始終聽黨話、跟黨走,退伍不褪色,在新的社會崗位上作出新貢獻。

    “學史日”凝聚老兵力量

    “我是1977年參軍入伍,曾在新疆服役。入伍后我來到了茫茫戈壁灘,住的是簡易毛坯房,喝苦水、戰風沙是我們當時生活的真實寫照。作為熱血男兒,能為祖國國防事業出一份力,我此生無怨無悔!”在青島市城陽區紅島街道宿流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參加“退役軍人學史日”活動的退役老兵呂良勝回憶起青春歲月,顯得有些激動。

    為讓黨史學習教育盡可能覆蓋所有退役軍人,青島將每月10日定為“退役軍人學史日”。今年3月起,青島以全市5800余個村(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為載體,面向30余萬名退役軍人開展“退役軍人學史日”活動,通過集體學習、參觀紅色教育基地、共敘戰友情茶話會等形式,在退役軍人群體中傳承紅色基因、喚醒紅色記憶。

    4月10日一大早,退役軍人呂松良就來到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手里還小心翼翼地捧著一個盒子?!吧洗巍畬W史日’和大家一塊學習交流,心情特別激動,喚起了不少記憶。當兵時的一些炮彈殼我一直留著,當個念想。上次回去我自己動手用炮彈殼做了一只和平鴿,這次捐給退役軍人服務站,讓大家記住今天的和平與幸福來之不易!”他說。


    青島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孫宗子說,通過“退役軍人學史日”的開展,讓老兵互相講述自己的軍旅生活和對黨史的理解,互教互學,特別容易引起老兵的情感共鳴,仿佛回到了從戎歲月,他們在精神上也再次凝成了“一股繩”。此外,“退役軍人學史日”還組織老兵參觀青島黨史館、劉謙初故居等紅色教育基地,開展“老兵永遠跟黨走”有獎知識問答,觀看影視作品《建黨偉業》《覺醒時代》等活動,學習形式靈活且豐富,退役軍人的參與熱情都很高。

    特色服務站傳承紅色基因

    青島作為五四運動的發源地之一,擁有豐富的紅色資源,如何在紅色資源中結合軍的特色,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應?青島市聚焦建黨百年來在革命、建設、改革時期的重要事件、英雄事跡發生地,結合基層退役軍人服務站建設,打造23所“紅色精品退役軍人之家”。每一處紅色精品退役軍人之家都有一處紅色教育場所,常態化開展退役軍人學習教育活動,并向社會開放。

    “把紅色精品退役軍人之家建設成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陣地,展示當地紅色歷史,展示退役軍人風采,激勵退役軍人不忘初心,也讓前來參觀學習的群眾了解我黨我軍的奮斗歷程,筑牢信仰之基?!鼻鄭u市退役軍人服務中心主任柳廣東表示。

    在膠州市膠北街道后寨村退役軍人服務站,工作人員歷時7個多月,跨越6個省份,行程近3000公里,采訪3位高齡抗戰老兵、62位老兵家屬、收集查閱資料百余份,最終確定宋澤敏、陳加勝等39位后寨村抗戰英雄,將紅色故事與退役軍人事跡相結合,建成青島市第一個村級黨史館。萊西市姜山鎮前保駕山一村是膠東農村第一個黨支部誕生的地方,村退役軍人服務站專門設立場所,通過圖片文字、實物資料等多種形式,集中展示前保駕山村黨支部醞釀、創建、發展和成長的光輝歷程和老兵風采,在組織本村退役軍人開展學習的同時,接待各地退役軍人、學生、企業等組織的黨員群眾3700多人次。

    百年過去,歲月積淀成歷史,村落換了模樣,信仰卻點亮不滅的光。2021年以來,已有40000余人次退役軍人及黨員干部群眾到紅色精品退役軍人之家學習、參觀,人們靜靜佇立、凝望,有人找到自己身著戎裝的身影,有人埋下了信仰的種子……

    “榮軍課堂”講述初心使命

    “從哪里來,到哪里去,是哲學家的終極追問。作為共產黨員,也要有追問意識,中國共產黨從哪里來?只有知道我們從哪里來,才能知道往哪去,只有知道來路艱辛,才能珍惜當下?!鼻鄭u市退役軍人思想政治輔導員、原總參謀部三部四師副師級政委孫嵐言辭懇切,中國海洋大學國際報告廳座無虛席,退役大學生士兵、學生黨員代表共300余人參加“榮軍課堂——學黨史、銘初心”專題講座。

    退役軍人返鄉后,有的選擇回到高校繼續重拾學業,有的走上新的工作崗位,怎樣實現不同領域、不同崗位退役軍人學習教育精準覆蓋?是開展退役軍人黨史學習教育的一個重要切口,青島市從梳理返鄉退役軍人去向著手,廣泛征求退役軍人意見,一對一了解學習需求,注重統籌兼顧選課程、組隊伍,既請研究歷史的人講歷史、還請親歷歷史的人講歷史,成立由黨校專家、全國模范退役軍人代表、軍休干部、參戰老兵等30余人組成的退役軍人思想政治輔導員隊伍,推出“榮軍課堂——學黨史、銘初心”專題講座。思想政治輔導員將黨史理論學習與從軍、參戰經歷相結合,將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壯大與人民軍隊成長歷程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把黨史學習教育專題講座送進中國海洋大學、青島酒店管理學院、國信集團、中海物業等退役軍人比較集中的高校、企業。

    “退役后這是第一次有機會聽到部隊政委的黨史課,心情特別激動,作為退役大學生士兵,我們來自五湖四海,彼此既是同學,又是戰友。雖然已經脫下軍裝,我們仍然會繼續努力,用另一種身份繼續為祖國奉獻?!蓖艘鄞髮W生士兵劉金銘眼神中透著堅定。

    “榮軍課堂”結束后不久,中國海洋大學退役大學生士兵組建迷彩先鋒團,協助學校開展大學生征兵、學生軍訓、國防教育微課堂等工作;山東大學與青島市退役軍人服務中心共同組織學生代表走進駐青部隊,了解部隊歷史和英模事跡,近距離體驗武器裝備,活動結束后,幾十位同學到學校武裝部咨詢參軍入伍;中海物業青島分公司成立由退役軍人組成的“安管教官”隊伍,作為安管團隊的業務領頭人,帶領團隊守護一方平安……

    “我常常在想,我們的課堂作用在哪里?在退役軍人發揮先鋒作用的崗位上,在同學們參軍入伍的熱情中,在黨旗與軍禮交映的星火里?!笔型艘圮娙朔罩行母敝魅蝿险f。

    口述歷史記錄崢嶸歲月

    “敵人的飛機在頭頂飛來飛去,到處都是槍炮聲,火光把天都映紅了……”曾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退役軍人王德修盡管已經90多歲高齡,一提起自己參加戰斗的經歷,整個人掩飾不住的神采飛揚。

    目前青島市建國前和抗美援朝老退役軍人健在3000余人,平均年齡超過90歲,他們的革命經歷承載著不平凡的分量,是活著的“紅色遺產”,亟待搶救性記錄。今年以來,青島市啟動口述歷史短片拍攝工作,采取上門服務的方式,記錄100余名老兵講述過往的珍貴畫面。手刃鬼子、夜渡鴨綠江、竊聽敵特機關通話、潛伏敵軍傳送情報……在老兵的回憶里,人們走進烽火連天的戰爭歲月,一群年輕人風華正茂,書寫著難以磨滅的紅色記憶。在祖國需要時,他們沖鋒陷陣,九死一生;在和平年代,他們淡泊名利,默默奉獻。

    “講道理不如講故事,遙在天邊不如走近身邊,只有身邊的信仰才能長久駐留?!鼻鄭u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副局長孫剛說。

    《紅心永恒——青島市建國前和抗美援朝老退役軍人口述歷史短片》在網絡平臺上線后,僅僅兩天時間點擊量突破20萬次,在網上引起強烈反響,后臺留言10000余條。一位名叫“風正一帆懸”的用戶這樣寫道:“老兵講的歷史,字里行間是生與死、血與火、靈與肉,今天我們能做的,就是在奮戰第二個百年目標的戰場上,把共產黨員的信仰傳承下去!”

    用“每月10日來學史”凝聚基層組織退役軍人,打造“紅色精品退役軍人之家”學習陣地,把“榮軍課堂”送到高校、企業的退役軍人身邊,將口述歷史紀錄片通過線上平臺擴大覆蓋面,舉辦英烈故事演講大賽,推出《在軍旗升起的地方聆聽黨的故事》專題宣講,編排《光榮人家》原創文藝黨課…… 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熱潮中,青島選擇用“軍”的品牌,凝聚全市退役軍人磅礴之力,引導退役軍人永葆對黨的忠誠之心、對人民的赤子之心,奮力書寫中國夢、強軍夢的時代華章,不負時代召喚,不負人民期待。

    記者 封滿樓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