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嗚、嗚……遠方火車的長鳴,催促著接站的人們,但車站門口嚴格的盤查和不時的警報,卻刺痛著一個個急切的心。這是1929年3月的一天,濟南的春天仿佛來得比往年晚,風肆意妄為,吹在臉上如同刀割。月臺上已站了不少人。持槍的日本憲兵來回巡查,一個學生模樣的青年被當場帶走,附近的人迅速閃開,人們更加小心翼翼,甚至不敢東張西望。
一位頭戴黑色禮帽、身穿灰大褂的年輕人,沒有像他人一樣,站在月臺的前端,抬頭眺望南來的火車,而是站在不引人注意的角落,好像低頭看報,眼光卻偷偷觀察著周圍的一切。
這個年輕人高大魁梧,禮帽戴得很低,盡管表情嚴肅,卻絲毫擋不住英俊的面容。他叫黃伯襄,齊魯大學助教,真實身份是中國共產黨山東省委書記兼宣傳部長。這樣身份的人,在前任書記鄧恩銘被捕、山東黨組織遭受重創、“濟南慘案”后的特殊時期,親自到人員復雜的火車站,究竟是承擔什么重要任務呢?
冷風中的黃老師,看似平靜,內心卻翻江倒海。昨天接到指示,為加強山東黨組織力量,上級決定派一名女干部作為省委執行委員、婦女主任兼省委機要秘書,對外與他假扮“夫妻”,掩護山東黨的指揮中心安全。作為省委書記,他曾同秘密情報站假扮“夫妻”的兩名黨員談話:對外是“夫妻”,不能露出破綻;對內是同志,不準談情說愛;一旦工作結束,解除“夫妻”關系。這是鐵的紀律,必須遵守。
帥氣的“黃老師”已過而立,同村發小的孩子早已上學,兩年前剛剛結婚三天便與妻子灑淚而別,連她的近況也一無所知。風中的他思緒萬千,往昔的情景又浮現眼前。
1927年2月,他受邀到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做一場關于政治形勢的演講。從蘇聯的十月革命到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從賀勝橋戰役到北伐戰爭的偉大意義,口若懸河、博征旁引。他注意到,臺下一位眉清目秀、端莊文靜的姑娘,十分投入地聽著演講,表情隨他內容的變化而豐富。
演講后,惲代英邀請他去住處就餐。令他驚喜的是,那位秀麗的姑娘也來了,惲代英作了介紹。姑娘24歲,中共京山縣委副書記兼宣傳委員,奉組織委派,來武漢找董必武代購槍支彈藥。他們像久別的朋友,親切交談。后來,一起聽演講、參加“二七”大罷工四周年紀念碑的落成典禮等活動。幾次交往后,他的心被這位秀外慧中的姑娘收走了。白天工作再忙,晚上也輾轉反側,無法入眠,只好起床用書信表達愛慕之情:“蓋自晤芳顏,神魂迷離,舉止動定,往往若有所失,雖一飲一食之間,亦恍若倩影在我眼中。每一成寐,則魂夢縈繞于左右?!惫媚镆脖凰闹腔酆蛶洑獯騽?,兩人還沒有來得及卿卿我我,享受美好時光,“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爆發,他必須離開武漢,只好托山東老鄉、共產黨員李桂英幫忙,正式向姑娘求婚。沒有戒指、沒有禮物,只有一首詩:“如癡如醉九回腸,無晦無明暗自傷,曲曲黃河猶有盡,此愁更比黃河長?!惫媚锉凰恼媲榇騽?。經黨組織批準,他倆于1927年4月26日在李桂英家舉辦了簡樸的婚禮,惲代英、董秋思等同志前來賀喜。
蜜月僅僅過了三天。這三天,是他人生中最難忘的日子。時間雖然短暫,但他倆一起聆聽了毛澤東在農民運動講習所做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一起赴武昌都府堤41號毛澤東住處拜訪,看望楊開慧和岸英、岸青、剛出生的岸龍。毛澤東知道他們新婚,幽默地說:“我有三個兒子,祝你們早生幾個姑娘,我們好對親家呀!”毛澤東還把1923年寫給楊開慧的一首《賀新郎》抄送給他,與他共享做好黨的工作與經營好兩人世界的體會。革命年代的愛情往往驚人的相似,他與新娘難舍難離,“熱淚欲零還住”。為了革命只能超過“小我”,“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
1928年6月,根據黨的指示,他到江蘇任中共省委臨時書記,很快,轉任中共福建省委書記。當山東黨組織遭到重大破壞后,他來到山東……
嗚、嗚、嗚……汽笛聲打斷他的思緒,接站的人群靠近慢慢進站的列車。他用余光掃了下四周,隨著人群走向6號車廂可能停靠的位置,腦子里還是近2年沒見面的愛人,那個身著陰丹藍旗袍含淚朝他揮手告別的身影。革命處于低谷,經過腥風血雨,她還好嗎?現在哪里?他不敢想,又忍不住想。他多么希望上級能把她派來?;疖囃耆O聛?,6號車廂的旅客陸續走出來。一位燙著短發的女子吸引了他的目光,她身穿黑色短大衣、罩著黑旗袍、腳蹬白皮鞋、手提棕皮箱,隨著人群緩緩出來,這是要接的人著裝。他不動聲色地靠近,這身影他熟悉。??!他看清了,這是讓他如癡如醉的身影,這是他日思夜想的身影,這是他不便提但十分盼望組織派來的身影。不是做夢吧,他忍不住握緊了拳頭,指甲掐進了肉里,他感覺到了疼,不是夢!太驚喜了!長期的工作經驗提醒他,此時此地更要冷靜。他加快腳步,迎上前去,叫著“孟君,陳孟君”的接頭暗號。周恩來派來的陳孟君,正是他日思夜想的愛人。此時,他看到了“孟君”那張因認出他而漲紅的臉。他擔心愛人過于激動,急忙向她做了個手勢,迅速接過箱子,柔聲說道:“可把你給盼來了?!蓖熘母觳?,迅速離開車站。這對經過革命洗禮的伴侶,在濟南重逢了。
黃伯襄,真名劉謙初,山東平度人。陳孟君,真名張文秋,湖北京山人。時年,他們共同領導了持續40多天的青島大康等七大紗廠的大罷工,沉重打擊了反動當局的囂張氣焰。
歷史年表:
1929年8月6日,劉謙初不幸被捕入獄。
1930年3月2日,女兒劉思齊出生。
1931年4月5日,劉謙初英勇就義。年僅34歲。
1949年10月15日,毛澤東主席為毛岸英和劉思齊舉行了新婚典禮。
2002年7月11日,張文秋逝世,享年99歲。
2017年12月,劉謙初故居被命名為青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18年1月,劉謙初故居被命名為第三批山東省黨史教育基地。
文/義重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