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肖芳
5月11日起,青島市幼升小“一網通辦”平臺正式上線:家長們只需要完成“愛山東”APP或“愛山東青e辦”APP注冊及身份認證后,在規定時間內登錄義務教育入學平臺,進行入學信息采集,就可實現全市義務教育招生報名工作的“一網通辦”。與此同時,今年全市民辦普通高中招生依托民辦教育服務平臺,也全面實現填報志愿、錄取、繳費“一網通辦”,往年考生家長到民辦高中現場排長隊報名繳費的痛點將不復存在。
原來,不久前,針對群眾反映較為集中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報名入學多次跑腿、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報名手續繁瑣以及以往曾出現的“假證入學”等問題,青島市教育局梳理再造招生報名流程,聯合青島市大數據局建立義務教育招生網上信息平臺,將分散在公安、住建、人社、民政、衛健、市場監管、自然資源和規劃等部門的戶籍、居住證、不動產登記、房屋租賃等數據全部接入平臺。這就首次實現了招生報名“一網通辦”“零跑腿”,惠及島城21.7萬個學生家庭。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青島市教育局堅持學做結合、以學促做,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把民聲聽準聽真,是把事情辦實辦好的前提和基礎。按照“門全開、單全收”的要求,青島市教育局在整合12345政務服務熱線、市長信箱、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教育綜合服務電話等渠道的基礎上,開設“分管市長直通車”和“局長直通車”信箱。所有進入“直通車”的群眾來信,全部由局長親自審簽回復,重要問題納入“頂格協調”“頂格推進”工作機制及時處理。今年以來,青島市教育局通過各渠道受理群眾來信來電1.4萬余件,全部按時辦結。
不僅如此,青島還在全市教育系統組織開展家長、校長、局長“三長”見面活動,全市3000余所中小學校全面參與,1770位局長、處長、科長等機關干部,7374位校長、主任等學校干部,110897位家長參加見面活動,共收集意見建議2.8萬余條。這些收集到的問題,全部上傳至青島教育e平臺,實現問題“發現—分解—辦理—反饋”臺賬管理、閉環管理。
在這種民意收集和處理機制下,一大批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先后得到解決,例如:針對農村小規模學校食堂運行困難、學生餐保障水平較低的問題,青島將農村小規模中小學校食堂補助納入今年市辦實事項目,市、區兩級財政投入1500余萬元,對全市212所300人以下的農村小規模中小學校食堂實施運行成本補助,讓農村孩子吃上更高標準的學生營養餐;針對近年校園意外傷害事故易發多發、學校安全辦學壓力大的問題,爭取市財政統一出資1400萬元,為全市3500余所大中小學和幼兒園、174萬名學生購買校方責任保險,截至目前,已賠付學生傷害事故4800余起,有力保障了在校學生和學校的權益……
“學習黨史要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青島市教育局局長、黨組書記劉鵬照表示,圍繞抓實黨史學習教育,青島市教育局將繼續走出去、沉下去,摸清群眾所思所盼、所急所難,努力把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解決好,推動工作往實里做、往百姓心坎上做,帶給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