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2021青島?全球創投風投大會開幕
在日益激烈的城市競爭中,選對城市發展風口尤為關鍵。
近日在青島發布的《全球創投風投行業年度白皮書(2021)》顯示,2020年全球風險投資和募資總額均創下史上第二高規模記錄。在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世界經濟深度衰退的背景下,全球風險投資卻逆流而上,展現出超越經濟本身的強勁韌性和澎湃活力。
創投風投行業的逆勢增長對青島來說無疑是一重大利好,給了正在打造創投風投中心的青島堅定前行的底氣,也為“創投青島”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和無限想象空間。
“青島建設全球創投風投中心的目標堅定不移!”在5月7日舉行的第三屆青島·全球創投風投大會上,青島市委副書記、市長趙豪志表示,青島市“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把建設全球創投風投中心作為一項重要目標,也是青島金融未來發展的一條主線。
這標志著青島向全球創投風投中心的目標又邁近了一步,同時也向全球風險投資人傳遞出明確信號:青島打造全球創投風投中心的初心不改、目標堅定。
青島全球創投風投中心建設發軔于2019年。一場大咖云集的全球盛會、一個行業最優的創投風投政策,一只當時規模最大的科創母基金,青島以最大的熱情和誠意向國內外的風險投資人發出了熱情邀請:“歡迎做青島城市合伙人”。
從此,青島迅速開啟了以資本之水激蕩城市發展“大江大河”的新征程。近三年時間,青島從政策體系、營商環境,到產業生態、城市氛圍,全方位協同發力,加快打造適宜創投風投發展的生態環境。
青島上合示范區等多重戰略機遇蘊含的投資機遇,疊加創投風投扶持政策釋放的紅利,吸引著全球風險投資人“紛至沓來”。
截至今年3月末,青島在中基協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數量為387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數量首次進入全國前十;管理基金數量為1063只,增速位居全國第二;私募基金管理規模突破1200億元,增速位居全國第六。
以資本為紐帶,一批批優質項目落地青島,帶來了大量資金、人才和技術,加速釋放乘數效應,不斷激發創新活力。在資本的凝聚、輻射、帶動下,青島“四新經濟”快速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資本與產業在更大范圍、更新領域實現深度融合與良性互動。
以創投風投為平臺,面向更大的市場空間優化配置資源,賦能城市發展。青島新舊動能轉換基金、青島引導基金、科創母基金積極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并與“雙招雙引”緊密結合,積極推動青島新舊動能轉換。
在近日發布的“2021中國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合伙人榜單”中,青島政府引導基金脫穎而出,榮獲“2021年中國政府引導基金50強”榜單TOP6。
經過近三年的高速發展,青島在創投圈可謂是異軍突起,呈現蓬勃發展之勢。今年更是乘勢而上,發布“創投風投十條”2.0版,在財政層面、機制層面、創新層面,進一步優化市場環境和商事流程,深植厚培創投風投發展之基。
在資本大佬的眼里,從高速發展轉向質、量并重,是青島必須經歷的資本進階之路,打造全球創投風投中心的目標仍然任重道遠。
拿代表創投風投行業發展的三大指標做一比較,青島與同為副省級城市的寧波相比,青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數不足寧波一半,管理基金數量和管理基金規模大概只有寧波的1/4。企查查數據顯示,青島的創投機構數量比寧波少兩成,接近蘇州的1/4,不到深圳的1/12。
在產業和資本加速迭代的背景下,城市錯失一個發展風口,就有可能落后5到10年。10年前,蘇州、寧波等長三角城市受益于上海國際資本的外溢,率先完成了產業轉型升級,成為中國最具經濟活力的區域,將包括青島在內的北方城市遠遠甩在身后。
目前面臨轉型困局的青島,如果能抓住這輪風險資本外溢的機遇,走上以“創新+資本”雙輪驅動的崛起之路,將有機會縮小與長三角城市的差距,甚至實現彎道超車。
相信,當青島走出更多的瞪羚、獨角獸公司,當IDG、紅衫、高瓴等頂級投資機構現身青島,當更多的國際性公司將總部設立在青島,到那時,青島就登上了資本之巔。
記者 姜亞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