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之慶,許多人在贊嘆黨的偉大。
現在人們經常在談論生活的幸福、國家的強大、民族的崛起,以及美好的未來。追本溯源,這一切都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離不開廣大共產黨員的奮斗與努力,也離不開當年為中國革命勝利灑熱血,拋頭顱的先烈們。
一個晴朗的早上,我們一些退休“老人”,隨年輕人踏入四方青島黨史紀念館,當看到墻上懸掛的那兩幅引人注目的黑白遺照時,一種自豪和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蒼茫大地,城鄉林立,中共一大13名代表中,竟有兩名與青島有緣,這真的是極為難得。王盡美、鄧恩銘兩個響亮的名字,在他們短短的人生軌跡里,留下最多的是“革命”,然后便是青島。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青島,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工人階級較為集中的工業城市,革命干柴隨時能燃起熊熊火焰。
王盡美當時只有20多歲,作為省委的主要領導,他經常要去劇院、學校、工廠演講。他文采橫溢,口才極佳,滔滔不絕的演講很富有感染力,許多人聽了都熱血沸騰,激動不已。一些工人、市民紛紛向黨組織靠攏。其時青島的革命發展勢頭如火如荼。王盡美為此嘔心瀝血,作出了巨大貢獻。然而令人痛心的是,27歲那年他因肺病生命戛然而止。他給戰友留下的最后一段話是:全體同志要好好工作,為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和共產主義的徹底實現而奮斗到底!
27歲,多么美好的年華,多么美麗的青春!王盡美,這位經歷豐富、才華超群的早期革命家不惜生命,忘我工作為了什么?毫無爭議也毫無懸念,就兩個字:革命。革命的目的正如他所奮斗的目標: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
鄧恩銘是早期黨的工運事業的領袖,上世紀二十年代末期青島歷史上曾爆發幾次大的工人罷工,組織和指揮者就是來自貴州大山里的鄧恩銘。他多次被捕,慘遭酷刑,但又多次脫險,重上“戰場”。幾經風雨,幾經苦難,矢志不渝,鄧恩銘為了什么?還是兩個字:革命。作為參加過黨的一大和五大的早期黨員和領導者,鄧恩銘身經百戰,百煉成鋼。然而,正當他躊躇滿志,為革命赴湯蹈火時,卻倒在了國民黨的槍口之下。30歲,他留下了“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繼頻頻慰九泉”的慷慨豪言,感動和激勵著無數后人。
幸福年代看先烈們的英勇事跡,思緒萬千,感慨萬分。我發現許多年輕人站在圖片前仔細觀看,沉默不語,偶爾發出一聲輕輕地嘆息。我想那一定為是先烈們的事跡所打動,由衷地表示欽佩和惋惜。是的,革命征程上的先烈們是何其艱難,何其英勇,又何其悲壯!毛主席說:“革命勝利了,不能忘記老同志。你們山東要把王盡美、鄧恩銘的歷史搞好,要收集他們的遺物?!币搽y怪同為黨的一大代表的董必武深情地寫下了《憶王盡美烈士》 :“四十年前會上逢,南湖舟泛語從容。濟南名士知多少,君與恩銘不老松。”
勝利從來都是來之不易的。尤其在國家強大,人民幸福安康之時,更不能忘記先烈。走出展館,我看到一群年輕人列隊站在先烈面前,面對黨旗在重溫入黨誓詞。那莊嚴而激動的神色,顯然是受展覽的感染和影響。我想當下就應該有這種氛圍,這種情懷。尤其肩負重任的年輕人,更應該時不時提醒自己,用責任和使命守護起那些用信念、用鮮血乃至用生命換取今天輝煌的先烈們!
文/王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