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學習進行時丨習近平的“文明觀”

    多樣帶來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產生進步。習近平一直強調多樣性對于人類文明的重要意義,是人類進步的不竭動力。

    2021年4月20日上午,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開幕式在海南博鰲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以視頻方式發表題為《同舟共濟克時艱,命運與共創未來》的主旨演講。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文明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

    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的魅力所在。

    ——2021年4月20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開幕式上的視頻主旨演講

    各國歷史文化和社會制度差異自古就存在,是人類文明的內在屬性。沒有多樣性,就沒有人類文明。多樣性是客觀現實,將長期存在。

    ——2021年1月25日,在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議程”對話會上的特別致辭

    “和羹之美,在于合異?!比祟愇拿鞫鄻有允鞘澜绲幕咎卣?,也是人類進步的源泉。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多種宗教。不同歷史和國情,不同民族和習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豐富多彩。

    ——2017年1月18日,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

    文明具有多樣性,就如同自然界物種的多樣性一樣,一同構成我們這個星球的生命本源。

    ——2016年1月21日,在阿拉伯國家聯盟總部的演講

    人類文明多樣性賦予這個世界姹紫嫣紅的色彩,多樣帶來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產生進步。

    ——2015年9月28日,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的講話

    2020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文明交流互鑒超越文明沖突

    我們要樹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意識,跳出小圈子和零和博弈思維,樹立大家庭和合作共贏理念,摒棄意識形態爭論,跨越文明沖突陷阱,相互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和模式,讓世界多樣性成為人類社會進步的不竭動力、人類文明多姿多彩的天然形態。

    ——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講話

    我們要珍惜本地區文明多樣性這一寶貴財富,摒棄文明沖突,堅持開放包容、互學互鑒,為各國人民世代友好、共同發展進步注入持久動力。

    ——2019年6月14日,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九次會議上的講話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我們要加強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夯實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

    ——2019年5月15日,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我們共同居住在同一個星球上,這個星球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70多億人口,搞清一色是不可能的。這種差異不應該成為交流的障礙,更不能成為對抗的理由。不同文明、制度、道路的多樣性及交流互鑒可以為人類社會進步提供強大動力。

    ——2018年11月17日,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主旨演講

    盡管文明沖突、文明優越等論調不時沉渣泛起,但文明多樣性是人類進步的不竭動力,不同文明交流互鑒是各國人民共同愿望。

    ——2018年6月10日,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八次會議上的講話

    2018年11月18日,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巴布亞新幾內亞莫爾茲比港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并發表題為《把握時代機遇 共謀亞太繁榮》的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攝

    文明交流對話推動和平共處、和諧共生

    我們應該立足多樣性實際,尊重彼此選擇的發展道路,在開放包容的基礎上交融互鑒,在良性競爭的同時互利合作,共同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

    ——2018年11月18日,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的發言

    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要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2017年10月18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物之不齊,物之情也?!焙投煌且磺惺挛锇l生發展的規律。世界萬物萬事總是千差萬別、異彩紛呈的,如果萬物萬事都清一色了,事物的發展、世界的進步也就停止了。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國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長處、優點。我們應該維護各國各民族文明多樣性,加強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而不應該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這樣世界文明之園才能萬紫千紅、生機盎然?!?/p>

    ——2014年9月24日,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

    “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蔽覀円鹬匚拿鞫鄻有裕苿硬煌拿鹘涣鲗υ?、和平共處、和諧共生,不能唯我獨尊、貶低其他文明和民族。人類歷史告訴我們,企圖建立單一文明的一統天下,只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

    ——2014年6月28日,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蔽覀儜撟鹬馗鲊灾鬟x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消除疑慮和隔閡,把世界多樣性和各國差異性轉化為發展活力和動力。

    ——2013年4月7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上的主旨演講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