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從上市公司“成績單”看哪些行業最“賺錢”

    隨著上市公司2020年年報和2021年一季報披露收官,“賺錢”榜單也隨之出爐。

    受疫情下境內外相關需求快速增長拉動,2020年生物醫藥行業業績“領跑”。滬市科創板中,生物醫藥行業凈利潤增速高達256%,在六大行業中拔得頭籌。生物醫藥行業在深市同樣吸睛,2020年凈利潤同比增長近一倍,在利潤增長中貢獻最大。

    從具體公司來看,深市創業板中的中紅醫療、康泰醫學、穩健醫療2020年凈利潤增幅分別高達2883.8%、731.37%、597.5%。

    電子行業同樣表現不俗,深交所表示這是由于“電子消費品以及云服務需求的不斷提升,以及新興產業對電子元器件需求的超預期增長?!?/p>

    深交所統計顯示,2020年,深市電子行業凈利潤增速為49.3%,較上年增加26.1個百分點。生物醫藥、電子行業合計貢獻了深市整體20%的利潤。

    滬市科創板中,新能源行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行業,凈利潤增速也分別達到80%和68%,顯現了強勁增長動能。

    從這些盈利快速增長行業來看,多屬于新興行業。隨著新舊動能轉換和創新驅動,新興行業公司迎來更好的發展機遇。

    中證金融研究院院長張望軍說:“2020年,家數占比近四成的高技術制造業、高技術服務業等新經濟行業上市公司,盈利增速明顯超過傳統制造業和服務業水平。”

    據中證金融研究院統計分析,2020年,以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為代表的高技術制造業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73.92%和59.54%,顯著高于制造業整體的37.38%。以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為代表的高技術服務業凈利潤同比增長45.78%,顯著高于服務業整體的-61.12%。

    科技對盈利的“加速器”作用,從科創板、創業板跑贏市場整體也可以得到印證。集中了“硬科技”“創新創業”公司的科創板、創業板,2020年和今年一季度均交出亮麗答卷,凈利潤增速明顯高于市場整體。

    “隨著綠色轉型加快推進,新興綠色產業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業績表現尤為突出?!敝凶C金融研究院公司金融研究部副研究員孫即說,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新材料行業上市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速達到91.96%、153.88%,顯著高于疫情前2019年一季度的20.11%和-7.23%。

    部分傳統行業在不同因素推動下獲得較快增長。比如,由于工業品價格上漲,深市化工、鋼鐵、有色等傳統上游制造業,2020年利潤漲幅較為明顯,化工和有色行業扭虧為盈,鋼鐵行業凈利潤增速由負轉正。建材行業受益于基建投資加碼,凈利潤增長32.6%。

    滬市中,受益于基建投資加碼、出口需求增長、國產替代提速等因素,通用設備、專用設備制造行業迅速復蘇并較快增長,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51%和48%。

    在多數行業穩步增長的同時,部分行業受疫情影響仍恢復較慢。2020年滬市交通運輸、住宿餐飲等行業尚未扭虧,文體娛樂、批發零售、租賃和商務服務等行業仍處于深度下降區間,凈利潤同比分別下降64%、38%和14%。

    “今年以來上市公司業績延續穩定恢復性增長態勢,但疫情‘傷痕效應’仍在?!睆埻娭赋?,部分線下接觸性消費、服務行業恢復相對遲緩,工業產業鏈恢復不平衡,終端消費仍然偏弱。需密切關注公司分化、發展不均衡、部分企業信用違約風險等問題,不斷穩固經濟高質量發展基礎。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