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銀保監會官網消息,銀保監會今日發布了關于2020年保險業償付能力監管工作情況的通報。通報指出,保險業全年運行穩健,償付能力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風險總體可控。數據顯示,保費收入保持正增長,我國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4.5萬億元,同比增長6.1%。
銀保監會介紹,2020年保險業償付能力總體狀況,一是保費收入保持正增長。2020年,在全球保費增長率為-1.4%的情況下,我國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4.5萬億元;其中,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1.2萬億元,同比增長2.4%;人身險業務保費收入3.3萬億元,同比增長7.5%。
二是外資保險機構資本流入加快。2020年,外資保險機構實收資本同比增加102.1億元,增速為9.9%,超過中資保險機構6.4個百分點;實際資本同比增加463億元,增速為13.9%,超過中資保險機構1.7個百分點;市場份額為7.8%,較2019年提高0.6個百分點。
三是償付能力充足率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2020年末,納入償付能力監管委員會審議的178家保險公司的實際資本為5.1萬億元,同比增長12.4%;最低資本為2.1萬億元,同比增長13%;凈利潤為3143億元,同比增長1%;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46.3%,同比下降1.4%;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34.3%,同比下降2.5%。人身險公司、財產險公司、再保險公司的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239.6%、277.9%和319.3%。
四是風險綜合評級結果保持穩定。2020年保險業風險綜合評級結果顯示:風險小的A類公司為100家,風險較小的B類公司為71家,風險較大的C類公司為3家,風險嚴重的D類公司為3家。
銀保監會表示,在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方面,一是加強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出臺《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及時清除風險隱患。二是加強信用保證保險業務監管,修訂出臺《信用保險和保證保險業務監管辦法》,對高風險的融資性信用保證保險業務開展重點風險排查。三是強化保險資金運用監管,出臺《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管理暫行辦法》等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全面加強保險資管產品和保險資管機構監管。四是進行公司治理風險專項整治。發布《健全銀行業保險業公司治理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首次開展覆蓋全部保險機構的公司治理監管評估。五是防范資本不足風險。支持保險公司通過市場化方式補充資本1044億元,其中18家保險公司股東增資264億元,20家保險公司發行資本補充債券780億元。六是從嚴查處保險業違法違規行為。2020年共作出行政處罰決定2084件,處罰保險公司1226家次,處罰責任人員1674人次,警告1992家/人次,處罰金額合計2.6億元。
談及2021年重點工作安排,銀保監會表示,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做好“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的償付能力監管工作,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
發布《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和償二代二期工程各項監管規則,做好實施準備工作。今年1月,銀保監會正式發布《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計劃今年上半年發布償二代二期工程20項監管規則。銀保監會將制定過渡期政策,組織監管系統和全行業做好實施準備工作。
拓展保險公司資本補充渠道。積極推動出臺保險公司發行無固定期限資本補充債券等新型資本補充工具相關政策。
優化償付能力監管機制。調整監管職責分工,壓實屬地監管職責,發揮銀保監局“貼身監管”優勢,形成銀保監會與銀保監局上下聯動的監管機制。
強化償付能力監管剛性約束。一是繼續加強重點公司和重點領域風險監測和防范,加強監管措施的針對性。二是提升償付能力風險監測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增強監測的敏感性、及時性和可靠性。三是堅持做好償二代第三支柱相關監管工作,不斷發揮市場約束機制作用。
加強償付能力監管交流合作。一是持續推進償付能力監管國際合作。更新與香港的等效評估工作框架協議;延長對香港的過渡期便利政策;拓展監管等效評估的國家或地區。二是繼續參與國際監管規則制定,組織行業參加國際保險資本標準(ICS)監測期測試,為償付能力監管國際規則的制定提供中國經驗和中國方案。
來源:人民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