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12日電(中國證券報記者李惠敏 張凌之)曾經讓基民高攀不起,如今基民卻對它愛答不理。
這是去年曾一時風光的爆款基金的真實寫照。
Wind數據顯示,2020年內新發規模最大偏股混合型基金、成立規模達321億元的南方成長先鋒,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規??s減176億元,整體縮水54.84%。還有部分主動偏股型基金規模大幅縮水80%,有些甚至縮水超90%。
在業內人士看來,規模縮水部分因為市場調整,基金凈值下跌,另一方面也與基民的高位獲利了結和市場回調集中贖回有關。
“爆款王”規模“腰斬”
2020年新發基金中的“爆款王”成立不到一年規模已遭“腰斬”。
當年年內新發規模最大偏股混合型基金、成立規模達321億元的南方成長先鋒,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規??s減了176億元,整體縮水54.84%。
不僅這一只,一些在發行時被“全民瘋搶”的基金同樣面臨如此窘境。較發行時期基金規模縮水超100億元的還有匯添富穩健收益A、華安聚優精選兩只基金。此外,工銀高質量成長A、匯添富中盤價值精選A、鵬華匠心精選A等基金也較發行時的規模縮減了80億元。
部分爆款基金規??s水比例超過60%甚至80%。例如,Wind數據顯示,成立于2020年5月22日的易方達均衡成長,作為一日售罄的爆款基金,發行規模達269.67億元,然而今年一季度末規模降至103.57億元,整體規模減少166.09億元,縮減比例達61.59%。成立于2020年1月14日的富國龍頭優勢,規模從發行時的54.61億元降至今年一季度末的7.73億元,基金規模減少了46.88億元,縮減比例超八成。成立于2020年2月的永贏科技驅動A,規模也從發行時的79.20億元降至今年一季度的11.31億元,規模減少67.89億元,縮減比例達85.72%。
更有基金規??s水超90%
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發現,多只近兩年成立的基金,在近一年的時間里遭遇大量贖回。其中,部分主動偏股型基金的規模縮減比例達80%,有些甚至超90%。
Wind數據顯示,成立于2020年4月的財通資管行業精選,發行規模為22.10億元,但截至2021年3月31日,最新基金規模僅余1.87億元,整體減少了20億元,規??s減比例達91.53%。規??s減超九成的主動偏股型基金還有長城量化小盤,一季度末規模2.08億元,相比發行時的21.91億元縮減了90.50%。成立于2020年2月20日的華商恒益穩健,發行規模為23.08億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規模僅余2.64億元,縮減了20億元,基金規??s減比例達到88.55%。同為華商基金旗下的另一只主動偏股型基金,成立于2020年5月的華商龍頭優勢,發行規模為26.26億元,一季度末最新規模不足4億元,減少了22億元,基金規模縮減比例超八成。
縮水原因何在
從業績表現看,以上多數基金成立以來收益表現一般。
截至2021年5月10日,南方成長先鋒A自去年6月成立以來,回報率僅6.73%;匯添富穩健收益A自去年7月成立以來回報率率僅1.48%;鵬華匠心精選A自去年7月成立以來回報率僅4.60%。
在此背景下,多名基金經理解釋了規模下降給投資操作帶來的影響。
中信建投行業輪換A的基金經理欒江偉在其基金一季報中指出,由于規模下降,持倉深交所股票比例更高,所以科創板新股無法打新。嘉實穩福混合A基金經理軒璇也指出,一季度由于在市場大幅波動期出現大額贖回,導致股票倉位在其間被動大幅提高,導致凈值波動被動加大。大成絕對收益A基金經理夏高亦表示,受到市場風格切換以及大額贖回的影響,基金選股超額收益出現回撤,對沖之后導致凈值產生下滑,跑輸業績基準。
除市場風格和基金經理調倉因素外,天相投顧高級基金研究員楊佳星表示,去年很多爆款基金發行的背景是權益市場的火爆,而規??焖傧陆档闹饕騽t是今年一季度市場的大幅波動。隨著一季度權益市場回落,市場情緒也逐步趨冷,部分在市場火熱期進場追逐爆款的投資者尋求退出市場,集中贖回,也有部分投資者是在高位獲利了結。一位基金研究員表示,有的投資者是落袋為安,有的則是聽從銀行客戶經理的建議“贖舊買新”,轉而去認購更新的熱門基金。
事實上,并非所有爆款基金規模都大幅縮水,有些甚至在市場回調時規模有增無減。一位業內人士透露:“這些大幅縮水的爆款基金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在2020年規模猛增。對于選股型的基金經理,管理300億的規模也不算多,但對于那些跟著市場風格來回變換或靠牛市瘋狂吸金的基金經理,那就要看命了。對于那些風格來回變換的基金經理,原來10億的規模是個坎,現在30億的規模是個坎?!保ㄍ辏?/p>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