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定義一座城,是基于時空的緯度。未來,城市將以數字化與現實兩種呈現方式,融合為可進化的未來之城。
4月27日,當第三屆山東省城市建設博覽會拉開帷幕之時,海納云以“1+8+X”生態模式開篇,以無邊界開創性、衍生性,以及前瞻性數字技術為支點,撬動起數個應用場景,萬千產業騰空而起,一座可更新數字化城市躍然而起。
智慧平臺加持+可持續性運維模式的老舊小區改造“國家級”樣板;消防、智慧照明、智慧電梯等八大智慧場景,形成生態化優勢;智慧建筑以最新的進化成果和應用場景首次亮相……海納云以鏈群集聚之勢,構建起智慧生態的“方法論”,以無邊界的衍生力觸達新城建的下一站。
▲海納云亮相第三屆山東省城市博覽會
1個“國家級”舊改樣板
為老舊小區改造“立標”
老舊小區改造成為城市上能否貫徹民生政策,下能否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重要考量維度。青島在老舊小區改革方面也一直走在國內城市的前列。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明確,今年青島計劃改造老舊小區200個以上。隨著5G、AI、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及“新城建”的穩步推進,政府部門和人民群眾也對老舊小區改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大背景之下,膠州政府與海納云攜手打造了全國首個智慧加持與可持續進化的老舊小區改造樣板。
“不僅小區的硬件設施得以提升,更重要的是直接打通了社區與職能部門的聯系通道,讓居民受益的同時,也加強了與政府部門的聯系,密切了黨群關系。同時,讓物業的服務更加’深入人心’?!边@是海納云與膠州市政府一起打造的膠州市老舊小區改造“青島樣板”項目,一位居民切身感觸。
據介紹,針對膠州市政府的要求,海納云搭建起“1+3+X”模式,即一個平臺(膠州市綠色智慧住區服務平臺),3大改造板塊(社區綜合整治、配套提升工程、智慧社區建設),以及向X無限進化的能力。該模式以海納云AloT平臺為數字底座,聯手膠州市政府成功將老舊小區的各個改造點聯結為有機整體,使得社區中人口、房屋、車輛、時間等基礎數據與空間地理信息互聯互通,同時建立“五碼關聯”的統一數據庫,并聯動公安、教育、民政等多個部門實現數據共享。
▲海納云在展會上展示了其老舊小區改造樣板
區別于其他舊改模式的差異化核心,“膠州市綠色智慧住區服務平臺”打通政府與社區之間連接渠道,社區居民可通過該平臺實現信息提報、民聲反饋,真正生成了系統的閉環、也是管理與服務的閉環。這種模式實現了政府、企業、居民需求的有機結合,創新政企合作方式,構建可持續發展、滿足自我造血、自我迭代需求的產業生態。
海納云以建設“以人為核心”的新型智慧城市為出發點,在改造中可為老舊小區打造智慧出行、周界防護、高空拋物監測、智能垃圾分類、智慧消防等多種智慧場景。以高空拋物監測為例,海納云研發的800W像素高空拋物專用AI攝像機,可進行圖像的高清及遠距離采集,自動識別高空拋物行為并且主動告警和視頻圖片存檔,自動鎖定做出高空拋物行為的窗口所在的單元和戶,便于及時安排人員進行現場處置和事后責任追溯。
由模式引領、樣板引領再到生態引領,海納云打造的“舊改樣板”以高標準刷新了標準引領力,成為全國老舊小區改造的“國家級樣板”。
8大智慧場景集群
立體化組合生成N種解決方案
在此次展會上,海納云集中還展出了智慧消防、智慧照明、智慧電梯、智慧出行、智慧建筑BIM、HIM、智慧安防、智慧市政助力“新城建”的八大細分領域內的最新成果,這些成果是海納云基于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中的問題,提出的有針對性的智慧生態“解題方案”。
例如,海納云聯合市政部門打造出了智慧橋梁管理平臺,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BIM/GIS等技術,構建橋梁基礎庫、業務庫、專題庫,為橋梁管理提供數字化支撐,解決橋梁安全運行、養護管理中存在問題。如今的青島海爾路立交橋就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智慧橋梁”,海納云對其有針對性地安裝了振動、位移、撓度、車輛稱重等傳感器,將其接入智慧橋梁管理平臺,實現24小時對橋梁運行在線監測,監測的結果和BIM實現聯動,直觀呈現橋梁運行情況。
▲青島海爾路立交橋已經過智慧化改造
此外,展會上還對智慧消防、智慧出行等領域的技術研發及場景應用進行了詳細的展示。海納云以其不斷的進化的能力,在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的細分領域的研發越發豐滿。目前,海納云的智慧場景已經覆蓋了“新城建”的方方面面,這些智慧場景不斷的立體化組合后將服務于與更多的場景,成為數字化城市建設中,對于數字技術場景應用及樣板打造的“集大成者”。
X個終極觸達
無邊界衍生更多智慧場景及樣板
基于一大平臺、一個樣板及八大智慧場景,海納云在助力“城市更新”的過程中,已經具備多條城市感知能力的神經系統,在1個聰明的“大腦”的引領下,它可以深入到城市更新的各個領域,在不斷的進化與迭代中,實現自我生長。
展會上,海納云在智慧建筑領域不斷進化生成的C-BIM/HIM-4D智慧時空場景首次對外發布,在建筑或住宅交付與運維層面,以顛覆性的姿態,對建筑生態實現重新定義。
“C-BIM/HIM-4D智慧時空場景,是最新研發并將與近期落地的海納云智慧建筑的新的應用場景,它是基于BIM技術支撐,生成的新的應用平臺,該平臺除了實現對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的關注,同時它也衍生出很多的應用。”
▲在此次展會上,海納云展示了其智慧建筑新場景
展會上,海納云智慧建筑的負責人介紹說,目前智慧建筑還只是停留在BIM技術在建筑建造過程中的應用,而C-BIM/HIM-4D智慧時空場景的研發則再拓出一層。
對用戶來說,該系統將對建筑進行重新的定義。通過“建造-交付-運維-增值”可實現住宅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時利用多元化智能HIM全鏈路工具可提升交付效率。房產企業在智能加持溢價的情況下,不再是傳統空間提供商,而成為空間運營商。
此外,基于此平臺的鏈接與再生力,將吸引數據生產商、數據采集廠商、軟裝家具廠商、全屋場景廠商等生態資源方,為利益攸關方提供持續的樣板迭代與商業增值,實現共同增值、多方共贏。
C-BIM/HIM-4D智能時空引擎的研發,是海納云在智慧建筑領域內,基于技術攻關生成的一個智慧場景的落地。它衍生于目前普遍應用的對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關注的BIM技術的應用,同時,它又超脫于這種基礎應用,開始具備更多、更大的具備行業變革意義的應用。
“1+8+X”背后
海納云場景化及生態化的“方法論”
此次展會集中展出的“1+8+X”生態模式,是海納云為新城建提供的“方法論”的具體呈現,在其背后,則是海納云背后對于科技創新的孜孜追求、以用戶需求為轉移的場景打造、以郁郁叢生的生態思維所引領的產業繁榮。
海納云以AIoT平臺為研發著力點,以場景體驗為創新發力點,不斷刷新行業之問。目前,海納云AIoT平臺支持的品類超過1000種,聯合生態伙伴200余家,可以提供面向安防、消防、通行、出行等不同場景下設備的快速接入,在實際應用中相比于直接對接設備開發,可以降低整體成本的60%,開發周期減少30%。而先后成立的研發中心也開始持續發力,為海納云的科技攻關提供持續動能。
科技攻關最終的目的則是場景應用。海納云圍繞用戶需求而不斷更迭,智慧場景擴容的同時,每一個場景在自驅動,自進化的過程中,與其它的場景形成鏈動力,加固了整個系統的穩固性與迭代性。
最值得關注的是,在智慧場景的不斷實現的過程中,海納云盡顯平臺效應,每一個智慧場景的應用實際上都是堅持平臺化、生態化的思維。它以超強的粘性,在解決行業痛點的同時,同樣也增強了企業的向心力與凝固力。同時增強了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粘性關聯。
由此,海納云逐漸生成了郁郁蔥蔥的生態,在此生態之中,傳統行業被再獲新生,新物種破土而出。原本枝繁葉茂的傳統行業另生新枝,新經濟新物種迅速成長,催生了新型智慧城市的產業繁榮。
海納百川、云行萬里。海納云通過技術攻關,不斷擴容智慧場景,用生態化發展模式賦能城市生活。并以此“方法論”定義并構建起無數個智慧社區/園區,讓現代之城享受數據紅利,讓數據智能化應用反哺現實之城,并將二者融合生成一座可進化、無邊界的“未來之城”。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葛均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