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財經報道,近日,浙江省通過了《快遞業促進條例(草案)》,其中規定快遞經營者不得以低于成本的價格提供快遞服務。而浙江省之所以出臺這樣的規定,則與近期的多家快遞公司打起的“價格戰”息息相關。
據證券時報報道,前段時間,快遞行業中“后浪”極兔的強勢來襲,打破了行業格局,在快遞行業撕開了一道口子,引發了快遞價格戰,給快遞行業帶來了巨大變化。
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超117萬家企業名稱或經營范圍含“快遞、物流”,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快遞物流相關企業。其中,近7成的相關企業注冊時間在5年之內。
從地區分布來看,廣東省的快遞相關企業最多,有近16萬家相關企業,占比14%。其次是山東省,有12萬家,占比10%。此外,江蘇省和福建省也分別有超過7萬家相關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近十年來,我國快遞相關企業年注冊量整體呈現上漲趨勢。其中,2019年新增相關企業數量最多,超過21萬家。2020年,我國亦新增近20萬家相關企業。
相關報道指出,相關行業專家表示,快遞行業以價換量的競爭模式有可能在今年的七八月份有所轉變,因為有幾個臨界點:第一,無論怎么降價,份額都不會提升;第二,降價了網點就會系統性出現危機,波動性非常大,拖欠工資、破產、跑路等等這些;第三,通過不停的降價,公司的負債、現金流都會受到很大的挑戰;第四,是關于社保、關于最近的綠色化問題。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