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訊(記者 劉瑞東 通訊員 萬友新 譚美娜)豬肉市場價格瞬息萬變,代養生豬卻突起波瀾,生豬出欄遙遙無期,這可愁壞了企業和養殖戶。2020年12月,某農牧業公司一紙訴狀將養殖戶金某、金某坤以及宋某、尚某等告上法庭,要求養殖戶盡快交付生豬并支付違約金,同時申請對存欄生豬采取保全措施,并查封養殖戶的銀行賬戶。
合作多年的伙伴為何要對簿公堂,這還要從一年前說起。2020年3月23日,該農牧業公司與金某等養殖戶簽訂生豬代養合同,該農牧業公司提供豬苗、飼料和疫苗等,金某等人提供養殖設備代養1834頭豬,并約定成活率94.8%以上。但受疫情影響,本該提供的疫苗沒有及時跟進,生豬的成長之路并不順利,成活率沒有達到雙方約定標準。出欄之日臨近,雙方對代養費發生了分歧。該農牧業公司表示堅決執行合同,按存活生豬數量支付代養費;養殖戶卻表示成活率不足與該農牧業公司投放密度過大、疫苗未及時跟進有極大關系,不能按存活生豬數量支付代養費,否則拒絕交付,雙方一時爭執不下。
萊西市人民法院承辦法官仇邵華接手案件后,意識到看似普通的代養合同糾紛案,實則關乎民生,關乎企業權益,案件雖僅涉及四家養殖戶,卻有很多類似情況的養殖戶尚處觀望階段。經研析案情后找出了癥結所在:生豬若不及時出欄,該農牧業公司要投入大量養殖成本,還需承受生豬市場價格大幅下跌導致的損失;養殖戶則擔心生豬交付后該農牧業公司會拒付代養費。
癥結找到了,下一步該如何開展工作?仇邵華法官思前想后,還是決定從調解入手,真正做到案結事了。拿不準的問題、解不開的心結,大家集思廣益:法院分管領導、庭長、法官助理、書記員……三次會商,人人出主意,最終明確要突破幾大難點:如何活物保全,如何掌控庭審,怎樣找到調解突破口。
幾輪艱苦的思想工作,為減少損失,雙方同意賣豬,將賣豬款打到法院賬戶封存。開局良好,法官認為有了調解的基礎,隨后確立“先易后難、逐案突破”的思路,采取“背靠背”與“面對面”相結合的調解方法。經過幾輪艱苦的調解工作后,雙方終于握手言和。金某、金某坤與該農牧業公司達成調解協議,該農牧業公司按照養殖存活頭數支付代養費,但提高了基礎代養費價格,并同意解除對養殖戶的保全措施,養殖戶則同意該農牧業公司立即將賣豬款從法院賬戶領走。
隨后,承辦法官對宋某、尚某進行說服,二人見該協議確實合情合理,是減少損失、取得利益的最好選擇,很快接受該方案,達成調解。
雙方表示本來以為事情走進了“死胡同”,沒想到法官妙招竟出現“柳暗花明”的轉機,讓雙方實現了“共贏”,以后還將繼續合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