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中國共產黨青島市第五次代表大會
1984年12月17日至21日,中共青島市第五次代表大會在市人民會堂召開。出席會議的代表778人(候補代表42人),列席代表114人。在青島的中共山東省委委員、候補委員、中共山東省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共山東省委整黨駐青聯絡組負責人、青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青島駐軍首長、青島市各民主黨派和知名人士共18人應邀參加了大會。
王今吾致開幕詞。劉鵬作《解放思想,勇于改革,搞好開放,全面開創青島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的報告。
大會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在這場內亂中,青島是全省的“重災區”之一,遭受的破壞特別嚴重。上次黨代表大會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末期召開的,會上提出的一些任務以及在會后一年多的工作中,貫徹了“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和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執行的指導方針都是錯誤的。
大會認為,自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共青島市委及全市各級黨組織,在中共山東省委的領導下,撥亂反正,糾正“左”的錯誤,平反冤假錯案,落實黨的各項政策,改善和加強黨的領導,進行兩個文明建設,做了大量工作。1983年全市工農業總產值達到102.4億元,比1978年增長41.6%,年平均遞增7.2%。加強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廣泛開展“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按照新黨章和中共中央《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的要求整頓黨風黨紀,糾正不正之風,促進了黨風的好轉。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不斷加強,打擊嚴重經濟犯罪和刑事犯罪活動的斗爭取得了重大勝利,社會風氣、社會治安日趨好轉。1984年7月,中共青島市委和各級黨委集中抓了中共山東省委常委《會議紀要》的貫徹落實,收到了良好效果。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統一了對青島形勢的認識,提高了徹底否定“文化大革命”,增強黨性,根除派性的自覺性,進一步落實了黨的各項政策,解決了一批歷史遺留問題,廣泛地進行了解疙瘩、促團結的工作,從而使黨內思想更加統一,團結進一步增強,開創青島工作新局面的信心更足,出現了顧大局,向前看,同心同德搞“四化”的新局面,有力地促進了改革、開放和整個建設工作的發展。
會議還認為,中共青島市委在貫徹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決議和中共山東省第四次代表大會精神過程中,沒有能夠緊密結合青島的實際,認真清除“左”的影響。在經濟建設上,思想解放不夠,改革創新精神不足,因而發展速度低于全省全國水平。
會議指出,搞好經濟建設是青島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首要任務。會議確定要進一步貫徹執行對內搞活經濟、對外實行開放的方針,突出抓好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兩件大事。工農業總產值保證提前一年翻一番,力爭提前五年翻兩番,即:工農業總產值由1980年85.6億元增加到1989年的171億元。城市經濟體制改革,要認真解決政企職責不分,條塊分割,國家對企業統得過多過死,忽視商品生產、價值規律和市場的作用及分配中的平均主義等弊端。增強企業的活力,圍繞以城市為重點的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主要解決好以下兩個方面的關系問題,一是確立國家和全民所有制企業之間的正確關系,擴大企業自主權;二是確立職工和企業之間的正確關系,保證勞動者在企業中的主人翁地位。要繼續推行以承包為主要形式的經濟責任制。要認真貫徹按勞分配的原則,把職工的工資、獎金收入同企業的經濟效益掛起鉤來。要改革企業的領導體制,積極推行廠長(經理)負責制。要迅速打開對外開放新局面。要加快利用外資、引進先進技術、改造老企業的步伐。要充分發揮青島自然環境的優勢,大力發展旅游事業。并規劃在薛家島鎮西郊興辦經濟技術開發區,以發展工業和科研為主。要進一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繼續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認真搞好全面整黨,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并對青島整黨工作進行了部署。
大會代表還聽取和審議了中共青島市紀律檢查委員會自1979年6月13日成立五年以來的工作情況和今后的工作建議。
會議選舉產生中共青島市第五屆委員會委員42名,候補委員6名。選舉產生中共青島市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30名。
56.中國共產黨青島市第六次代表大會
1989年11月20日至24日,中共青島市第六次黨員代表大會在市人民會堂召開。正式代表550人,列席代表66人。這次大會的中心任務,是以黨的十三大、十三屆四中全會、五中全會和省五次黨代表大會精神為指針,回顧總結過去五年的工作,研究確定今后五年搞好治理整頓、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加強思想政治領域工作和黨的建設的主要任務和措施,動員全市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團結一致,艱苦奮斗,奮力建設青島,全面振興青島,努力奪取青島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勝利。
劉鎮主持會議,郭松年作《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努力奪取青島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勝利》的報告,市紀律檢查委員會也書面向大會報告了工作。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青島市第六次代表大會關于五屆市委工作報告的決議》和《中國共產黨青島市第六次代表大會關于中共青島市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
會議認為,中共青島市第五次代表大會提出的各項主要任務已勝利完成。1989年,青島市國民生產總值可達160億元,國民收入可達135億元。工農業總產值可達270億元,五年分別增長了60%、66%和138%。上述主要經濟指標與1980年相比,到1987年就翻了一番,提前三年實現了中共中央提出的第一步戰略目標。工業總產值1985年首次突破100億元,經過三年時間,到1988年又超過200億元,1989年可達244億元,五年增長了1.66倍??萍?、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日益繁榮。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取得新進展。黨的建設不斷加強。總之,中共青島市第五次代表大會以來的五年,是青島市經濟實力增長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得到實際利益最多的時期。
同時,代表們也指出中共青島市委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如在經濟領域中存在著過熱現象;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過大,消費基金增長過快;物價上漲幅度過大;農業投入不足,開發步伐不快;各項改革還不配套;思想政治工作和政工隊伍建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削弱現象;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在部分黨員干部群眾中有很大的影響;黨的隊伍中出現了某些腐敗渙散現象,嚴重影響了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
會議確定,今后五年要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改革開放的總方針和中共中央關于治理整頓的重大決策,牢固樹立長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經濟的指導思想。到1992年使青島市國民生產總值達到194億元,平均每年遞增6.6%,工農業總產值達到342億元,平均每年遞增8.2%,提前實現第二步戰略目標。經過今后五年的努力,使青島市產業和產品結構更加合理。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工業主要行業的技術裝備達到國際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水平,一批重點和骨干企業達到更高水平;農業的基礎地位進一步加強,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有較大增長,主要副食品基本實現自給或自給有余;外向型經濟有突破性進展;城市基礎設施與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矛盾趨于緩和;科技文教事業進一步發展;人民生活逐步接近小康水平。
大會強調,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實現全面振興青島的宏偉目標,要靠全市共產黨員和全市人民的辛勤勞動和共同努力。大會號召全市各級黨組織要在黨的十三大和十三屆四中全會、五中全會精神的指引下,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進一步振奮精神,鼓舞斗志,艱苦創業,開拓前進,為全面完成這次大會提出的各項任務,為把青島建設成為一個經濟繁榮、科技發達、文化昌盛、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開放型城市而努力奮斗!
會議選舉產生了中共青島市第六屆委員會委員36名,候補委員9名。選舉產生中共青島市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25名。
57.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展開
隨著農村改革的興起,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也開始試點工作,主要圍繞擴大企業自主權、試行經濟責任制、疏通流通渠道、發展多種經濟形式等幾個方面展開。
1979年,青島市確定12個企業試行擴大自主權試點。1980年7月,新增加43個企業作為擴大自主權試點單位,包括紡織局等29個國營企業及重工局、化工局等14個單位。
1981年5月,山東省政府召開全省工交工作會議,決定把推行經濟責任制作為經濟工作的中心,并盡快在全省落實。6月,根據省政府部署,全市工業部門和工業企業開始實行以行業和企業為單位的包產計酬責任制,其基本方法是,在保證完成國家計劃的前提下,對行業和企業包利潤、包產量、包質量、重點考核利潤指標。截至8月底,全市61個工業企業試行了包產計酬責任制。
全市紡織、一輕、二輕、重工、化工等系統的一些工廠,落實利潤指標后,采取積極措施,努力實現增產增收,都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市一輕局的改革是從局屬國營企業實施利潤包干開始的。市一輕局在實行利潤包干時,分析了各廠的實際情況:一是任務飽滿,超利潤計劃幅度較大的;二是能夠完成利潤計劃,但是增長幅度較小的;三是由于種種客觀因素,完成計劃有一定困難的;四是完不成利潤計劃的。根據這四種情況,從有利于國家增收,并能調動企業積極性出發,分別不同地確定包干基數和超額分成的比例。市一輕局與市財政局簽訂了利潤大包干合同,得到市財政部門支持后,與19個局屬國營企業分別商定當年所能包干利潤基數和超額后累進簽訂了利潤經濟合同。實踐證明,實際利潤包干調動了企業的積極性,改變了一季度上交利潤比上年同期下降的局面。
這一時期,青島各縣委、縣政府認真學習農業實行生產責任制的經驗,在企業中全面推行利潤包干生產責任制。其中,膠縣全面推行利潤包干生產責任制后,全縣48個工交企業較短時間內發生四個明顯變化:一是各企業自覺加強了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二是克服了濫發獎金和平均主義;三是調動了廠、車間、班組、個人的生產積極性;四是生產出現振興趨勢。
1982年,結合全面整頓,全市工交企業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進一步完善了多種經濟責任制。以盈虧包干為主要內容的經濟責任制,把責、權、利緊密結合起來,改善了經營管理,促進了增產增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企業吃國家“大鍋飯”、職工吃企業“大鍋飯”等問題。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