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6日了解到,即墨區段泊嵐鎮大呂戈莊村的瓜農,采用“秸稈反應堆”技術種植的2000余畝大棚西瓜提前上市。當地瓜農介紹,位于大沽河畔的即墨段泊嵐鎮大棚西瓜,是青島本地成熟最早的西瓜,加上今年氣溫偏高,目前已經全部成熟并收獲,相比去年提前上市一周。
過稱收款裝車——地頭收購一氣呵成
頭茬西瓜到了收獲季
記者看到,在大呂戈莊村西瓜種植基地,數百個大棚內長滿了大大小小的西瓜,最大的有5斤左右。今年67歲的瓜農楊軍善介紹,大棚里的溫度比較高,目前已經到了西瓜的收獲季。據了解,楊軍善和妻子種瓜已有20多年。每年正月,夫妻倆就開始忙碌著育苗,移苗,基本上每天都要到大棚里呆上幾個小時,生怕西瓜生病或出現其他問題,種瓜時間長了,楊軍善也總結出自己的經驗,一個大棚可種植西瓜1400株,每一株只準結一個西瓜,這樣就能保證西瓜的個頭和糖分。
“大棚里的溫度高,很適宜西瓜生長,所以成熟得也早。 ”楊軍善的妻子笑著說,夫妻倆平均每天在大棚里要呆上4個小時,熱是熱了點,但看到西瓜一天天長大,心里很高興。即墨區段泊嵐鎮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頭茬西瓜早在成熟前,就已經有人提前訂購走了不少。
大棚西瓜用上綠色技術
據介紹,今年即墨瓜農采用的“秸稈反應堆”技術,是利用農作物的秸稈為原料,在菌種的作用下,將其分解成腐殖質,同時產生大量的熱量、二氧化碳和一些有益的抗病孢子。采用該技術種植的西瓜比普通西瓜早上市約10—20天,且結出的西瓜個大味美,免疫力高,抗病蟲能力強,畝產量可達6000多斤,每座大棚能為農戶帶來4萬元左右的收入。
記者進入村民孫洪寶家的兩畝瓜棚,綠油油的瓜蔓中藏著一個個墨綠條紋的西瓜。每一個西瓜上都標有數字,孫洪寶介紹,這是西瓜的“出生證”?!澳憧?,西瓜上有 ‘37.5’,37是我家的大棚號,5是3月5日西瓜的授粉時間,這樣可以方便消費者了解西瓜的詳細信息,有問題可以隨時找到我們種植戶。 ”孫洪寶說。
瓜農楊明杰介紹,為了保證西瓜的品質,他們都用有機肥和農家肥,還采用最原始的人工授粉。別看這頭茬西瓜個頭不大,但口感甘甜。再說用“秸稈反應堆”技術種植的西瓜比普通西瓜早上市一周左右,經濟效益也很好。
楊明杰分享西瓜收獲的甘甜
每天上市約兩萬斤
據種植戶介紹,今年的收購價不錯,在每斤4元左右,比往年都好,這樣一畝地就能多掙5000多塊錢。這一季西瓜種植結束后,還可以再種黃瓜和西紅柿等蔬菜,不耽誤下一茬經濟作物種植,這樣就能更好地增加農民的收入。
“去年受疫情影響,每斤西瓜的批發價在3元多。 ”瓜農介紹。從現在開始,本地的頭茬西瓜就會源源不斷運往青島各市場銷售,每天預計上市兩萬斤,頭茬西瓜持續到5月上旬基本結束,瓜農也將展開第二茬大棚西瓜的種植。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門國鋒 實習記者 徐慧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