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2020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勵揭曉:青島科技引領作用顯著

    4月16日上午,山東省科技創新大會在濟南召開。會上,公布了2020年度科學技術獎勵決定,青島市共有92項成果獲省科學技術獎,占全省獲獎總數的1/3。其中,牽頭完成74項,占全市獲獎總數的81%;由企業牽頭完成發明獎和進步獎35項,占比達55%。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李華軍院士獲山東省省科學技術最高獎。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競爭比往年更加激烈。記者獲悉,今年共有813個項目角逐山東省科學技術獎,經過高等院校、科研單位、企業等有關方面的專家、學者組成的省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的層層篩選,最終270余個項目脫穎而出。而這個數據也從側面印證了各行業對科技創新研究的高度重視。

    瞄準“十強”產業

    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雙引領

    記者獲悉,在此次授獎項目中,超七成與“十強”產業密切相關。其中,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現代高效農業、高端化工、生物醫藥六大領域表現出較強的創新實力,獲獎成果持續保持領先,總占比達到61%,為山東產業升級和高技術產業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在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綠色化工、高效農業和醫養健康等省“十強”產業領域,來自青島的科研項目獲獎成果達70項,占比77%;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由中車四方牽頭完成的“高速列車氣動造型設計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建立了高速列車氣動造型研發制造平臺,在和諧號、復興號及高速磁浮列車等系列高速列車應用,近三年新增銷售額28億元,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在現代海洋領域,青島市海洋產業優勢充分凸顯,涉海項目全部由青島牽頭完成。其中,中國海洋大學和中科院海洋所分別在海洋活性氣體界面及海洋腐蝕、海洋真菌等領域取得基礎性研究突破,一舉摘得四項海洋領域的自然科學二等獎。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的獲得者、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李華軍院士在海洋工程安全與防災領域取得系列突破性的創新技術成果,支撐了百余項國內外重要工程的安全建設與運行。記者了解到,李華軍長期從事海洋工程安全與防災領域的研究與工程實踐,曾獲2019年度青島市科學技術最高獎,帶領團隊構建了海洋工程設計、施工與安全運行技術體系,在新型海洋結構物研發、大型海洋平臺整體浮托安裝、海洋平臺整體動力檢測與修復加固、海上絲路港口施工新技術與裝備等四個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創新技術成果,在國內外百余項重要工程安全建設與運行推廣應用,項目工程總投資超過千億元。

    目前,該項技術已在青島市董家口港區、奧帆基地、膠州灣濱海濕地防護與整治等20余項工程推廣應用,極大推動了海洋工程行業的科技進步。

    科技為民

    創新成果展現山東“硬實力”

    據悉,此次授獎的31項一等獎成果,既有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封鎖,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特色產業集群,也有面向山東產業轉型升級,突破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多項成果達到國內外領先水平,彰顯了山東科技創新硬實力。

    對于沿海城市而言,痛風患者十分常見。作為一種慢性全身性疾病,痛風不僅會導致患者的關節劇烈疼痛和畸形,嚴重的還會誘發慢性腎衰、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在全國,痛風病患數量正以每年3%-5%的速度遞增,尤其是18對以下的青少年患病率急劇攀升。然而,與此對應的卻是國民對痛風的認知度不夠,導致了臨床誤診、誤治率高,治療依從性差及致殘、致死率較高的現狀。

    此次獲得2020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的“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痛風病精準診療體系的創建及應用”項目,破解的正是痛風診療的棘手難題。該項目由青大附院聯合智能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單位合作完成,第一完成人為山東省痛風病臨床醫學中心主任、青島大學代謝病研究院院長、青島大學附屬醫院代謝性疾病科主任李長貴。該項目針對痛風大數據貧乏、智能診療缺乏、精準診療匱乏等亟待解決的臨床問題展開深入研究,實現了從大數據到人工智能,再到臨床精準診療的轉化,取得系列原創性成果。

    在數據庫和樣本庫建設方面,李長貴帶領項目組成員創建了全球最大的痛風樣本庫和數據庫。經過多年積累,目前該數據庫涵蓋了70萬余分痛風患者病例,包含了基因組學、代謝組學、蛋白組學及痛風患者詳細動態臨床診療信息。不僅如此,隨著不斷增加的就診患者,數據庫也會同步進行動態更新。在此基礎上,李長貴首次發現了多個國人痛風易感基因,并受中華醫學會委托撰寫了全國首個基于中國人循證醫學證據的痛風診療指南。

    在研發痛風輔助診療系統方面,該系統實現了痛風診療知識的自主學習和診療系統的持續優化。據悉,該平臺包含實時數據展示、患者數據展示、科研數據展示等模塊,新增數據實時監控、患者數據分析、痛風醫療科研數據展示等功能。

    在采訪中,李長貴告訴記者,目前該系統自主診斷準確率可達95%,與醫生團隊治療方案符合率達90%。在青島智能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飛躍“平行智能理論”的指導下,診療系統對來自全國各地的25000余例痛風患者結構化電子病歷數據及診療知識進行了學習和分析,由此構建了痛風醫療大數據中心和痛風診療系統“數據模型”, 創建了虛實互動、平行執行的痛風智能輔助診療系統,推動了大數據在醫療領域的應用。

    優勢互補

    企業創新主體進一步凸顯

    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新思想、新技術、新發明的孕育和涌現中扮演著重要的策源角色,企業在推動創新鏈、產業鏈和資金鏈精準對接等方面作用顯著。

    記者了解到,在此次獲獎的項目中,由企業牽頭完成項目總數和一等獎項目數雙雙過半。在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中,企業牽頭完成35項,占青島市牽頭完成項目總數的55%,占比較去年增長51%;在青島牽頭完成的一等獎項目中,由企業牽頭完成4項,占比達50%。由此可見,青島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日益突顯,創新能力明顯提高,成為科技獎勵舞臺的“新主角”。

    在此次獲獎企業中,有6家企業為擬上市高企培育庫中企業。其中,由海泰新光牽頭完成的“基于ICG的熒光腹腔內窺鏡系統的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打破了國外品牌在內窺鏡領域的技術壟斷,實現進口替代并出口美國,獲省技術發明二等獎。記者獲悉,該企業已于2月份在科創板上市。

    由“獨角獸”青島中加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牽頭完成的“55kW~2000kW全系列變頻調速一體機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項目,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記者獲悉,該項目通過對綜采工作面設備群組變頻驅動技術、負載調控技術、抗干擾等關鍵技術攻關,開發了系列化變頻調速一體機產品,實現了煤礦重型裝備傳動技術升級換代。目前,該系列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達90%以上,直接帶動高端主機裝備60億元以上,支撐每天產能約3億噸,節能達10%以上。數據顯示,近三年以來,累計創造直接效益40億元以上,間接效益達100億元,在行業間形成了輻射帶動作用。

    由青島海爾洗衣機有限公司完成的“單桶洗全自動洗衣機關鍵技術的研究及產業化”項目,創新研發了單桶洗(無外桶)、多維立體減振降噪、智能控制等關鍵技術,攻克了市面上洗衣機內外桶間污垢附著和細菌滋生、費水、費洗滌劑的難題,有效避免了衣物洗滌過程中二次污染,實現了技術迭代升級和規?;a。該項目申請專利132件,其中己獲發明專利10件,包含美國1件、韓國1 件、中國8件;該項目有效推動提升了我國洗衣機行業在全球的地位。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宋佳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