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客商對海爾的新產品表現出濃厚興趣。崔武 攝
今年以來,受外需放緩以及國際匯率頻繁變化等不利因素影響,外貿形勢復雜嚴峻,外貿穩增長面臨較大壓力。在此背景下,一批手握自有品牌,有著較強技術儲備的島城外貿企業,積極推出差異化產品,以高附加值應對復雜的外貿形勢,實現了產銷逆勢上揚,在行業下行時代挑出了上行走勢。
海爾,全球家電行業的巨人,一舉一動都吸引著世人的關注。本屆廣交會上,憑借著經營多年的“全球制造”,海爾展臺毫不意外地成為喧囂所在。“目前,海爾已經在海外建立了7個工業園,24個工廠,工廠布局覆蓋四大洲18個國家和地區,本土化水平不斷提高。”海爾集團電器產業有限公司副總裁張慶福表示,因為本土化戰略,企業可以迅速捕捉各地用戶需求并轉化為創新產品和解決方案。比如時尚外觀的酒柜在法國就很受歡迎,最靜音空調在美國就取得很大成功,1200毫米滾筒洗衣機讓身材高大的歐洲人喜出望外。
海信集團則在內容提供上大下功夫。海信國際營銷副總經理朱聃表示,多年來,海信高度重視技術研發,強化產品競爭力,憑借分布于美國、德國、加拿大等地的七大研發中心,實現了24小時不間斷研發。在成功開發出了170多項技術專利、領先于日韓企業的ulED顯示技術智能電視后,海信又積極引入了Netflix、Youtube等100多家內容提供商,滿足全世界各地用戶的差異化需求,實現了智能電視“硬軟”雙領先。
青島福益聲學走的是產業鏈全覆蓋的路子。三年前,為了不再忍受低端價格戰,這家原本只做吸聲材料的中小企業專門組建了研發設計團隊,又積極介入運輸安裝環節,還豐富了產品線,實現了上下游通吃。董事長趙鴻告訴記者,由于多種技能集于一身,讓企業的競爭力陡然增強,不僅東西好賣了,利潤率也較為理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