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嶗山的土地改革
新中國成立后,根據黨的七屆三中全會精神,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規定了土地改革的路線、方針、政策,并決定從1950年冬開始,用兩年半或三年時間,在全國分期分批完成土地改革。為此,華東局和山東省也相繼制定了土地改革辦法,開始了對新解放區的土改運動。
嶗山是青島市區近郊,1950年12月,按照政務院發布的《城市郊區土地改革條例》,青島率先在嶗山開展了土地改革運動。一是調查摸底,開展土改形勢教育,提高廣大干部群眾的階級覺悟。二是按照中央劃分階級成分的規定,進一步明確劃分階級成份的標準,經過個人自報、民主評議、審核批準等程序在嶗山地區劃定出地主1198戶、富農1111戶、中農21597戶、貧雇農26313戶、小土地出租者和小土地經營者3061戶。三是開展控訴斗爭,進行沒收征收。主要是組織群眾開斗爭大會,訴苦講理。許多農民還把地主欺壓、剝削的事實寫成“狀紙”,貼在斗爭大會的現場??卦V斗爭之后進行了沒收征收工作,主要沒收地主的五大財產(土地、耕畜、農具、多余的糧食及其在農村中多余的房屋)。按照上述規定,嶗山地區共沒收耕地近5萬畝,一律收歸國有,由青島市人民政府管理。四是分配果實,其基本方法是,將沒收的土地、財產張榜公布,讓群眾心中有數;采取個人自報、群眾評議、農會批準的步驟進行分配。其中,耕地、糧食等按“統一的公平合理地分配給無地少地的農民使用”;耕畜和農具等原則上也是由群眾民主討論分配等等……讓更多的貧雇農擁有了土地和生產資料,促進生產的發展。
嶗山的土地改革歷時3個多月,于1951年3月勝利結束。這次土地改革運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一是土地改革徹底摧毀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實現了農民土地所有制和一部分土地的國有制。二是土地改革使農民徹底翻身解放,思想政治覺悟提高,一批積極分子參加了農會,農會得到了整頓和發展。三是土地改革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在相繼開展的愛國豐產競賽運動中,廣大農民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當年夏季農作物喜獲豐收。四是土地改革后期,根據上級指示精神和資源互利原則,農民自愿地組織起來,成立了各種互助組織,為農業互助合作運動奠定了基礎。
38.新中國第一臺蒸汽機車在青島試制成功
新中國成立不久,國家正處于國民經濟恢復時期。與此同時,在朝鮮戰場上中朝兩國人民軍隊并肩作戰抗擊美帝國主義。為了能夠擁有我國自行研制的最先進的蒸汽機車,加大中國鐵路的運輸能力,支持抗美援朝斗爭,中央人民政府決定由青島四方機廠承擔研制新型蒸汽機車的任務。接到任務后,四方機廠立即成立了由廠領導、技術人員、熟練工人組成的設計攻關小組,經過認真研究論證,并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解放”型(jf型)干線貨運蒸汽機車圖紙的設計。新型機車功率模數牽引力24030公斤,構造速度80公里/小時,能降低單位功率的蒸汽、金屬消耗量,可極大改善機車的技術性能。
新型蒸汽機車的設計任務完成后,四方機廠又加緊進行蒸汽機車的研制工作。全廠職工以國家主人翁的姿態和不竭地創造力,為使這臺機車早日試制成功奉獻著他們的智慧和力量,新方法、新技術、新經驗不斷涌現:由技術副廠長牽頭研制出了用電爐冶煉的優質碳素鋼鑄冶出合格鋼錠,并發明將機車部分零部件用球墨鑄鐵材料生產的方法,解決了原設計圖紙中難以預見的問題;青年技術人員發明了“扒缸機”,對安裝大鑄鐵缸套起到省時保質的作用;廠技術小組大膽改進蘇聯郭瓦廖夫流水作業法,使制造每個汽缸由原來70多個工時減少到26個工時,在同行業中創造了全國新紀錄;“閘瓦托”操作法、“漏板翻砂造型法”等也都打破了全國同行業的最高紀錄;被稱為“機車活字典”的工人師傅,在惡劣的環境下對每一個零部件都進行嚴格檢查,確保機車安裝準確;廠里的老工人還攻克了月牙板表面滲碳處理工藝的難題,極大地縮短了研制時間。
1952年7月26日,新中國第一臺蒸汽機車在青島試制成功,并被命名為“八一”號蒸汽機。8月1日晚,這臺新研制的蒸汽機車駛向北京,后又開赴抗美援朝前線擔負重要的運輸任務。朝鮮戰爭結束后,這臺蒸汽機車又穿行于中國的大江南北,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和現代化建設奔馳著。1992年5月30日,“八一”號蒸汽機車光榮退役,現珍藏在中國蒸汽機車協會。
新中國第一臺蒸汽機車的誕生,結束了中國不能獨立制造機車的歷史,翻開了中國鐵路機車車輛工業史上嶄新的一頁。
39.中國共產黨青島市第一次代表大會
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全市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時期即將結束的新形勢下,中國共產黨青島市第一次代表大會于1956年6月15日至26日,在青島市太平路29號市禮堂召開。出席這次大會的正式代表523人,列席代表67人,代表著全市29578名黨員。大會的主要任務是,聽取和審查市委工作報告,討論和通過市委關于1956年的工作規劃,選舉產生中國共產黨青島市委員會、中國共產黨青島市監察委員會和出席中國共產黨山東省第一次代表大會的代表。
6月15日,市委第一書記滕景祿致開幕詞。大會聽取并通過了李廣文作的《中共青島市委關于1955年以來的工作情況和今后任務的報告》以及孫漢卿作的《關于檢查市委領導與王少庸同志錯誤情況的報告》。
大會對市委提出的兩個報告以批評和自我批評的精神充分進行了討論,批準了兩個報告并作了相應的決議。大會一致認為,1956年是完成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決定性的一年。各項社會主義的改造事業,經過農業、手工業的全部合作化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全部公私合營及合營后清產估價與定息,已轉入深入改造階段,先進生產者運動正向著更廣泛更深入的方面發展。大會指出,青島全黨當前的基本任務是:在中央和省委的領導下,加強對各項任務的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把一切積極因素都調動起來,把一切可用的力量都調動起來,”使社會主義建設不斷高漲,爭取提前和超額完成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
大會肯定了1955年以來青島市各方面取得的成績。工業生產方面,全市國營、地方國營及公私合營總產值完成計劃的103.92%;鐵路運輸完成貨運總噸數計劃的102.62%,公路運輸完成噸公里計劃的105.5%,航運完成噸海里計劃的104.5l%;鐵路、公路、航運、港務、郵電五個單位完成利潤計劃的112.76%。農業生產方面,糧食生產完成計劃的90.94%,蔬菜、果品、養豬、造林及漁業生產都超額完成計劃。內貿,進貨完成計劃的102.23%,銷貨完成計劃的101.09%,利潤完成計劃的111.84%。外貿,出口總值完成計劃的121.49%,上繳利潤完成計劃的128.4%。農業合作化,1955年初參加合作社的農戶只占9.7%,到1956年2月底發展到95.68%的農戶參加了高級社。到1956年1月全部完成對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1955年增建146318平方米的住宅,發放社會救濟款226850元,有3068人得到就業。內部肅反工作也取得很大成績,純潔了革命隊伍。
大會充分發揚民主,開展了批評和自我批評。在討論1955年以來的工作情況和今后任務的報告中,代表們對中共青島市委領導作風及工作中的缺點提出批評。特別是集中批判了不關心群眾疾苦,不顧下面的困難,不從實際情況出發,脫離群眾、脫離實際的主觀主義、官僚主義和命令主義以及公式化和文牘主義。如工業生產完成計劃前緊后松,安全生產問題突出,1955年共發生工傷事故2773人次。副食品價格上漲10%,職工實際生活水平降低。在內部肅反工作中中共青島市委在政策掌握上不夠穩,出現“左”的偏差。領導作風上官僚主義比較嚴重等。
大會確定今后任務是:加強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事業的領導,保證完成或提前超額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工業生產方面,全市工業、交通運輸460個單位,要提前一年半以上完成國家計劃的47個單位,提前一年到一年半的406個單位,提前半年到10個月的7個單位。要提高產品質量,增加新品種,降低成本,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生產的方針。農業生產方面,1956年要超額完成郊區農業生產五年計劃,糧食生產每畝平均產量要達到726斤,水果生產達到2018萬斤,蔬菜生產要達到3.7億斤,漁業生產完成46354噸,鹽業生產完成461260噸。內貿進貨要完成48951.9萬元,銷售43204.9萬元,利潤4846.9萬元。外貿出口要完成44061.2萬元,收購33566.6萬元,利潤4345萬元。要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實行工資改革,建立合理獎勵制度,改善職工勞動條件及住宅狀況等。
大會選舉產生中共青島市第一屆委員會委員31人,候補委員8人;選出監察委員會委員15人。選舉了出席中國共產黨山東省第一次代表大會的代表。
中共青島市第一次代表大會,是青島歷史上的一次具有重要意義的會議。它在青島市由新民主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的轉折時刻,系統地總結了新的青島市委成立以來領導全市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重大成就和經驗教訓,明確地提出了全面開展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青島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為此后青島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和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但這次會議在總結過去的工作經驗教訓時,由于受當時整個形勢的影響,進一步批判了黨內所謂的右傾保守思想,反映了當時黨內“左”傾思想的擴大和滋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