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重溫青島黨史 傳承紅色印記⑨——黃安艦起義

    25.黃安艦起義

    1948年秋,全國解放戰爭已取得決定性勝利,國民黨敗局已定。此時,青島成為國民黨在華北所占領的最后一個城市。龜縮在青島的國民黨部隊,在人民解放軍的強大威力震懾下,如同驚弓之鳥,惶惶不可終日。青島地下黨組織抓住這一有利時機,積極進行了對國民黨官兵的分化瓦解工作,引導和策動他們投誠起義。

    黃安艦,原系日本海軍軍艦,抗戰勝利后被國民黨政府接收,1947年秋編入國民黨海軍第二基地建制。該艦為護航艦,配備官兵80余人。1946年以來,膠東區黨委統戰部、青島市委和膠東軍區政治部等,通過多條渠道在黃安艦上陸續發展了中尉艦務官鞠慶珍、準尉槍炮軍士長王子良、少尉槍炮官劉增厚和槍炮上士孫露山等人為黨的地下關系,并團結爭取了一批積極分子,準備伺機發動起義。1948年11月以后,青島的形勢日趨緊張,青島國民黨海軍即將奉命南下,黃安艦也接到命令準備隨隊前往。在這種情勢下,鞠慶珍、王子良、劉增厚、孫露山等立即著手準備起義工作。此時,他們雖分屬不同的領導,不能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但4個人圍繞共同目標,承擔起組織起義的重任。隨后,他們在相互試探中公開了身份,四股力量合而為一。

    1949年1月,黃安艦連連奉命試航,準備南撤。鞠慶珍等人議定起義,時間定在正月十五,去向連云港,并派人將計劃向上級黨組織匯報,請求接應。2月12日,正是農歷正月十五,按慣例,艦長劉廣超回家過節,警戒相對松懈。鞠慶珍、王子良、劉增厚、孫露山按原定計劃,不動聲色地將發展的起義骨干一一接上船,鞠慶珍、王子良還接上了自己的家屬。晚七時,起義開始,起義骨干迅速占領各重要部位。僅用半小時,全艦各部分即被完全占領。晚九時,黃安艦起航,慢慢向外海移動。當時前海一帶停泊了眾多美艦。駛進外海幾海里,突然,一艘美艦打來信號詢問:“你們到哪里去?”黃安艦回答:“風浪太大,去避風?!鼻擅疃氵^美艦。第二天凌晨4時許,黃安艦勝利駛達連云港。

    中共新海連黨政軍領導和群眾熱烈歡迎黃安艦及全體官兵起義。這是國民黨海軍第一艘起義的軍艦,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對此高度贊揚。周恩來親發賀電,稱“這是實行毛主席所規定之1949年爭取組織一支可用的海軍的首先響應者”。此后,黃安艦被編入解放軍新海連特區警備司令部海防大隊,鞠慶珍任艦長。1949年8月,該艦從連云港返回青島,后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命名為沈陽艦。

    26.青即戰役打響

    1949年春,山東全境大部解放,只剩青島、即墨及海上的長山列島仍為國民黨軍所盤踞。其時,青島駐有國民黨正規軍6萬余人,另有13個自衛總隊。為了保存實力,國民黨青島第一綏靖區司令劉安琪按照蔣介石的密令,決定從滄口到即墨設置三道防線,達到保存實力、延緩撤退的目的。為解放青島,華東軍區根據中央軍委的命令,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三十二軍,譚希林任軍長,彭林任政委,歸山東軍區指揮。山東軍區為統一指揮,成立了青即戰役指揮部,許世友任指揮。

    4月28日,中央軍委批準了山東軍區的“逐步壓縮、迫敵早撤,于敵撤退之際,殲其一部或大部”和“迫敵撤退,保全城市”的作戰方針。5月3日,人民解放軍兵分三路,向青島市郊守敵發起進攻。青即戰役正式打響。

    人民解放軍首戰靈山。靈山位于即墨城北,是敵人外圍重要據點。5月3日,華東軍區警備四旅一部接到命令后,沿靈山東北側迅速迂回到靈山南側,對敵形成南北夾擊之勢。守敵在人民解放軍強大攻勢下,攝于被殲,棄山南逃,靈山被收復。隨后,人民解放軍乘勝追擊,與從即墨城趕來接應靈山守敵的頑軍相遇,經過1個多小時的激戰,將敵大部殲滅。5月4日,人民解放軍又向上疃守敵發起進攻。上疃是靈山至即墨一線要沖,敵軍外圍防御中心,防御工事堅固,火力強大。圍攻上疃的戰斗打響后,人民解放軍以攻堅和擾襲相結合的戰術,連續4個晝夜最終攻克上疃。至此,敵人外圍防線土崩瓦解,其精心構建的三道防線暴露在人民解放軍的火力之下。

    自5月26日開始,人民解放軍向敵第一道防線——西起馬山,經即墨城、盟旺山、蓮花山、四舍山,東至海邊發動全線攻擊。當日拂曉前攻克了敵軍陣地窩洛子據點,盤踞在據點里的敵人繳械投降;中午即墨城、盟旺山、馬山、南泉、大廟山一線守敵全線潰退;下午全殲馬山守敵,敵人第一道防線被摧毀。自5月27日開始,人民解放軍向敵第二道防線——西起女姑口,經城陽、流亭,沿白沙河至東海邊發動全線攻擊。經過激烈的戰斗,當日晚,馴虎山敵據點就被徹底摧毀。隨后,守敵設置在蝎子山、鐵騎山和丹山上的據點也都全部被攻克,敵人第二道防線也被摧毀。隨后,人民解放軍3路大軍開始直逼敵最后一道防線——西起滄口,經李村,至沙子口。6月1日東路部隊攻占張村和沙子口;當日晚,中路部隊占領李村。西路部隊也沿鐵路連克樓山4個山頭,挺進老虎山。6月2日拂曉,殘敵從滄口開始全線潰逃,奔向市區。人民解放軍跟蹤追擊,將殘敵壓縮到海岸一線。在美軍軍艦的掩護下,殘敵爭先恐后,上船逃跑。中午12時,美麗的青島回到人民手中。

    27.青島的民主建政工作

    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當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青島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中共青島市委入市辦公。同日,青島市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在接管工作基本完成后,為建設新青島,青島市軍管會、青島市委貫徹中共中央、山東分局的指示,在全市開展了民主建政工作,經歷了由起步到普遍召開各界代表會議再到全面完成代行人民代表大會職權兩個階段。

    1949年9月,山東分局按照中共中央關于“要在所屬3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及各縣組織召開由各界代表參加的人民代表會議”的指示,要求在所轄青島、濰坊、濟寧等人口超過3萬人以上的市縣組織召開人民代表會議。隨后,青島市軍管會、市政府作出了《關于召開青島市各界代表會議的決定》,確定將以代表會議作為協助軍管會、市政府推行政策、聯系人民的協議機關,并規定與會代表的人選要由各單位選派和推選。從1949年9月28日青島市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召開至1952年11月,青島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先后召開了五屆十二次會議,逐步代行人民代表大會職權,民主推選人民政府,全面實現民主建政,在徹底廢除舊傳統、建立人民民主政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各區也普遍實施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制度,進入代行人民代表會議職權、民主選舉同級人民政府的新階段。區以下基層政權的建設,在對青島郊區和農村區進行典型建鄉試點的基礎上逐步展開的,至1951年6月底,全市郊區88個鄉、1個鎮中已建有58個鄉或鎮人民代表會議和鄉或鎮人民政府。1952年7月,青島市又決定對街道實行民主改革,在組織教育干部,充分發動群眾的基礎上,劃分選區、選舉代表、召開居民代表會議,成立居委會與各種工作委員會等基層組織。至1953年5月,全市共建立居民委員會67個,居委會下設治安、衛生、調解等各專門工作委員會。

    建國初期,青島人民政權建設和民主政治建設的新發展,在整個社會政治、經濟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不但有力地促進了各項民主革命遺留任務的勝利完成,推動了國民經濟的恢復發展,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而且為后來基層開展人民代表的普選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