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一段特斯拉車內攝像頭拍攝的高清畫面引起輿論廣泛關注。4月7日上午,特斯拉對此回應稱:駕駛室攝像頭目前在北美以外的市場并沒有激活。即使是在美國,車主也可以自由選擇是否開啟使用。特斯拉配備了全球領先安全等級的網絡安全體系以確保用戶隱私保護。
記者調查發現,車內設置攝像頭,其實并非特斯拉一家。同樣聚焦電氣化和智能網聯領域的新勢力蔚來、小鵬,以及部分燃油車車內也設置了攝像頭。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這些車內“電子眼”一方面力圖創造更安全的智能駕駛體驗,另一面也引發了公眾對于隱私安全的擔憂。
多品牌車內均設攝像頭
記者了解到,去年大熱的特斯拉Model 3車型,在車內后視鏡上方設置了一枚攝像頭。特斯拉在《車主手冊》里對車內攝像頭進行了介紹。手冊告知了該攝像頭的位置,不過沒有具體說這個攝像頭的功能,只是說處在“尚未激活”的狀態。
而記者調查發現,車內設置攝像頭,其實并非特斯拉一家。
以蔚來為例,《車主手冊》中明確介紹了車內攝像頭的位置、監測功能和關閉方式。同時,在隱私政策里,專門針對車內攝像頭,對功能、收集信息的范圍、目的進行了介紹。
另一家新勢力小鵬的P7車型車身攝像頭多達14顆,其中P7車內方向盤上方設置了一枚攝像頭。不過目前,P7的官網配置介紹和用戶手冊并未介紹這枚攝像頭以及其用途。記者查閱小鵬App找到一篇文章,提到了P7內配備車內全天候攝像頭,但這個攝像頭是否激活,并未提及。
車內設置攝像頭為哪般?
那么,為什么不少車企都要在車內設置攝像頭?記者注意到,特斯拉、蔚來對車內攝像頭的數據收集范圍和用途做出了說明。
對于攝像頭數據的收集范圍的提示,體現在特斯拉的“隱私政策”里。根據“隱私政策”,車主同意特斯拉收集的數據主要為非個人可識別的圖像和短視頻片段,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改善自動駕駛功能。
蔚來對于車內攝像頭的用途有著更為詳盡的描述。在“隱私政策”中,蔚來提出車內攝像頭在通電后處于待命狀態,除幾種特殊情況外將不進行拍照、攝像或收集其他個人信息。特殊情況包括:為檢測疲勞駕駛,將收集駕駛員是否閉眼等面部信息;快遞人員打開后備箱或車輛被盜等情況時,車頂攝像頭將進行拍照或攝像:安全氣囊彈出后觸發相關功能,在用戶無應答情況下主動收集車內影像資料等。值得一提的是,蔚來還提示了一些情況下不會將攝像頭拍攝內容上傳到云端。
“我認為車企應該對車內攝像頭的用途有詳盡的描述,并且告知用戶如何關閉。這將更有助于打消車主對隱私泄露的顧慮。”張先生說出了不少車主的心聲。
車內隱私安全保護待規范
此次特斯拉車內攝像頭引發的輿論風波,反映出車內隱私安全保護有待規范的行業痛點。而要規范這一問題,或許應該首先對車內活動是否為個人隱私做出明確界定。
《民法典》規定“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愿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倍噧瓤臻g是否為私密空間?一位法律界人士認為,這個要視情況而論?!袄珩R路上對于車內駕駛員是否系安全帶的拍攝,明顯不觸犯駕駛員的隱私,在日常光天化日之下的行駛場景中,車內空間一般也不宜認定為隱私空間?!?/p>
但這位法律界人士認為,當車輛停在車庫中、路邊、充電站,駕駛員在休息、聽歌、和朋友享受靜謐的空間時,車內空間就具有了“安寧”“不愿為他人知曉”的性質,按照使用情況和車輛所處的場景,車內空間在某些情況下可以被認定為“隱私空間”。
從功能上來看,車內的攝像頭有著保證駕駛安全的意義,但安全的反面是侵犯隱私的風險。因此,如何保障車內攝像頭合法保證駕駛安全,不侵害用戶個人隱私,有待更細化、有針對性的規范出臺。在今年兩會上,也有委員就智能網聯數據安全提出了提案。
例如,全國政協委員嚴望佳提交了《關于加強智能車聯網安全協同發展的提案》,提案中建議要加強對智能網聯汽車的數據安全管控,加強個人隱私信息保護力度,防止隱私信息泄露。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