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重溫青島黨史 傳承紅色印記④——青島“民國十八年大罷工”

    10.青島“民國十八年大罷工”

    1929年4月,國民黨政府接收了青島。此時,工人的生活更加困苦,反日情緒日益高漲,加之青島國民黨內部矛盾激化,加速了青島工人運動復興的進程。1929年夏,在黨組織的領導下,青島爆發了震撼全國的反日同盟大罷工,也稱青島“民國十八年大罷工”。這次罷工主要以青島紡織業工人為主體,歷時4個多月,參加罷工人數超過2萬人。從7月份開始,工人罷工相繼掀起了三次浪潮。

    工人罷工的第一次浪潮。7月18日晚,鈴木絲廠廠主在日本總領事館授意下,以3名工人回廠遲到為由將他們開除,同時被開除的還有6名工人積極分子。對此,工人們組織起來進行抗爭,要求恢復被開除工人的工作,但遭到廠方拒絕。隨后,全廠進入怠工態勢。19日晚,工人拒絕接受調停方案,仍堅持要求廠主撤銷開除工人的命令。無奈之下,鈴木絲廠宣布關廠停業。與此同時,華祥和山東火柴廠也因廠主開除工人、調解無果后宣布關廠停業。青島日商6大紗廠工人聞訊群起聲援,醞釀聯盟總罷工。情急之下,日本總領事館向國民黨當局照會并聲明:如罷工繼續將舉行日本紗廠聯盟關廠。7月21日,青島6大紗廠同時被宣布關廠。青島黨織組因勢利導,發動工人由停工轉為罷工,堅決與日本廠主斗爭到底。

    工人罷工的第二次浪潮。日商紗廠聯盟關廠后,國民黨當局以調解為名,不惜出賣工人的利益,與日方達成了“保證工人嚴守廠規,取締不良分子”的協議。日本廠主遂于7月24日宣布開工。復工后,工人憤懣情緒難以平息,又陸續開始怠工、停工。至8月初,青島日商6大紗廠全面停車,再次造成罷工態勢。為了支援日商紗廠工人的斗爭,中國華新紗廠、四方機廠、絲廠、木廠和火柴公司的工人也相繼參加了罷工。霎時,反帝的怒火像火山一樣爆發。8月4日,全市日廠5000名失業工人集結起來,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游行示威。

    工人罷工的第三次浪潮。日商紗廠連續多月關閉,造成了重大的經濟損失,迫不及待地準備強行復工。在大康紗廠復工前,日本廠主散發傳單、張貼布告,鼓動工人上工。11月20日晨,廠內鳴笛開工。此時,罷工的工人并不響應,而是迅速組織、集結了4000多人,在四方大廟召開誓師大會并組織沖廠,打擊了日本廠主強行復工的企圖。鐘淵紗廠日本廠主新招收900余名工人于11月15日秘密開工。大康紗廠強行復工遭沖擊后,參加罷工的工人才發現鐘淵紗廠已經開工,遂于22日集結了800余工人包圍了鐘淵紗廠。隨后,富士、寶來的工人也趕來助陣。鐘淵紗廠秘密復工的陰謀也遭破產。

    這次日商工廠工人大罷工影響重大。至1930年底青島又相繼有40余家工廠發生近百起工潮,參加斗爭的工人3萬人次,掀起了青島工人運動的第二次高潮。

    11.青島的左翼文化運動

    20世紀30年代,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簡稱左聯)正式成立。它與“社聯”“劇聯”等革命文化團體,是中國革命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左翼文化組織共同團結進步力量,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左翼文化運動,成就輝煌,影響巨大,中國文學史中曾將這一時期稱為“左翼十年”。左翼文化是五四新民主主義文化的發揚光大,又是新中國社會主義文化的先驅。

    青島的左翼文化運動也有著卓越的成就和深遠的影響。1932年春,在中共青島市委的領導下,地下黨員王弢、俞啟威等組織部分進步學生秘密成立了青島新文學研究會(即青島“左聯”)。同年10月,中共黨員喬天華調來青島,任中共青島市委青年委員兼青島左聯黨代表,與中共青島市委宣傳委員俞啟威一起領導青島左聯的工作。隨后,發展了王濤、周浩然、于黑丁等一批具有堅定信仰的文化戰士加入青島左聯組織,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文化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1933年初,青島左聯組織成立了進步文學社團——汽笛文學社,公開出版了文學月刊《汽笛》,在群眾中產生了很大影響,中共青島黨組織給予極大支持,派喬天華親自指導《汽笛》的編輯工作。與此同時,青島左聯還成立了海光文藝社,建立了荒島書店,團結了一批有名望的作家、學者如王統照、老舍等以及臧克家、于黑丁、王亞平等許多文學新秀,創作了大量文學作品,成為青島新文學的一塊綠洲。

    1932年4月,中共青島地下黨組織成立了“海鷗劇社”,俞啟威等人組織排練了話劇《月亮上升》和《工廠夜景》,首次出演即大獲成功,觀看演出的青大學生深受鼓舞。1932年秋天,“海鷗劇社”又排演了《一致》和《暴風雨中的七個女性》等話劇,極大地激發了愛國學生的抗日救國熱情。1933年春節間,俞啟威、崔嵬等劇社成員,深入到嶗山農村,用地方話演出了街頭廣場劇《饑餓線上》,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昂zt劇社”第一次嘗試到農村為農民演出,在青島戲劇史上開創了先河。

    青島的左翼文化運動,在培育革命文化工作者,聯合“一切可能的同盟軍”,推進青島文化事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左翼作家創作的飲譽國內外的文學藝術作品,對青島能在當時中國文壇占據一席之地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12.青島的一二九運動

    1935年下半年,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侵略華北,國民黨政府繼續堅持不抵抗政策,民族危機空前加深。12月9日,北平愛國學生3000余人在中共北平工委的組織領導下舉行示威游行,喊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口號。反動軍警進行鎮壓,許多學生被捕或受傷。16日,北平學生和市民3萬多人,舉行大規模的示威游行。一二九運動爆發。

    一二九學生運動獲得了全國人民的支持和聲援,中華民族抗日救亡民主運動新高潮到來。青島和全國的形勢一樣,各校師生紛紛行動起來。1935年12月18日,山東大學首先響應北平學生的愛國運動,成立了山東大學抗日救國會,并致電慰問北平學生。救國會還組織發動廣大同學走上街頭,舉行示威游行,開展宣傳活動,并逐步向禮賢中學、鐵路中學、青島女中等學校發展,很快成立了青島市學生抗日救國會。

    1936年1月6日,禮賢中學、文德女子中學等校部分學生齊集山大,與山大學生舉行聯合會議,商討抗日救國聯合行動。市政當局聞訊后,派出大批保安隊前來戒備。學生聯合會議推派10余名代表赴市政府請愿,要求對學生愛國行動加以保障,不要干涉。農歷正月十五,山大學生借青島三號碼頭舉行落成典禮之機進行抗日宣傳,要求國民黨政府“停止內戰”、“一致對外”,得到廣大群眾的響應。學生的正義行動,震驚了青島當局。反動軍警強行驅逐演講的學生,并逮捕李聲簧、陳延熙、王廣義、廷榮懋、韓福珍等。后在山大學生和全市人民的聲援下,市政當局不得不將被捕學生釋放。

    1月中旬,為抗議山大校方派代表到南京聽取蔣介石“聆訓”,抗日救國會召開大會,通過決議,開除3人會籍。此舉觸怒了校方。隨即,抗日救國會執行委員王廣義、陳延熙、李聲簧、熊德邵、韓福珍及候補委員周文煜被開除學籍,并限期離校。山東大學學生得知后強烈憤慨,3月2日舉行全校學生大罷課,反對學校當局鎮壓學生抗日救亡活動。會上,推選代表向校方進行交涉,并通過決議,致電北平、上海各大學要求聲援。同學們誓言,學校如不“收回成命”,就堅持斗爭到底。

    山大學潮震驚了南京國民黨政府。3月4日,國民政府教育部電令“以嚴厲手段處理山大學潮”。8日黎明,國民黨青島市軍政當局派出軍警500多人,將山大第四校舍團團包圍,砸門破窗而入,搜捕學生代表和被開除同學,許多同學被打傷,當場拘捕學生32人,內有女生8人。接著校方貼出布告,以“結合被革學生,鼓動風潮,破壞校紀”為由,再行開除13名學生。

    被捕的32名學生被押解到警察局后,向當局提出要求,允許在押同學互相見面,允許接見前來探望的同學,在遭到拒絕后,絕食3天,迫使當局答應了要求。此時,教育部特派督學孫國封專程來青協助解決山大學潮問題。孫國封多次到公安局召集在押學生講話,要求同學們安心讀書,不要胡鬧,趕快復課。但校內全體師生和在押同學都表示,如校方不收回開除19位同學的“成命”,決不復課。在各方面的壓力下,學校當局不得不于14日貼出布告,收回第二次開除13名學生的“成命”,并將全體在押學生保釋回校,但第一次被開除的6名學生還是被驅逐出青島。

    在青島的一二九運動中,愛國學生表現出了堅強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奮斗到底的決心,推進了全市人民的抗日浪潮,也為全面抗戰爆發后青島黨組織的恢復和建立嶗山抗日游擊隊準備了力量。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