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訊(記者 門國鋒 通訊員 徐婷)“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在青島市城陽區毛公山紅色教育基地,古鎮小學師生同聲高歌,唱出對黨的深情。而另一端,在城陽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黨史研究專家正為大家講述武工隊的英雄傳奇故事。
這是青島市城陽區黨史學習教育的一個縮影,為了讓紅色歷史深植群眾心中,城陽區積極創新學習“打開方式”,通過黨史講堂、實地體悟、情景體驗等多種方式,線下線上齊發力,讓黨史學習教育更“鮮活”。
黨史講堂:從“指尖”到“心尖”
近日,城陽區自然資源局的工作人員們發現,單位的微信公眾號推出了一個“黨史學習微課堂”欄目,每天刊發一期《黨史故事100講》,以不同時期的典型事例、歷史人物、精彩故事為主干,全景式回顧黨的偉大歷程和輝煌成就,生動的視頻小故事讓大家有了一處每天的“必打卡地”。
“學習形式照本宣科,學習效果必定大打折扣?!背顷枀^自然資源局黨組成員孫丕杰說,“為此,我們針對大家的‘口味’,打造更有趣味性的黨史課堂,讓黨史學習教育從‘指尖’延伸到‘心尖’?!?/p>
區委黨史研究中心黨史學習教育系列宣講活動進社區
除了微課堂,黨史講堂也在城陽區廣泛開展起來。城陽區委黨史研究中心組織區黨史研究專家開展黨史紅色故事宣講報告,內容涵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歷史、改革開放以來廣大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等相關內容,為有需求的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送上精彩紅色宣講;城陽區流亭街道流亭小學“啟明星”紅色大講堂組織少先隊員們了解中國共產黨產生的背景,學習中國共產黨誕生的理論基礎……
現場體悟:跳進那段紅色歷史
善謀者行遠,實干者乃成。如何讓黨課上的字句“跳”到黨員干部面前?城陽區瞄準了紅色教育基地。為讓黨員干部更好體悟歷史,城陽區將黨史教育從講堂延伸到現場,注重“紅色根脈”,突出“紅色體悟”,一處處紅色地標成為了黨史學習教育的現場課堂。
城陽區工商聯組織前往紅島韓家民俗村及青島廉政教育基地,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及城陽地方史學習教育,接受廉政教育洗禮;在“膠東農村第一個黨支部”紀念館,城陽區統計局觀看了以李伯顏、孫耀臣以及孫瑞蘭等先烈們為原型創作的呂劇《初心》;城陽區委黨史研究中心全體黨員干部與城陽街道瑞陽路社區居委會組成紅色研學團,赴劉謙初紅色文化園現場觀摩了烈士歷史照片、書信、手稿等珍貴文物資料……
“到這里看了展館的實物和圖片,讓我們對黨的歷史有了更深了解,也讓我們對城陽區的未來發展有了更多使命感和前行動力!”城陽區物業商會黨支部書記蘭霞表示,老一輩革命志士堅定的理想信念和不怕犧牲的精神,是融入中華兒女血脈的紅色基因,作為黨員,要把這種優良傳統傳承下去,腳踏實地做好本職工作,投身于社會發展建設中。
情景體驗:深植紅色的火種
電影墻、主題剪紙、英雄圖片集……少年兒童心向黨,讓黨史浸潤心靈,城陽區用一個個主題活動串起紅色歷史,借助符合少年兒童年齡和認知的方式,直觀形象地說明我們黨“從哪里來,到哪里去”,讓傳承紅色基因的種子在少年兒童的心中生根發芽。
河套街道青少年學黨史泥塑制作體驗活動
營造有特色的主題活動區,是助力少年兒童從小學黨史、永遠跟黨走的有效途徑。城陽區河套街道小澗西幼兒園利用情景式體驗,創建追溯歷史電影墻,以中班的‘軍民一家親’為例,展現的是老百姓在家織網、下棋、剝花生,紅軍與老百姓聊家常;青特城幼兒園打造起特色主題宣傳欄,介紹黨建節、中國軍隊、偉大領袖人物等,帶領幼兒學生們重溫中國共產黨歷史,認識黨旗和黨徽,聆聽共產黨員先進事跡……
革命英雄劉胡蘭和董存瑞,大家一定耳熟能詳。而革命英雄與泥塑結合在一起,又會在孩子們的一刻一畫間詮釋出怎樣的故事呢?城陽區河套街道團工委通過舉辦“紅色泥塑潤童心,革命薪火代代傳”青少年學黨史泥塑制作體驗活動,將英雄人物與泥塑藝術融會貫通,讓孩子們借助泥塑認識英雄,在認識英雄過程中,傳承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黨史不僅屬于過去,更連接著當下和未來?!睋顷枀^網絡安全和信息化中心主任仇勝龍介紹,城陽區將根據不同對象特點,對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內容安排、組織方式等進一步具體化、精準化、差異化,大力推進內容、形式、方法的創新,不斷增強學習教育針對性和實效性。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