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新能源已經成為汽車業的流行“時尚”。
近年來,受到政策鼓勵的刺激,新能源汽車一哄而上?;馃岬谋澈螅钦叩尿寗?。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百花齊放”,綠色出行也逐漸成為人們出行的主要方式。當前,國家已正式將充電樁與5G基建、大數據、AI等熱門領域共同納入“新基建”。國內眾多城市紛紛將新能源和基礎設施領域作為發展的突破點,比如濟南提出要加快充電基礎設施規劃和建設,到2022年底,濟南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力爭突破50000個;上海提出在2021年要新建公用樁、私人樁、專用樁共3萬個,建設出租車充電示范站15個、加氫站5座……
根據工商登記數據,我國2020年新增超過2.3萬家充電樁相關企業,較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16.94%,充電樁企業正迎來新一波發展機遇。據測算,未來十年充電樁市場的總投資額將達到近萬億元。
當前,充電基礎設施的不足,是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新基建發力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就是要補足這個短板。有專家認為,以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來看,充電樁的缺口至少有400萬個,而且不只是增設布局問題,公共充電樁行業需要精細化運營。
青島是首批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城市之一,在新能源汽車應用上正在積極推動公共停車場、旅游景區等場所的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預計到2022年底,青島電動汽車充電樁將達2.35萬個,充電設施建設重點向農村地區傾斜,同時鼓勵各區市出臺更加優惠的新能源汽車停車優惠和通行便利政策。
作為青島的中心城區,目前,市南區已建成充(換)電站近100座、各類充電樁1300余個,能夠基本滿足居民群眾的充電需求。今年,市南區將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全省最大的電動汽車星級充電站,每個街道建設不少于2處公共充電站。然而,由于土地資源緊缺,空間承載能力有限,人流車流非常密集,而居民群眾的素質和要求相對較高,隨著居民需求日益增長,市南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管理方面也暴露出許多新問題。
市場需求折射配套動力不足
作為以煤炭、石油為主要燃料的世界第一碳排放大國,我國要在10年內實現碳排放達峰、40年內實現碳中和,將為科技創新、能源和經濟轉型帶來重大機遇。而在眾多產業中,氫能在存儲、消納新能源,實現碳中和的過程中將起到重要作用,這一目標將新能源和氫能緊密地聯系到了一起。
據商務部最新發布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2月,我國新車累計產量、銷量分別為389萬輛、395.8萬輛,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2.9%、2.7%,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銷量分別為31.7萬輛、28.9萬輛,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1倍、96.1%,新能源汽車帶動汽車產銷增長明顯。
新能源汽車強勁帶動汽車產量、銷量增長,是疫情后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迅速恢復的見證。發展新能源汽車也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路徑之一。隨著新能源汽車數量的日漸增多,居民電動汽車充電難、充電體驗差等問題也開始隨之顯現。
市南區發改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市南區目前存在充電樁布局不均衡、專用站占比多居民可用樁少、低功率充電樁多體驗差、等問題。據悉,2020年,市南區在全市范圍內率先出臺《市南區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規劃》。預計到2022年底之前,市南區新建充電樁1000個以上,其中公用充電樁600個以上,建成布局合理、覆蓋廣泛、互聯互通、智能高效的充電設施服務網絡,在全區范圍內形成以住宅小區、辦公場所自用、專用充電設施為主體,以公共停車場、獨立充電站等公用充電設施為輔助的城市充電設施體系,實現公用充電服務半徑0.9公里全覆蓋,實現與其他區市充電設施的互聯互通,滿足人民群眾出行基本需求。
此外,市南區將完善公共停車場充電基礎設施,加快商超、賓館酒店、醫院、銀行、商務樓宇、文體場館、旅游集散中心、產業園區等單位的公共停車場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力爭到2022年底前占車位比例不低于20%。并推動旅游景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到2022年底前, 4A級以上旅游景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實現全覆蓋,充電設施車位比例不低于10%。
當前汽車市場釋放積極信號
在2021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汽車產業被多次提及。報告在2021年重點工作部署中提到,“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充分挖掘國內市場潛力,穩定增加汽車等大宗消費,取消對二手車交易不合理限制,增加停車場、充電樁、換電站等設施,加快建設動力電池回收體系……”,這些工作部署為汽車市場帶來了積極信號。
“過去,汽車和電力兩大行業沒有任何關系,有了新能源汽車之后才逐漸結合起來。但近年來,車和樁的聯系依然不足,我們在發展大功率充電時,車不知道樁的平臺狀況、樁不知道車的型號規劃,這對雙方發展均有影響。”中電聯標準化管理中心主任劉永東認為,“如今,充電與電網之間的關系越來越重要,必須盡早提前布局,才能使新能源汽車和新能源更加緊密地結合。標準則是產業化進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只有實現標準化,產業才能真正規范、有序、安全實施?!?/p>
“電動汽車的發展應與充電技術路線相匹配,充電有快充、慢充兩種方式,大功率充電方式10分鐘就可以充滿電,歐洲現行充電技術路線是‘快充為輔,慢充為主’。” 南方電網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鄒大中認為,“在國內如深圳,因為電動汽車市場量比較大,充電常常需要排隊,貌似很賺錢,從則吸引了投資一窩蜂而上建站,但事實上并非如此,充電樁建設、充電技術路線與市場需求的不匹配很有可能會使充電裝運營陷入虧損,所以還需要政府加強引導?!?/p>
作為一家服務于新能源、智慧交通、智能電網的技術型企業,山東聯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金東建議,“可以考慮多個住宅區合力規劃充電樁用電,既解決安全、噪音、意見不統一問題,又能解決充電的剛需。探索換電模式,采用充換分離,解決市南土地資源緊張以及便利性、安全性問題?!?/p>
基本實現公共充電服務網絡
近年來,山東省高度重視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山東省能源局等15個部門與國網山東電力曾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山東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管理的實施意見》,為全省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營造良好環境。如今,山東省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有了明確的目標——到2022年底前,全省各類充電樁保有量達10萬個以上。
2020年,青島市新建充電站46座,包括直流樁280臺,交流樁148臺。截至目前,市南區已建成充(換)電站近100座、各類充電樁1300余個,省級充電樁建設示范小區1處,能夠基本滿足居民群眾的充電需求;截至2021年1月底,市北區共建成電動汽車充電站153處,充電樁總數達1288個,共創建山東省充電服務示范居民小區4個,較好地滿足了轄區新能源汽車充電需求。
記者從國網青島分公司了解到,2021年,國網青島分公司計劃新投資建設充電樁500臺,已開工建設296臺;其中市南區計劃建設充電樁78臺,已開工建設充電樁15臺,待選址落地充電樁63臺。
搶抓新能源機遇,破題“后端”動力不足難題,是青島市下一步的發展方向。但是,目前青島仍然存在市場活力不足、協調維護難度大、新技術供給能力較弱等困難。
去年以來,青島市出臺《關于進一步推動全市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方案》等文件,重點推進居民小區、公共停車場、專用停車場等場所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優化車樁比例,基本實現“市區建成2公里、核心城區建成1公里公共充電服務網絡”。2021年,青島市將編制完成全市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十四五”發展規劃,研究出臺進一步支持充電設施建設的相關政策,同時完善落實建設運營商承諾備案制等管理制度,加強日常監管,規范市場行為,不斷提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管理與服務水平,滿足市民綠色出行充電需求。
對標深圳上海行業領軍城市
對標全球首個實現公交100%純電動化的城市,深圳經驗值得借鑒。深圳已提前駛入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快車道,并率先在公交行業實現了純電動車輛全覆蓋。目前深圳出租車也基本實現全面純電動化,城市物流車已實現40%的電動化,網約車也將實現100%電動化。
實際上,深圳是首批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城市,也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領頭羊。作為與新能源汽車相配套的新型基礎設施,深圳在充電樁的建設規劃方面同樣走在全國前列。巨大的市場需求促使深圳車電網、南方電網、星星充電、特來電等一批充電樁企業積極布局,各路民營資本紛紛涌入,深圳的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無論在數量、布局還是技術能力上都更勝一籌。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深圳市充電樁行業民營資本進入規模不斷擴大、生產企業數量也在不斷增多,現階段,以比亞迪、中興通訊為代表的多個頭部民營資本入駐,實力強勁。
截至2020年底,深圳中心區充電站服務半徑已小于900米。由于智能化程度高,深圳采用“物聯網”“互聯網”模式,充電技術持續發展創新,未來深圳電動汽車的普遍充電時間將有望縮減至10分鐘以內,接近加油時間。
為加快充電設施發展,2020年以來,多地陸續出臺了充電基礎設施行業政策,引導充電設施行業合理化推進,逐步將政策重點由充電設施建設轉向場站運營,為充電設施發展提速。上海發布了《上海市促進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互聯互通有序發展暫行辦法》,這將使上海近10萬個公共或專用充電樁和近20萬余個私人充電樁,將向互聯互通和有序充電方向發展。上海市政府已經聯合企業收集數據幫助政府監測、規劃,服務企業提升充電樁使用率,實現充電樁建設、運營、反饋的全周期管理閉環。
有專家表示,隨著多個地方政策的出臺,以及新基建對于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的支持,對于充電設施行業的發展無疑是重要的推動,尤其是對于地方公共充電設施網絡的建設,更是起到了引領與全局規劃作用。充電樁背后涉及5G、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領域,智能充電網也是智慧城市的組成部分,未來云端平臺的建設運維、大數據的分析管理是投資充電樁領域是否成功的關鍵核心。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李倚慰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