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 盛:青島銀行研究發展部博士后研究員
來 源:原載于《銀行家》2021年第3期
2021年,中國將進入"十四五"時期,這是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意義非凡。與此同時,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面對國內外經濟發展環境所呈現的新情況與新特點,中小銀行自身的發展戰略也將發生重大變化。對此,中小銀行應及時把握外部經營環境變化,強化適應能力,加快戰略轉型,通過提升經營質效,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提升風險防控能力,構建差異化、特色化競爭優勢等措施,全力實現“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
一“十四五”時期中小銀行面臨的發展環境與機遇
2020年10月29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主線,明確了“六新”發展目標,即: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確立了十二大關鍵領域及各領域重點措施,即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國內市場、深化改革、鄉村振興、區域發展、文化建設、綠色發展、對外開放、社會建設、安全發展以及國防建設,以此擘畫我國“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為銀行業的改革轉型發展指出了新目標,賦予了新動力,提出了新要求。
擴大消費為中小銀行業務發展提供機遇?!督ㄗh》提出,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近年來,消費在“三駕馬車”的占比一再提升,已成為拉動內循環必不可少的一環。隨著擴大內需戰略的深入推進,疊加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升級趨勢將進一步增強。中小銀行長期扎根于地方,對于地方居民消費特點和消費動向有著更深層次的了解,因而能夠更好地把握地方消費需求動向和機遇,帶動自身業務順勢發展。
推進區域一體化發展為中小銀行區域發展提供機遇。《建議》重點提出要堅持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布局和支撐體系。結合前期發布的重大區域戰略,未來都市圈、經濟圈等將邁入快速發展進程,這將催生出諸多區域經濟投資機遇。中小銀行作為區域性商業銀行,區域經濟投資的快速增長,也將為中小銀行區域發展帶來機遇與動力。
科技創新、綠色轉型、鄉村振興為中小銀行特色化發展提供機遇。針對科技創新,《建議》提出,要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對于綠色轉型,《建議》提出,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針對鄉村振興,《建議》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因此,“十四五”時期,高新技術產業、生態環保產業以及涉農產業將誕生出更多地投資機遇,這為亟待搭建特色品牌,謀求特色化、差異化發展的中小銀行來說,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機遇。
二“十四五”時期中小銀行面臨的挑戰
新經濟金融發展格局對中小銀行資產負債表重塑帶來挑戰?!笆奈濉睍r期是我國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通過優化經濟結構、提升創新能力等措施邁入經濟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的關鍵時期,新的發展格局和發展階段將引致企業經營模式的變革以及個人財務積累方式的變化,傳統的資金運作模式將被淘汰,新的資金運作模式將逐步發展壯大。銀行作為資金的主要運作載體,也需隨著資金運作模式的創新而調整自身的運作模式,這就要求商業銀行重塑自身的資產負債表。然而,相比于大型銀行資產負債結構底盤扎實、運行穩健來說,中小銀行受歷史因素、區域經濟金融影響,資源稟賦、體制機制以及管理效能方面水平各異,應對新環境、新格局所帶來的不確定沖擊能力有限,如何應對經濟金融新格局,做好資產負債表重塑工作是中小銀行“十四五”時期所面臨的第一重挑戰。
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對中小銀行數字化水平帶來挑戰?!督ㄗh》提出要加快數字化發展,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數字經濟要實現進一步提速升級,離不開數字金融的有效支持,這就需要金融行業加速推進自身的數字化進程。目前,大型銀行通過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推進業務數字化轉型進程,在線上獲客、生態構建、場景設計、智能風控、精準營銷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相較而言,天然稟賦羸弱的中小銀行,自身缺乏數字化轉型所需的人才以及技術儲備,加之地域、品牌等與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相比也有一定差距,難以吸引“金融+IT”復合型人才加入;在技術方面,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和區塊鏈等高端科技的自主研發投入十分巨大,見效周期也相對較長,中小銀行很難獨自承擔,使得中小銀行在構筑數字化轉型基礎上“捉襟見肘”。而在數字化轉型進程上,多數中小銀行對于數字化轉型的認知度不夠,數字化轉型有形似而無神似,還僅僅停留于對金融科技的持續提升,未能充分認知和理解“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并將其貫徹到產品創新、渠道建設、服務流程優化、風控管理等各方面,導致各方面數字化進程緩慢,效果并不理想。
新發展格局衍生出的不確定性對中小銀行風險管理帶來挑戰?!督ㄗh》提出,“健全金融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體系,對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增強風險管理能力,提升風險抵御能力將成為“十四五”期間銀行業的重要工作。從短期來看,盡管當前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隨著相關臨時性支持政策退出,前期積累和隱藏的風險將不斷釋放,特別是一般性財政收入緊張的政府,存在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隱患,對于與地方政府密切綁定的中小銀行來說,風險管理將面臨較大壓力。從長期來看,十四五時期,我國將著力推進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格局的構建,這勢必會帶動全國經濟發展動能、格局和重心出現新的變化和調整,這種新變化和新調整,在創造機遇的同時,也會衍生更多的不確定性,帶來新型的風險,這將對風險管理基礎薄弱的中小銀行帶來挑戰。
銀行間分化持續加劇對中小銀行經營發展帶來挑戰?!笆奈濉币巹澋暮诵乃悸吩谟谕七M經濟高質量發展,在這一主導思想的引領下,各個產業不再齊頭并進,將逐步呈現分化,落后的產業將逐步淘汰,新興的產業將得到快速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銀行業也將逐步從規模取勝的1.0階段走向以結構和質量取勝的2.0階段,銀行的業績將不再完全取決于資產規模,而收入結構和資產質量將發揮了更重要的作用,銀行間分化將持續加劇。一方面,大型銀行和中小銀行間的分化擴大。具有較好資負結構以及資產質量,并且在科技創新上走在前列的大型銀行將呈現更好、更快發展,而部分中小銀行,特別是非上市的城商行、農商行,則受制于化解風險、解決資本缺口等問題,難以跟上大型銀行的發展腳步。另一方面,中小銀行個體之間將呈現“馬太效應”。經營管理領先、積極探索轉型的中小銀行,有著良好的基礎和充足的能力,把握經濟發展機遇,實現自身快速發展;而處于風險事件困擾中的銀行,處境將愈發艱難。如何能夠跟上新時代發展潮流,實現高質量發展,成為“十四五”時期中小銀行經營發展所必須思考的核心問題。
三“十四五”時期中小銀行發展思路
中小銀行對提高金融供給對經濟良性循環的適配性,推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現代經濟體系,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重大戰略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面對新的經濟社會環境,中小銀行必須要有新擔當、新作為、新舉措,切實把握個體差異化優勢,盡快完成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的跑道切換,彌補能力短板,提升經營質效。
夯實基礎業務,提升經營質效。存款和貸款是中小銀行生存的根基,要更好地適應新環境,謀求新發展,就需要從強化自身基礎著手。存款業務方面,隨著貨幣政策趨于邊際收斂,存款規模決定著中小銀行的規模和效益,做大優質存款占比不僅能夠有效增強中小銀行的流動性,同時,也能提升凈息差,增強經營效能。2020年,由于疫情對消費心理的影響,居民傾向于持幣儲蓄,這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銀行存款的快速增長。但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疊加“十四五”國家推進全面消費,預計“十四五”時期居民儲蓄率將回歸正?;?,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中小銀行攬儲的壓力。對此,中小銀行必須著眼于自身經營區域特色,立足細分客群,通過數據驅動和場景應用,進行精準營銷;構建特色產品,搭建平臺,提升競爭能力;運用金融科技,豐富和拓展攬儲渠道。多措并舉,加大存款營銷力度,做大存款基礎。貸款業務方面,隨著市場開始向全面注冊制持續推進,養老金、險資、銀行理財等潛力資本的介入,監管層對長期資金的鼓勵,優質資產的稀缺性會愈發凸顯,中小銀行必須提高對優質資產的敏銳度和把握度,通過數據驅動、精準營銷、綜合化和專業化金融服務等手段,搶抓并抓實行業龍頭企業、區域領軍企業以及上市、擬上市企業,做大做強資產業務。與此同時,中小銀行還需要時刻保持風險管理意識。受疫情影響,銀行展期、無還本續貸的貸款占比明顯上升,一般性財政收入緊張的政府或爆發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隨著相關宏觀政策的退出,前期積累和隱藏的風險將不斷釋放,這將對中小銀行風險管控帶來考驗,中小銀行必須嚴守風險底線,確保資產業務穩健發展。
順應時代趨勢,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數字化建設已成為銀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中小銀行若不順應行業發展趨勢,全面推進數字化發展進程,就會面臨被時代所淘汰的風險。因此,中小銀行必須切實利用金融科技武裝全行經營發展,“以客戶為中心”為主導,形成“客戶有什么需求,我如何為其配置金融服務來提升客戶體驗”的思維模式,構建與客戶雙向互動的關系格局。這就要求中小銀行不僅在產品創新、生態場景建設、前臺營銷模式上提升數字化水平,更要在中后臺建設、管理運營、系統和平臺建設等方面加強數字化轉型力度,全面推進自身的數字化轉型。與此同時,中小銀行需要切實把握“數據”這一新型生產要素,通過在內部樹立數字理念和數字思維,構建跨部門、跨條線數據流通體系,建設完善的企業信息數據庫等手段,圍繞數據流通重塑經營模式。聚焦數據治理,在數據管理體系、數據標準管理和數據安全管理等方面,建立和完善相應的體制機制。通過用好、用活“數據”要素,構建數字化轉型的數據基礎和數據動能。
嚴守風險底線,切實提升風險防控能力。防范風險是中小銀行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核心,中小銀行要更好的貫徹落實“十四五”規劃方案,就需要從提升風險管理能力,強化風險抵御能力兩方面著手。在風險管理能力方面,中小銀行需以健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為核心,持續強化信貸審批、流程管理、分級授權、責任認定、政策傳導等風險管理體系,健全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序,強化風險管理制度落實;強化對風險管理人員的管理,加大專業培訓力度,提升專業能力;優化風險管理系統功能,推進智能風控與人工經驗相結合,強化評級管理,提升數據質量,加大大數據應用;強化市場風險、操作風險、聲譽風險和國別風險等方面的識別和監測,做好壓力測試和限額管理。在風險抵御能力上,中小銀行應按照國家監管政策要求,做好做細資產分類,真實反映風險底數;在強化清收、重組、抵債的基礎上,加快核銷和批轉,做到能核盡核、應處置盡處置;平衡撥備計提與利潤增長的關系,提升自身抗周期波動的能力。
聚焦錯位經營,打造特色競爭優勢。金融消費需求所具有的多元化、多層次化且不斷創新的特征,決定了沒有任何一家銀行能夠滿足金融消費者所有的金融需求,因此,中小銀行需要與大型銀行錯位經營,聚焦“長尾客戶”以及大型銀行尚未涉及或涉及未深的領域,進行業務布局。在此基礎上,中小銀行還應扎根當地,切實把握區域間經濟發展所具有個性化特征,開展特色金融服務,重點聚焦“十四五”規劃中所強調的科技創新、綠色發展、農村金融等方面,從科技金融、綠色金融、農村金融等方面入手,創新特色產品,構筑專業化、特色化金融服務體系。
請輸入驗證碼